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在 UGC 类短视频的视觉伦理失范的同时也蕴含着一股十分活跃的力量,一般用户出于信仰和正能量的情绪引导而进行了 UGC 类视觉伦理失范的短视频创作,这股力量在短期来看是有一定积极效果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将伦理失范当作正确的事情进行错误的发展。
绪论
0.3 相关概念界定
0.3.1 UGC 类短视频
在了解短视频的视觉伦理之前,需要明确界定短视频的概念。对于短视频学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主要是以秒作为时间单位的视频作品。美国 Viddy 公司最早于 2010 年创办短视频。目前国内将短视频作为主打产品 APP 有,抖音,快手,西瓜小视频等。詹文涛认为,短视频是时长在 3 分钟以下或几十秒内的网络视频,使用智能手机拍摄、编辑、美化和添加特效之后生成,可在社交网络上实时分享的一种视频形式①。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 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②中解释到“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一般在 5 分钟以内,主要依托社交媒体的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本文将结合这两种概念,并将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划分为短视频。
0.3.2 “伦理”与“道德”
布洛克(H.Gene Blocker)等西方伦理学家认为:“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哲学研究①”。《二十世纪的伦理学》中公认定义为“伦理学是一个关于道德价值的有机的知识系统②。” 从西方词源角度来看,二者大致相同“伦理”源于希腊语“ethos”意味品性以及风俗与习惯;“道德”源于拉丁文“mos”以为品性与风气。但在汉语语境却有所不同,《说文解字》中“伦”为本义为“辈”,“理,治玉也”引申为整治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规则。“伦理”在中国汉语词源中则为“人们的行为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说文解字》中“道,所行道也”,引申为规律规范,“德,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道德”词源含义则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在词源的理解下伦理的范围要大于道德。在概念当中伦理指:人们的行为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更重视 “正当与否”,而道德是人们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则侧重于 “善恶与否”。在重视实践的应用伦理学中则不做严格区分。通过对以往的关于短视频的伦理问题研究进行梳理时,发现对伦理与道德通常是放在一起讨论,对于本文研究的视觉伦理也作此处理。
3 UGC 类短视频视觉伦理失范的危害
3.1 阻碍个人认知与成长
韩炳哲认为,当下的视觉感知本身,主要表现为一种“狂看”的形式,更准确的来说是,“毫无节制的呆视”①。人们对视频影像的观看,是没有时间没有地域限制的,生产者通过研究消费者观看行为与兴趣,源源不断的为视觉消费者提供,完全符合他们视觉欣赏品味的,引起他们喜欢的电影和连续剧。消费者就像是被圈养起来的牲畜,无时无地的都被看似不同实则相同的东西所进行喂养。人们就这样像是陷入沉睡中一样,没有任何抵抗的进行呆视与狂看,直至失去意识。UGC 类短视频的同样具备这样的同质化娱乐属性,甚至自身进一步参与到同质化的娱乐创造中,积极地为“呆视”构建理想的环境与提供素材。适度娱乐其中没有什么不可取的,可怕的是长期沉浸其中而不自知,就很容易加剧认知偏差,放纵视觉欲望甚至对青少年成长带来严重的弊端。
3.1.1 加剧认知偏差
长期的观看行为最直接会对身体带来相关技能的损害,最为明显的有视力下降、身体亚健康等问题,更深层次的则是对认知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单一的视觉主导的认知方式,很有可能加剧认知偏差。短视频这种短平快的影像传播对于传统的文字的理性逻辑认知带了巨大的冲击,观看行为从以文字语言为中心的通过思考环节的理性模式逐渐向图像为中心的浅层的感性模式转变。缺少了思考的沉思环节,直接通过眼脑的简单传达进行反应,数不清的信息以影像的形式通过我们的眼睛器官,让大脑超负荷式的运转,就可能会造成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提及的“信息疲劳综合征(IFS,Information Fatigue Syndrom)”①,因为过量的信息引起的心理的疾病,会使得患者无法集中精力,普遍焦虑,失去承担责任的能力。最初这种 IFS 仅限于工作时需要处理大量信息的人群,可随着每个人都会面临海量的信息,这种病症的波及到更广阔的范围。
4 UGC 类短视频视觉伦理失范的治理策略
4.1 加强短视频行业规范
短视频存在视觉伦理失范问题,短视频行业不能只是撇清自身责任,完全遵守“避风港”原则,让技术算法背锅,将责任推卸给短视频的一般生产者。短视频平台作为一个大型短视频聚集地,有义务也必须做好内容把关,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兼顾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认真遵守行业制定的行业公约,做好行业自律。
4.1.1 做好内容审核把关
针对短视频中存在虚假伪造的 UGC 类短视频,利用技术合成或是利用视觉错觉等手段故意混淆真实与虚拟界限的短视频,应该在用户上传时就做好内容引导。新闻、段子、改编、影视、纪实、旅游等做好明确的内容分类,而不是将各类视频混杂在一起,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很难分辨出其中的区别。尤其是剪辑技术与特效技术的普遍简单化,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完成画面的拼接、视频的滤镜的添加、音频的替换等以假乱真的效果,在短视频平台中有相当多的这类内容,如杭州吴女子取快递被他人造谣“富婆有染快递员”,登上了杭州同城热搜,让吴女士被迫卷入了一场谣言漩涡。郎某和何某利用几十张伪造的聊天记录、偷拍的取快递视频组成的一个诽谤他人的短视频,并编造“已婚富婆出轨快递员”这样毁人三观的说辞,在网上流传①,使吴女士的被诊断为抑郁。这类耸人听闻的 UGC 类短视频被不怀好意的制作与传播,在各种主观臆断的观看评论中,这样严重不实的内容对他人进行造谣诽谤也被顶上了热门。而且短视频平台自身提供的配音可以再被其他人利用,不仅仅是一般的背景音乐而是按照配音来录制短视频,这类视频不稍加注意便很有可能认为是完整的一体的短视频,而且当进行二次传播时,背景音乐与短视频混在一起,更加容易误导视觉的判断,使得我们的视觉越来越不可靠。
4.2 明确短视频中的违法行为
部分 UGC 类短视频中的有些内容已经构成了违法犯罪行为,甚至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公序良俗进行了无情的践踏,如在北京的“护苗”专项行动中,公安部门查处多起涉及儿童淫秽图片和视频案件,删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淫秽色情有害信息六千多万条……十多部含有暴力、灵异、恐怖等内容动画片被清理下线,涉及色情低俗等不良短视频 2.2 万多条页被清理。②这已经显示当下情况的严峻性,继续完善短视频的法治体系,除了这些明显的违规短视频,还有相当多已经成规模,却不自知的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仍然充斥在短视频平台中。
4.2.1 惩治虚构摆拍时事
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摆拍视频数量十分巨大,不少人以摆拍作为主要的视频制造手段和卖点进行 UGC 短视频创作,已经行成了谣言的进一步传播,如近日的民政局外,假装离婚的摆拍表演短视频,通过另一角度的监控证明这段视频实际上为摆拍。部分 UGC 类短视频以“正能量”“毒鸡汤”“丧文化”等进行有违常识,有悖道德伦理的摆拍,诱使他人信以为真,造成严重的网络负面情绪,而且因为其不真实的表现,完全可以认为其涉嫌传播虚假信息。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虽然这类摆拍短视频不一定与编造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信息等相关,但是在一定层面上与时事热点,风俗习俗相关已经构成了谣言,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视其情节严重与否会进行罚款与拘留等政处罚。摆拍 UGC 类短视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违反相关法律而不自知。摆拍本身并不是过错,而是要标明“创意作品”等字样,告诉所受众,并非真人真事,防止误导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进行信息核实。
结语
一切与视觉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是关于“看”的行为,我们人类拥有的道德伦理,时时刻刻作用在我们的行为当中,在“看与被看”中,应该有伦理的约束,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的“观看”,在一个将所有事物都进行视觉处理后展示的世界,视觉被紧紧包围,伦理却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视觉时代”发展。特别是短视频的强势崛起,将以往潜藏的伦理失范行为,在网络空间上进行了无限的放大,各类缺乏真诚性的 UGC 类短视频还在增加,窥视与隐私问题暴露的更多、虚伪善意的作秀摆拍在蔓延,却感受不到,将其作为 UGC 类短视频发展理所当然的产物,UGC类短视频的视觉伦理必须要重视起来。
尽管 UGC 类短视频能够给很多人带来欢乐,填补了无聊的时光,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还有相当多的人从其中获得了经济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些 UGC类短视频不符合视觉伦理道德,或是视觉行为已经对相当部分人造成了精神甚至是生命的危害,还有一些长久的认知危害等。需要我们认识到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需要通过个人、行业乃至法律等多方共同努力来进行规制,才能治理好短视频的视觉伦理失范。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 UGC 类短视频的视觉伦理失范的同时也蕴含着一股十分活跃的力量,一般用户出于信仰和正能量的情绪引导而进行了 UGC 类视觉伦理失范的短视频创作,这股力量在短期来看是有一定积极效果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将伦理失范当作正确的事情进行错误的发展。总体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深层的视觉伦理失范需要我们擦亮双眼,明辨是非,进行合理的治理,转化成为视觉伦理的向上追求,将 UGC 类的视觉伦理失范在各方的引导下转换为可以遵守的践行的视觉伦理规范,引导视觉的真善美在新时代下延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