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论文哪里有?本文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触及未来主题中的理念核心,即对于自然和人工的探讨。也就是艺术家在构建未来主题的艺术作品中的思想理念,一方面人工(科技、技术发展)给人以高性能的视觉享受,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作为人本质所具备的人文思想,自然思想使得其对于未来单向化的人造物、数字屏幕和虚拟恐惧存在着困惑,“现代技术所创造的未来意象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控制仪式,它建立在技术的强制性而不是人类切实的需求之上。”
第一章 绪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论题的研究,拟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大框架下分析其中带有未来主题的作品,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纷繁复杂,但就论及对未来主题作品的专门讨论的研究几乎空白。由此,就涉及该主题的研究资料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其一为涉及到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和脉络梳理的相关研究,其二为涉及到对未来主题研究讨论的论文和专著,由于涉及到的研究著作数量过多,由此采纳总结和归类的方法来呈现。
在第一类文献之中,包括宏观上阐述数字化时代的研究,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美国学者弗雷德·特纳所著的《数字乌托邦》2,作者从政治、艺术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计算机给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冲击,然而九十年代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数字媒体却给大众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惊喜,甚至模拟出了一个数字乌托邦的全球协同体。本书的第二章第二节“控制论在艺术领域”3便涉及了数字媒体的具体论述。此外,英国学者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的著作,《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 则以主题讨论的方式,研究了数字媒体流行的大背景下,艺术、科技和人的辩证关系,如艺术与卓越的技术和湿媒体与意识技术等篇章,都为研究技术、艺术和意识这个命题提供了参考方向。而在中国的相关论著,则有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所写的《计算机美术》4,系统地阐述了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在视觉艺术的发展,以新技术呈现图像和图形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创造了独特的新艺术形式,影响了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如艺术展览、艺术设计等等。另外一本重要的著作是艺术策展人张海涛的《未来艺术档案》5,其特点在于收集了大量的数字媒体艺术案例,虽然也涉及到了对未来艺术发展可能性的假设,但由于著作中涉及了对大量中国文化思想追溯,使得其对未来性的探讨缺少集中性,显得过于分散。总体而言,这类论著的特点在于其从宏观上的参考价值,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涉及到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和相关子话题。
第三章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未来主题
一、未来主题与“奇点”艺术
经过上一章的铺垫与说明,未来主题的重点和普遍价值变得更加明确,以下的重点在于对主题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即艺术家利用这些新媒介呈现出怎样的艺术内容,这些内容又具有怎样的价值意义呢?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未来主题”和所谓的“奇点艺术”是不同的范畴。前者的内容涵盖了一个广阔的未来,而后者的奇点理论提出者库兹威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已经作出了一个时间的界定,“它特指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这一临界点”13“它描述的是未来的一个时期(2045 年作用左右)”14也就是说前者所讨论的“未来主题”有可能涉及到奇点时代。此外,前者是艺术家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所想象的未来内容;而后者是到达技术奇点产生的奇点艺术,因为艺术本身不存在奇点,而是技术有奇点,所以奇点艺术的概念更偏重于艺术媒介和形式。以上两点说明,虽然否定了本节对未来主题的讨论与奇点艺术并不属于同一范畴,但是由于在奇点和未来学研究范畴中,对未来科技的分类和归纳有比较系统的梳理,由此借用了其归类方法展开对未来主题的梳理,以便呈现更有条理的说明。本文对未来主题的讨论主要以自然和人工两个大范畴来展开讨论三个领域的“未来主题”。
(1)生物变异艺术
首先是生物领域,艺术家表现生化变异现象,通过装置和网络虚拟等方式对于科学家实验案例进行艺术表达,加入其理念和未来想象,强化其表达和感官感受。最初生物艺术领域的常常以实物、雕塑的形式来呈现,如美国科学艺术家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17的作品《转基因兔子》等。这些作品显示了生物领域的研究,通过改变物种的基因等方式来影响传统生物的自然表象,从而使得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那些陌生的不存在的神奇物种正在被“实现”。而在未来,一些不可能生物,也会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变成可能。
第四章 未来学的可视化表达
一、未来主题与未来学
在集中地对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未来主题进行总结和案例分析后,不难发现,虽然是在艺术学科之中,讨论艺术家利用数字媒体表达具有未来性的内容,但是涉及到了未来这个论题,它与“未来学(Futures Studies 或 Futurology)23”便有着不可摆脱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其相关性:首先是未来的“科学化”,这主要是与时代趋势以及本论题集中在数字媒体领域有着必然的关系;其次是“未来预测”准确性的讨论;最后是关于艺术对未来学的补充作用,也就是为什么在未来学科之外,讨论艺术作品中的未来主题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学作一个简单的释义,它是关于研究未来的综合学科,隶属于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也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通过一定的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探讨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预测未来社会的面貌。后者指关于地球和人类未来的一般理论,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西方开始萌芽,此后迅速发展24,形成囊括六大未来领域的研究脉络,即经济、社会、技术、科学、军事和全球化。经过以上的概念梳理,便可以较为清晰地展开我们对于未来学和数字媒体艺术中未来主题作品的讨论,以便挖掘出这个命题经常被忽略的作用。为未来人类面临的焦点问题。
人类与人造物、虚拟人如何共处,也将成为社会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科技和技术发展使得人类开始和虚拟人,异化生物等人造“超自然”事物相处,“弗洛伊德自然的心理人模式正在逐渐被新的模式所取代,虚拟人工化、遗传重组的潜势正在迅速推进,人类超越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说,进入人工改造的大胆领域。”22所以,在未来人类将面临一个超自然化、人造化的时代,“真实”的概念也将逐渐消失,以往的自然论被淡化。无可否认,科学是把双刃剑,所以在承认它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无法否认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人文危机。人的思想是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到了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从而引发了人类对人工化、技术化和“超自然”的怀疑和困惑,激发出内心向往着自然原动力、情感和生命灵性的诉求。自然与不自然思想的矛盾性,正向我们这个时代发起挑战。艺术家借用未来主题反思现当下社会中有可能对未来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 用数字媒体表达各种生存的意义和愿望。
二、未来主题与人文危机
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人工主观能动地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领域触及到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包含了物理科学、数字虚拟和生物科学。这几个领域的实现对于人类存在着积极作用,却造成多方面的争议,例如通过技术改变时空的时光穿梭机,可能会对历史和未来进行干预,引发人类对生存时空的不安全感;克隆技术的使用也可能引发伦理危机,独一无二的个体生命能被无限复制,冲击着传统伦理和社会公平。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传统道德伦理的碰撞,必将会成
第五章 总结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从内容、形式和感官等本质特征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梳理出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即创新性、科技性和未来性。在此基础上,集中分析数字媒体未来主题的艺术作品,由于该主题的论述与“奇点艺术”有其相关之处,所以采用了对比与分类的方式,借助奇点艺术的类型划分方法,从三种类型的案例分析未来主题艺术的形式特点和思想内涵:生物、物理和数字虚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触及未来主题中的理念核心,即对于自然和人工的探讨。也就是艺术家在构建未来主题的艺术作品中的思想理念,一方面人工(科技、技术发展)给人以高性能的视觉享受,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作为人本质所具备的人文思想,自然思想使得其对于未来单向化的人造物、数字屏幕和虚拟恐惧存在着困惑,“现代技术所创造的未来意象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控制仪式,它建立在技术的强制性而不是人类切实的需求之上。”30。艺术家预测的未来世界,是人工化高度发达、技术优先主导的面貌,这种超自然的虚拟世界,引发了人类的心里担忧,甚至造成集体性的人文危机,是人类对物的异化与人的异化的反思和精神自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