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论文哪里有?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管理启示: 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从政府角度看,首先,政府应该合理调配碳限额,根据新品与再制造品的初始碳足迹和碳交易价格来激励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碳减排,增强双方的碳减排投资意愿,降低各自的碳足迹。
第 1 章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零售商再制造供应链差别定价与减排决策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一是再制造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相关研究;二是考虑具有竞争性零售商的再制造供应链相关研究;三是考虑低碳约束的供应链相关研究,其中包括产品碳减排投资与正向供应链运营关系相关研究,碳排放部分收费与正向供应链运营关系相关研究,碳排放部分收费与再制造供应链运营关系相关研究 3 个部分。本文着眼于在不同碳限额情形下考虑制造商在生产新品,零售商回收废旧品和生产再制造品所进行的碳减排,以及新品和再制造品的差别定价,降低企业碳减排投资成本进行研究,因此这里仅对此方面的文献进行评述。
1.2.1 再制造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相关研究
再制造供应链的运行包括废旧品回收、新品制造与废旧品再制造、新品与再制造品销售等三个基本环节。由于新品制造与废旧品再制造属于技术的范畴,因此再制造供应链相关研究通常主要考虑废旧品回收和再制造品销售两个方面。且废旧品回收、新品和再制造品的定价决策决定了再制造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合作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从而会影响再制造供应链运作效率的高低。因此,本文基于再制造供应链的角度,从异质产品销售与回收、WTP 差异以及公平关切三个方面对新品和再制造品差别定价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Ke 等在均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零售商的风险敏感性和人为不确定程度对价格和闭环供应链利润的影响[4]。Maiti 等分别构建了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主导下的集中决策、分散决策或纳什均衡以及三种不同 Stackelberg 模型,研究了产品质量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最优决策[5]。为揭示新品和再制造品差别定价对回收渠道冲突和制造商与零售商行为的影响,甘志华等以绿色供应链为基础,对Stackelberg 博弈定价模型、联合决策定价模型、组合定价决策模型进行研究[6]。在政府对制造商回收废旧品的行为实施奖惩激励的前提下,张曙红等将奖惩力度内生化为决策变量,就异质的新品和再制造品定价问题进行探讨[7]。基于新品与再制造品差别定价问题,Jung 等研究了竞争与合作下 OEM 与再制造商之间的相互影响[8]。包晓英等假设废旧品的回收量≤ 新品销售量,对新品和再制造品的差别定价和协调决策进行研究[9]。在包晓英的基础上,把废旧品回收价作为内生变量,颜荣芳等研究回收补贴价格对两种产品差别定价决策的影响,得到了集中与分散决策的最优定价组合及 OEM、零售商的最优利润[10]。而韩秀平等研究在回收产品的再制造率随机时, 新品与再制造品差别定价的最优定价策略[11]。为了确定随机需求下的再制造品的定价策略,Xie 等采用多周期随机动态规划理论构建了随机需求的再制造系统模型[12]。
第 3 章 碳排放部分收费的零售商再制造差别定价与减排模型
3.1 基本假设与参数设定
3.1.1 基本假设 为了相关模型建立的简便性,本文作以下相关假设:
假设 1:市场上只存在两种属于同系列的新品与再制造品,在功能与质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由于再制造品生产成本低,根据 Mitra[22]的研究可知再制造品与新品在定价上存在差别,因此本文对新品与再制造品采取差别定价策略。
假设 2: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较强,支付意愿受新品与再制造品的销售价格与减排效用的综合影响。
假设 3:新品和再制造品能够全部售出,零售商对于相关废旧品均以相同价格进行回收,没有残值处理,全部进行再制造。
假设 4:基于张曙红[46]的研究,假设制造商鼓励零售商进行回收并授权再制造,不再向零售商收取专利保护费。
假设 5:整个再制造供应链不存在牛鞭效应,制造商为再制造供应链的领导者,博弈时零售商属于跟随者。
第 5 章 碳排放完全免费或收费的零售商再制造差别定价与减排模型
5.1模型的构建
本章的基本假设不仅包含第三章碳限额的基本假设,还包括:
假设 6:在碳排放完全免费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均不会考虑消费者低碳购买心理,对环境保护问题也不会给予足够重视。而在碳排放完全收费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无论是从减少碳购买成本,还是为了迎合消费者低碳心理、促进新品与再制造品销售方面考虑,都会进行清洁技术投入。
同时,参数设定不仅包含第三章的相关参数,还包括:
x :令 x =0 ,表示政府碳排放完全免费; x =1 ,表示政府碳排放完全收费。
在碳排放完全收费下,关于新品和再制造品在采用清洁技术后单位新品、再制造品的碳减排量和碳交易价格可以如下表示:
新品碳减排量为1xl ,再制造品碳减排量为2 1 1xl =λxl ,碳交易价格为exp 。
5.2模型的求解
5.2.1 集中决策情形
在集中决策下,再制造供应链看作是单一利益主体,制造商、零售商需要统一进行决策,利用碳交易价格与清洁技术投资成本共同对双方生产运营产生的碳足迹做出决定。同时,双方共同决定两种类型产品的最优价格与废旧品的最优回收价格,做出使再制造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此时再制造供应链结构如图 4.1 所示。
本章在碳排放完全免费或完全收费的情形下,采用 0-1 变量将这两种情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分别探讨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决策下的新品与再制造品的最优定价、各企业的最优利润及再制造供应链整体最优利润,并在第二种情形的两种决策下分析新品与再制造品的最优碳足迹。同时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新品与再制品的最优销售价格、新品市场需求量、再制造品产量、市场供给及再制造供应链整体最优利润进行比较,发现分散决策下具有“双重边际效应”,通过三部定价契约进行再制造供应链的协调,使得当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二级再制造供应链采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水平。同时,在碳排放完全免费情形下,制造商与零售商不需要支付购买碳限额的费用,企业不会进行碳减排,虽不会增加碳减排投资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但碳排放不受限制往往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在碳排放完全收费情形下,碳交易价格的取值和降低新品和再制造品碳足迹的清洁技术投资成本系数的取值在特定范围内时,存在使再制造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的新品和再制造品的最优碳减排量。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为了减轻人类因能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无节制丢弃对气候环境和生存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出台了相关碳排放政策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面对这一现实背景,对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与再制造供应链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基于制造商制造与零售商再制造组成的二级再制造供应链,运用运筹学优化理论和博弈论等相关方法,研究了碳排放完全免费、部分收费和完全收费情形下的新品和再制造品差别定价与减排问题,对当前研究作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本文通过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不管新品和再制造品的初始碳足迹是否高于行业基准碳排放额,无论是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涨,新品与再制造品的销售价格和再制造供应链整体利润均不断增加。而随着再制造碳减排量折扣系数不断增大,碳交易价格的不断增长能够激励制造商和再制造商采用清洁技术不断降低各自新品和再制造品的碳足迹,但集中决策下碳减排效果更为明显。
2)从集中决策看,在初始碳足迹较小且低于行业基准时,新品单位碳减排量随着碳交易价格的增加而降低;在初始碳足迹较大或很大且高于行业基准时,随着碳交易价格的增加,新品单位碳减排量先增加后减少。从分散决策看,在初始碳足迹较小且低于行业基准时,新品碳减排量会随着碳交易价格的增加而降低;在初始碳足迹较大或很大且高于行业基准时,随着碳交易价格的增加,新品单位碳减排量不断增加。
3)关于协调机制,不管初始碳足迹多大,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不断增加,零售商会适当降低废旧品回收价格,而制造商会降低固定费用,提高批发价格以保证零售商接受定价契约并有利可图。同时,随着再制造碳减排量折扣系数的增加,定价契约下的碳减排量高于分散决策下的,利于碳减排。由此可以看出,当制造商和零售商根据定价契约进行调整,能够实现再制造供应链的协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