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供应链可视性、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3266
  • 论文编号:el2022020915122229115
  • 日期:2022-02-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物流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构建供应链可视性、供应链整合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明晰供应链可视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探究供应链整合在供应链可视性的二个维度和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为启迪企业管理者充分发挥供应链可视性和供应链整合的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绩效。


1 绪论


1.5 论文创新点

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本文认为国内外学者关于供应链可视性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供应链可视性帮助企业在动荡的市场竞争斗争中维持竞争力,为提高企业绩效作出保障。但是从供应链的研究视角探索供应链可视性对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中国制造企业情境下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匮乏,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形成系统的框架。因此,本文收集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据,从供应链整合的角度研讨其在供应链可视性与企业绩效间的逻辑关系,发现可视性对企业绩效虽然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在三者关系模型中供应链整合这一变量会影响可视性-绩效的关系变化,使得可视性对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这一研究结论与当前“供应链可视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思想略有不同。针对此结论本文提出供应链可视性对企业绩效有利,但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在两者间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完善了现有供应链可视性相关的研究,也为制造企业在实施可视性过程中通过借助供应链整合实现企业绩效增长提供了建设性指导。

物流管理论文怎么写


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 模型构建

3.1.1 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学者关于供应链可视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直接影响为主要范式。供应链可视性能增强链条上商业同伴的信赖,他们愿意共同分享利润、共同承担风险,更愿意从供应链全局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决策,从而使企业取得卓越的绩效23。但是,企业单纯依靠供应链可视性并不能完全发挥出供应链优势,企业实施供应链可视性一般只局限在简单的资源交换,如果对于资源交换后企业发展的后续情况不去归纳整理,资源利用效率便无法发挥最大化。此外,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样,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活,必须利用各主体企业的核心能力,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进行整合来达到实现资源效率最优的目的,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出企业不能单纯依赖供应链可视性发挥供应链优势,想要实现供应链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机制,还需要依赖于内外部整合的功效达到协调公司内外部的资源优化问题。

综合以上对供应链可视性、供应链整合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供应链可视性对企业绩效有影响作用,同时以供应链可视性-供应链整合-企业绩效为影响路径,讨论供应链整合在二者间的中介机制,以期为增强企业绩效提供建设性意见。


5 数据分析及结果


5.1 同源偏差检验

同源偏差也叫做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es, CMB)指因数据出处、填写人员以及测量处境雷同、项目语境及项目自身特点导致的预测变量和效标变量间人为的产生共变66,容易混淆和误导研究结果,属于一种系统误差。依照往常收集问卷的调研体会,自填式问卷调查法极易存在同源偏差这一缺陷。因此为了防止同源偏差问题的严重影响,本文在问卷调研过程中采取程序控制的方式,主要措施包括:(1)在问卷设计中保护受访者的所有信息,表明问卷只用于学术研究,会严格保密调查对象所填写的问卷信息;(2)问卷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时间发放给被调研者,保证数据来源的多样化;(3)平衡测量变量题项的顺序效应,防止调查对象思维固化或敷衍答题67。程序控制的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同源偏差的问题,但不能杜绝同源偏差问题,因此本文还利用 Harman 的单因素模型法对收集的问卷数据是否有严重的同源偏差问题做出验证。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将全部变量放到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讨论未经过旋转的因子分析结果。假设仅旋转出一个因子或旋转的第一个因子解释变异量大于 40%,即认同该数据有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假设得到多个因子,同时第 1 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未大于 40%,即认同该数据没有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19。本文通过 Spss 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结论得出 5 个特征值高于 1 的因子,且最大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 31.6%,并未超过 40%。所以本文采用的问卷并没有严重的同源偏差问题。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

为判断调查样本分布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需要对样本的总体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DS)。通过对回收的有效样本统计分析发现,本文调查范围内所回收有效样本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占比 35.6%)和环渤海经济区(占比 23.9%),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企业较多且对于供应链知识更为熟悉,所以回收效果较好。公司所属的制造业类型主要为金属制品加工行业(占比 31.2%)、电子电气行业(占比 22%),汽车行业(占比 16.1%)。从企业成立年限可以看出,大于10 年的企业占绝大部分,比例为 80%。从公司规模可以看出,有效样本企业销售额高于1 亿的比例为 57%,高于 1000 万的比例为 96.6%,企业员工总数大于 501 人的比例为 43.4%。在被调研的员工中,从员工在公司的工龄来看,问卷作答人员在此职位工作时间长于 5年的比例为 85.4%,在此职位工作时间长于 10 年的比例为 21%。

根据上述对有效样本的讨论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成立时间大于 10年的公司,拥有相应的供应链管理阅历,并且企业行业种类散布合理,有效样本中被调研企业总体规模较大,具备雄厚的能力实施供应链整合,并且各个阶层的固定资产规模、员工总数均有分布,说明受访企业较广泛,研究结论具备象征意义。此次问卷填写人员大多数是制造部门的工作者,且他们在其所属的企业工作时间绝大比例长达 6-10 年,他们有着丰厚的工作阅历和完善的个人素质,对所在企业有全面了解,所以可以有效确保数据真实性和样本质量。样本的具体统计性描述如表 5-1 所示(N=205)。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将供应链可视性、供应链敏捷性和企业绩效纳入一个框架进行系统分析,着重探讨供应链可视性是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及供应链整合是否在供应链可视性和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理清楚了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和作用机制。

第一,供应链可视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这一结论与以往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但是加入供应链整合中介后的整体模型,供应链可视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这一结论的原因在第五章结果讨论部分详细介绍,因此在这不重复说明。

第二,供应链可视性对供应链整合有正向作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信息给制造核心企业,使得制造企业精准获取需求端和供应端的运行状况。一方面,这些信息为企业内部跨职能部门间协调工作提供借鉴,帮助企业打破部门资源垄断,增强企业内部工作者跨职能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供应链可视性给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便利的沟通方式。有利于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使得链条节点处的商业伙伴更愿意做出进一步的密切合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整合。

第三,供应链整合在供应链可视性和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需求可视性和供应可视性主要是通过供应链整合来提升企业绩效。制造企业一般主要有采购、物流、生产、销售和服务等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物资、人力和知识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在动荡的商业市场环境中,公司单纯依赖供应链可视性不能完全发挥出供应链优势,供应链可视性只能打造出一种透明的链条模式,若想促成供应链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机制,还必须依赖于供应链整合的作用才能达到协调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问题。尤其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讲,打造高效透明的可视供应链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卓越绩效,还需要去实施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对供应链链条上节点处获得的资源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整合,获得较强的供应链竞争能力,才能帮助企业实现卓越绩效。而供应链整合作为一种动态能力,能够根据企业动态要求不断调整跨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任务,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