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效果影响因素之物流管理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122522054819591
  • 日期:2019-12-1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同时,企业的竞争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而是扩大到不同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进而扩展到不同的供应链网络之间的竞争。由此,供应链网络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来获得市场优势,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每一个供应链网络中的成员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成为了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每个参与者不可能实现单独的利益最大化。为了提高效率,许多行业都在着手进行供应链的改进工程,信息共享是任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供应链网络中的社会网络对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供应链信息共享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研究的侧重点由原来的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转移到信息共享的过程与动机方面的研究。然而,大多数以前的研究,尤其是分析研究,都集中在由买方和卖方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共享一种或两种信息,如库存、预测和订单信息,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社会网络的网络特性状况对于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影响涉及较少。在另一方面,供应链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通常与组织成员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个人立场可能成为信息共享的障碍,组织成员之间缺乏平等使得交换信息难以发生,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间信息共享的有效性。
目前在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信息共享是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之一,也产生了许多出色的研究成果,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研究领域的研究侧重点也由原来的对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研究转为对信息共享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一些学者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对企业间交流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社会网络理论在供应链组织信息共享过程中的影响研究较少,而且社会网络理论多被用于企业创新的研究。本文将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研究这种网络特性对于供应链组织中的信息共享的影响,并构建一个供应链信息共享影响因素模型。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其绩效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绩效。针对如何提高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绩效水平,国内外诸多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尝试引入社会网络理论的新视角来研究这一命题,从网络特性的四个维度出发,研究供应链网络特性形态对于供应链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绩效的影响。
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首先在于探索供应链中的社会网络的网络特性与供应链信息共享效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相关理论体系。从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以及网络规模这几个方面出发,探索社会网络因素对于供应链信息共享效果的影响。再者,通过实证研究对供应链社会网络的网络特性因素与供应链信息共享效果的关系研究,得出新的观点与结论,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创新。最后,为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以及指导价值。通过阐明社会网络因素与供应链信息共享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指导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合作协调,进一步改进供应链生产实践。
............................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社会网络
在 20 世纪 30 年至 40 年代,社会网络这一概念逐渐被学者们提出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社会网络理论作为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理论特点能够在诸多的问题研究当中建立因果模型,在实证研究的应用效果较为出色。因此,社会网络理论在出现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现在已经在诸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1 社会网络的概念
社会网络这一概念的准确定义由西方学者 Barnes 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他认为个体之间的非正式的联结关系是社会网络含义的精髓[39]。在 Barnes 阐述了社会网络的概念之后,Mitchell 将社会网络的的概念扩展至包括非正式关系和正式关系两个方面,他认为社会网络就是一个群体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形成特定的联结关系[40]。随后的学者研究当中,Adler 等人再次扩展了社会网络的概念范围,进行了系统准确地总结,他们将不同的组织或者个体之间通过形成社会联系而组成的稳定的系统网络称之为社会网络,社会联系的类型包含着血缘关系、市场关系、权职关系等各种社会联系的类型[41]。以上几种定义方式,都是着眼于构成社会网络的要素特征的角度来进行定义,从原来的局限于非正式关系扩展到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两个方面;从原来的局限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系的层面扩大到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的社会联系的层面。
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人员尝试着从构成网络的结构因素方面对社会网络的概念进行定义。Pattison 认为社会网络就是存在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的社会连接关系[42]。Borgatti 等人则认为由个人或者组织形成的点与点之间社会联系构成的网络结构就是社会网络[43]。同时,
Scott 等人认为社会网络应当着眼于行动者系统的属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体行为人的性质,社会网络分析的关键在于对关系数据的分析[44]。
...............................

2.2 伙伴关系
2.2.1 伙伴关系的概念
尽管一些管理者已经将伙伴关系这个词解释为企业对企业的关系,但它仍然是增强供应链绩效的紧密集成、互利关系的最具描述性的术语。Lambert 等人将伙伴关系定义为:伙伴关系是一种基于互信、开放、分担风险和分享报酬的量身定做的业务关系,其结果是业务表现比在没有伙伴关系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合作所能达到的要好[55]。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定制关系。它没有标准内容,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特定规模的客户都可以这样做。另一个关键点是,必须从伙伴关系中获得增量效益,由于形成伙伴关系的过程消耗管理时间和人力成本,因此必须产生明显的增量效益。Cooper 等人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应该被定义为供应链之中的企业建立相互依存、加强协调、改善市场定位重点的关系(通过扩大或深化),或者实现其他共同的目标。同时这种关系,需要在商定的时间范围内分享利益和负担[56]。 Lindsay 等人将供应链伙伴关系定义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议,该协议涉及长期的承诺,并且包括信息共享以及风险与回报的关系共享。”这与传统的上下游关系不同,因为它涉及固有的信任,以及相互承诺和分享[57]。Kelly 等人将供应链的伙伴关系理解为:公司之间正式的、双方同意的商业合作。合伙人为了共同利益而汇集、交换或整合特定的业务资源。然而,合作企业仍然是独立的企业[58]。
2.2.2 伙伴关系的意义
由于制造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本压力的增加以及客户更加激进的需求,业务全球化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在加速发展。传统的生产分配方案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公司被迫在不同国家重新安置或重新设计其制造网络。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其他各方之间的新伙伴关系取代了传统的自由市场结构。虽然供应链在文献中经常被称为物流网络,但供应链管理通过合作和信息共享强调了各方在链条上的整体和长期利益。通过协调物流网络中的不同方,或建立商业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为所有成员创造双赢局面。供应链伙伴关系可以减轻与分散控制相关的缺陷,并减少“牛鞭效应”。
.....................................
第 3 章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21
3.1 伙伴关系与信息共享效果...................................21
3.2 伙伴特性与信息共享效果.................................22
第 4 章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1
4.1 变量测量和量表设计......................................31
4.1.1 联结强度....................................31
4.1.2 网络密度....................................32
第 5 章 实证过程及其结果分析....................................49
5.1 结构方程的模型构建...................................49
5.2 路径结果与研究假设检验......................................51

第 5 章 实证过程及其结果分析

5.1 结构方程的模型构建
结构方程的建立的前提是:误差之间的相关性为零、误差与变量的的相关性为零、误差项和残差的均值为零。在本篇研究中,我们使用 SPSS22.0 和 AMOS22.0来构建和绘制结构方程模型。其中,椭圆形表示的是要测试的潜变量,而矩形表示的是测量变量的指标,小圆圈表示的是测量的误差。本篇论文所研究的社会网络的网络特性的四个维度对于伙伴关系、伙伴特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的效果,所以我们将建立这七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总共有7 个潜变量和 44 个观察变量。联结强度包括 3 个测量方向: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交流的频率、联系的稳定性,6 个观察变量:TS1、TS2、TS3、TS4、TS5、TS6;网络密度包含了 3 个测量方向:间接交流的频率、交流的机会、交流的质量,6 个观察变量:ND1、ND2、ND3、ND4、ND5、ND6;网络中心度包括了3 个测量方向: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中间中心性以及特征向量中心性,6 个观察变量:NC1、NC2、NC3、NC4、NC5、NC6;网络规模包括了 3 个测量角度:供应链内部的伙伴、外部利益相关者、知识技术机构,6 个观察变量:NR1、NR2、NR3、NR4、NR5、NR6;伙伴关系包括了 4 个测量角度:权力、互惠、信任、承诺,8 个观察变量:R1、R2、R3、R4、R5、R6、R7、R8;伙伴特性包括了 3 个测量角度:合作伙伴的文化相似性、合作伙伴的资源互补性、合作伙伴的目标相近性,6 个观察变量:C1、C2、C3、C4、C5、C6;信息共享效果包括了 6 个测量角度:物流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产品信息、生产信息、订单信息,以及 6 个观察变量:IS1、IS2、IS3、IS4、IS5、IS6。在 AMOS22.0 中绘制完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得出了下面的模型,详细信息如下图 5.1 所示。#p#分页标题#e#

........................

第 6 章 结论和展望
本篇论文是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中关于社会网络的网络特性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供应链信息共享效果为研究主题,分析研究了社会网络的网络特性对于供应链内外部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伙伴特性的影响,以及这些衡量供应链合作伙伴特点的变量对于供应链信息共享效果的作用。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了影响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因素,并通过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了社会网络理论下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通过模型的运行结果来了解和认识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以及网络规模对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动以及协调的影响。组织设计经济理论认为组织的结构对于组织内部信息共享的效果及性质有着关键影响,同时组织行为理论认为整个组织网络中的合作伙伴的特征也会起到关键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为供应链的生产实际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依据,为供应链的生产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供应链组织中,联结强度对于伙伴关系、伙伴特性和信息共享效果都有着正向影响,表明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业务信息传递越频繁,合作关系时间越长,在合作中愿意投入的意愿越强烈,信息共享的效果越好。在供应链组织中,网络密度对于伙伴关系、伙伴特性和信息共享效果都有正向影响,表明在供应链中,企业与越多其他企业直接联系甚至与合作伙伴的伙伴也保持联系并获取有用信息,这样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加强相互的联系建立稳固的利益共同体。网络中心度对于伙伴关系、伙伴特性都存在正向影响,但是对于信息共享效果的正向影响未在模型中得到验证。表明当一个企业在供应链中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具有重要地位,更具有资源优势,同时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公司与之合作的意愿更强烈,供应链的伙伴关系就更稳固,这无疑会促进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效果的提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文化的相似性、资源的互补和目标的协同一致对于沟通顺畅以及信息共享顺利地进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越相似的企业之间相容性越高、信任和合作水平越高,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水平也会越高。良好的伙伴特性会积极地促进供应链企业的信任感和承诺水平,加强相互的参与权力和互惠力度,积极地提升伙伴关系水平,这两者水平的提升无疑会大大地提高信息共享效果。网络规模对于伙伴关系、伙伴特性都存在正向影响,但是对于信息共享效果的正向影响未在模型中得到验证。较大的网络规模能够扩展企业的合作广度,结交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交流中也能逐渐融合相互学习,但是过于复杂的企业合作关系以及巨大的实力差异极有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令信息共享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