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条件好的地方,生活的需要和生产的需要都较容易得到满足,生产发展得快,生活也提高得快。以往的大城市都在物流方便的河边、海口逐渐形成。所以,物流环境的好坏决定了经济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流都是好的,有些流对某些人好,对另一些人不好,如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卖鸦片给中国。 物流业面临的问题,无非是生产部内部以及生产部与消费部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人类社会的生产部如果有孙大圣的神通,一切问题就好办了。孙猴子有火眼金睛,能洞察顾客想要什么,还能千变万化,转眼之间就能把顾客要的东西变出来。这就是物流问题的完美解决。虽然现实世界中没有孙大圣,但人们还是希望通过密切的分工和合作逐步接近孙猴子的水平。 *现实的物流 现实的市场经济的物流相当于无数个猪悟能互相竞争,要把自己的产品卖给消费者。我们可以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立体的物流网络。政府和大公司是网络的支柱,小公司构成无数的节点,一环扣一环连接起来。每一个环节的连接的好坏,都给周围的发展造成影响。物流的网络不断生长、衰亡,经常有一些老环节断裂,也经常有一些新节点产生,在新节点的周围又形成新的连接,很象一个有机体,血管通畅的地方,细胞健康生长,血管断裂之处,细胞发育不良,组织坏死。物流网络中连接得好的地方越来越坚固发达,连接得不好的地方越来越脆弱。某个政府和公司的垮台,会造成地区物流网络的崩溃,使人民的正常生活受到破坏。这种事情时常发生,比如阿根廷和前苏联以及各类金融和经济危机。除了人祸,天灾也仍然是影响物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流就象水流一样有其规律性。水往低处流,物流也往容易流的地方、被需要的地方流。 *影响物流的三要素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地区物流状态的好坏?
首先是自然因素。如果一个地区山高水险、气候恶劣、人烟稀少,那肯定桥也难架,路也难修,物流不会好。如果两个地区自然条件基本一样,修路、架桥、建机场、码头的成本都差不多,那决定这两个地区物流状态好坏的就是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们下面就分析影响物流的人为因素以及解决方法。总共有三个方面:利益因素,信息因素和宏观环境。 *利益因素 我们知道,物流因人的需要而产生,这个需要是消费者对物质的需要和生产者对利益的需要。因为人的需要,所以有物流,这就是利益因素。利益是物流流动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物流的每一寸流动都受利益的驱使,没有利益决不会有物流。简而言之,物流是因人们的利益追求而产生,物流的流动是人的利益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的结果。所以人的利益问题解决得好,物流就顺,解决得不好,物流就流的不顺。利益问题如何解决呢?自古有两种办法:文的和武的,或者通过谈判合作或者靠武力强权。日本人曾经在中国搞物流,搞“大东亚共荣圈”,因为违背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受到强烈的抵制和反抗,结果以失败告终。因此并非有利可图物就一定流,必须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得到比较公平合理的分配物流才会顺畅,如果利益发生冲突,物流就会受阻,或者流不动,或者成本较高。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多地通过谈判和合作解决他们的利益追求。因此和平时期的物流首先由参与物流的原材料、生产、储运、销售、消费等各方的合作的能力决定,合作得好,物流就流得顺利,合作得不好,物流就不顺。人群的合作能力有高有低,由其文明的发达程度决定。我们可以把物流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分为签约能力和守约能力。签约能力是人们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签下合同和协议的能力。守约能力是人们信守协议、诺言,履行合同的能力。如果签了约不能守,合同相当于一张废纸,法律也如同一纸空文。一个地区的人如果善于签约和守约,说明他们的利益问题解决得好,说明他们的合作能力强、文明程度高,说明他们能提供货真价实和童叟无欺的产品和服务。人要达到真诚的合作,必须有起码的关于平等的理念和基于这一理念建立起来的公正的法律,人群的文化和道德素养在这里起着相当重要作用。从物流的历史看,物流随着一个社会的诚信度的提高而变得更容易,如货币的使用和信用卡的产生等等。一部分物流先是被资金流、而后又被信息流所取代。 下面的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利益问题及其解决的方式对物流的影响。物流的世界到处有十字路口,如果人们善于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制定出法律和交通规则并且人人遵守,大家都照交通指示信号行动,物流就畅通无阻,做生意的效率就高,大家都可发达。这就是合作的好处。如果人们不能合作,或不愿通过协商和妥协解决问题,不能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或者有人想靠特权获得更大的利益,搞歪门邪道,贿赂收买警察,强行通过等,必然经常发生摩擦、挤撞、扯皮,结果物流常常受阻。这相当于一个落后的体制和社会,还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交通制约系统。我们可以把这种因利益分配影响物流的现象称为物流的十字路口现象。利益问题要靠谈判、合作解决。显然,通过协商、和平合理解决利益冲突是改善物流的一个关键,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信息因素 通过十字路口之后,物流将遇到丁字路口,也就是应该往哪个方向流的问题。物流应该往哪个方向流才能获得较大的利益?这必须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才能知道。这就是解决物流问题的另一关键:信息因素。比如一列车苹果运到丁字路口,应该往东还是往西?如果有可靠的情报显示东城的苹果过剩,那我们就知道要把苹果运到西城才能卖更好的价钱。如果没有情报,那就只好瞎碰。也就是必须有正确的信息引导,商品才能到达它该去的地点、找到需要它的消费者,实现它的价值。 没有正确信息引导的物流是盲流,没有正确信息指导的生产是盲目生产,而在正确信息指导下的生产是计划生产。因此,物流的盲目与否,由能否获得有关信息和信息的准确与否决定。没有信息引导,物流寸步难行。 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我们首先要清楚信息从何而来。所有信息都靠人来感知、提供、收集和整理,人们是否愿意和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否有人要刻意制造虚假的信息?这个问题与人的能力和诚意有关。因而信息问题、丁字路口的问题的解决,除了靠提高感应能力,既感知和应变能力之外,也有赖于一个社会的诚信度的提高,既加强真实信息的传播和减少虚假信息的流通。作为一个生产部门,如果能够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错综复杂的各种信息中,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行动,就多了一点在生存竞争中获胜的机会。人并非全知全能,在现今的社会,人类不能摆脱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正如我们难于获得足够正确和全面的信息来预知股票市场的变动。
随着人类信息能力的提高,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计划性也将不断提高,从而逐步减少盲目性和浪费。 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利益因素和信息因素对物流的影响:假设有很多人在剧院里看戏,突然发生火灾,如果这些人不能协商合作,又不明真相,争先恐后、夺路奔逃,其结果就必然是象一群不能协商的老鼠,慌不择路、你拥我挤、自相践踏。反之,如果他们的理性能控制他们的惊慌和恐惧,使他们能达成某种协议和进行有效的合作,如选出部分人断后灭火、部分人维持次序,约定最后离开者将得到补偿等等,就可能有多一点人能逃出困境。显然,通过迅速的信息交流达到利益的妥协和合理分配,可以提高物流整体效率,使群体获得最大好处。 *物流的宏观环境 解决了影响物流的利益因素和信息因素的问题之后,物流就顺利通过了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物流的宏观环境。物要有路才能流,无论走海陆空。但路是怎么来的?路不是天生就有,要人来修建和维护。这个“路”就是物流的宏观环境,是与物流业有关的主要硬件和软件,如主要公路、铁路、桥梁、车站、码头、机场、海关、公共物质集散地、信息情报中心、公共图书馆、公共媒体、通讯网络、交通图的绘制发行、交通天气预报、流通所用的货币的定制和金融系统、相关的法律和规定等等。这些重要的硬件和软件,同所有的生产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直接有关,因此物流的宏观环境应该是属于公共拥有的设施和资源,不应由个别企业或个别人所垄断。如果公路成为私路,到处设关立卡,或管理不好,车匪路霸出没,都对物流业极为不利。若是有关企业破产,也会影响整个物流网络的正常运行。物流的宏观环境一般是由大家都信得过的、有决定力量的公司、机构和部门来负责,这个“公司”是公共公司,这个“机构和部门”经常是政府。比较合理的情形是政府受人民的委托承担这些责任。当然,该由谁来负责修路架桥,这归根到底也是由利益因素决定的。从物流的角度来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他们相信政府能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希望政府把这些公共设施建设好和管理好,以保证物流的通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政府如何能满足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物流的环境呢?这是各党派、社会团体、生产者的代表、消费者的代表和组织应该关心和协商、督促解决的问题。 利益因素、信息因素和宏观环境是解决物流问题的三要素,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其中宏观环境最为重要,而宏观环境的形成又直接受利益因素和信息流通的制约。把这三个问题解决好,物流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