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物流经济学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0616483716345
  • 日期:2018-05-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杜克拉就预言,物流业是每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黑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认为,物流是一块冰山,人们只看到了水面上的冰山,实际水下面的冰山更大。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 德国经济学家提出,未来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生产者、物流者与消费者。 中国经济学家樊刚认为,今后世界只有三个系统,即生产系统、物流系统、技术系统。其它系统都是从这三个系统分离出来的。 中国经济学家魏杰提出:“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未来社会,“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吴邦国副总理指出,物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对中国物流业进行调查后写了一个《中国物流市场白皮书》,认为物流业“将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物流业果真有如此功能吗?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实际来加以分析。

 

一、物流业的发展必然降低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

 

物流业越发展,物流成本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的比例就越低,物流业水平的高低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美国物流专家罗伯特·德兰雷在《2000年美国年度物流状况报告》中指出,1999年美国的物流成本为9210亿美元,而当年美国GDP为92600亿美元,物流成本在GDP中比重为9.9%(1998年为10.6%,1990年为11.4%,1980年为15.7%)。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般为10%左右。中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世界银行估计为18%(有的资料讲16.7%),我认为可能要达到20%。2000年我国GDP为8.9万亿,按15%计算为13350亿,按20%计算为17800亿,可挖的潜力很大。如果我们能在20年的时间里,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物流成本降到10%左右,将是我国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轨的一个重大胜利。

 

二、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199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流通资本总量为10096.37亿元,周转速度年平均为1.65次;到1999年,流动资金占用猛增到31042.81亿元,而周转速度降为年平均1.20次。国有商业企业1999年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只有2.3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周转速度为7.5-8次,非制造业(包括批发与零售业)为15-8次。跨国连锁集团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的年周转次数为20-30次。这可以说明以下问题: 第一,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库存过大,依然是为库存而采购而不是按订单而采购。由于没有实行即时配送,无法做到无库存或少库存,原材料库存期普遍超过30天,从而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并使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40%左右。这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商品库存周期过长,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过高。中国工业产成品在工业企业库存一般达到45天,在商业企业达到35天。库存商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96年达到6.8%。而美国1997年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企业商品的周转时间仅为12天,1990-1998年,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3-1.5%。发达国家库存商品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发展中国家为5%。我国都远远落后于这些指标。 第三,许多企业有自己的车队,自己的仓库,投入很大,成本很高,但实际效益很低。据统计,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的70%,货运空载率达到37%左右,运输平均时速只有50公里左右。仓库大量闲置,有的年久失修,商品损耗率大。 以上说明,中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体系必须打破,代之以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大部分物流活动应当从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

 

三、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固定资产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作了大量投入,已达1.5万亿。但由于原有基础太落后,仍然不适应物流需要,到2000年,我国运输网络密度分别为1344.48公里/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分别只相当于美国的19.6%和15.8%;德国的9%和15.8%;印度的24.9%和48.3%;巴西的71.3%和8.8%。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加上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江河治理不到位,使我国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加上管理粗放,造成我国物流运输与仓储等效率与效益低下。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包装造成损失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损失500亿元,因保管不善损失30亿元。因此,“十五”期间,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与信息通讯业仍然是国家投资与吸引外资与民间资本投入的重点。

 

四、物流业的发展必然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可以从一些企业的实例来分析: 1.戴尔电脑(DELL): 1983年,个人电脑(PC)还处于萌芽期的时候,学医的迈克尔·戴尔开始从本地零售商手中购买过时的IBMPC剩余存货,在他的大学宿舍里对它们进行升级,然后廉价卖给急需电脑的用户。不久,戴尔放弃了学业,集中精力经营逐渐壮大的电脑事业。现在已是美国第一,全球第二的计算机跨国集团。戴尔电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优化供应链管理,把订单处理、采购、生产、物流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把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溶为一体。集中力量使库存最小化和增加资本回报率,把采购和装配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不增加价值的时间消耗都压缩掉,外购零部件在工厂仓储时间必须小于15分钟,在戴尔公司接到顾客订单之前不会向供应商订购零件。为了达到这种合作和整合的水平,戴尔减少了他的供应商的数量,从1992年的204家减至47家。在戴尔公司的生产厂,总库存只相当于11天的销售量。1999年销售额达到252亿美元,存货在销售额中只占1.55%。戴尔战略中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速率”,他认为“追求速度,意味全速冲刺;而速率代表能够节省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 2.海尔集团: 1999年,海尔集团进行流程再造,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即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储运事业部,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配送、集中储运,将分散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公司和工厂中的物流元系加以集成。 海尔实行“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模式,即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 二是实现双赢。海尔和供应商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供应商提前参与到海尔产品的设计阶段,与海尔共同面向客户,使订单增殖; 三是三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四是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总额支付的20%,降低了供应链成本。 目前,海尔在国内已建立了42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万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00多个营销店。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 海尔物流的再造,已取得明显成效,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667家,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由1999年的15亿降为2001年3亿,商品库存周转期由30天降至7天。2001年,海尔全球销售突破600亿人民币,正在向世界500强快速迈进。 上面仅举国内外二个例子进行分析,如果全国所有的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都能这样做,其经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五、物流业的发展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现实

 

电子商务对商品流通来讲是一场革命,可以在网上虚拟商场,虚拟银行,实现网上采购与网上结算,通过物流系统把商品到达千家万户。电子商务把地球缩小了。 电子商务由B to C、B to B、C to C等多种形式,数量最大的是B to B,即企业对企业。据2000年统计,全球通过网上交易额已超过4000亿美元,中国网上交易额为7亿多元人民币,网上撮合,网下交易的有700多亿元人民币。虽然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但电子商务蕴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加上快捷安全的物流系统,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现实。

 

六、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增加就业

 

如果说,物流产业包括了分销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仓储业、加工配送业、包装业、国际货贷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等等,那么,这个产业是朝阳产业,从业人数不仅基数大,而且年年在增加,物流业的加速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加这一产业的就业人员。 按2000年底统计,除农业以外,从业人员最多的第一是制造业,8043万人;第二是分销服务业(批发、零售)加餐饮业,4686万人;第三是建筑业,3552万人;第四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029万人。如把分销服务业加上交通运输业,达到6700多万。从1996年-2000年,这两个行业增加就业人员近200万。随着物流业的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将明显增加。

 

七、物流业的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不仅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还有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物流产业作为服务业,属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按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要加速发展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一、二、三产业的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1978 1995 2000 第一产业 从业人员比例 70.5% 52.2% 50.0% 国内生产总值 28.1% 20.5% 15.9% 第二产业 从业人员比例 17.3% 23.0% 22.5% 国内生产总值 48.2% 48.8% 50.9% 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比例 12.2% 22.5% 27.5% 国内生产总值 23.7% 30.7% 33.2% 在第三产业中,物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按现代物流的理念,将把国内的物流资源加以重新整合,按市场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新型的物流产业。这不仅使传统的流通业加以改造,也使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得到新生。物流需求将从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分离出来,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得到发展,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将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八、物流业的发展强化了中心城市功能 经济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

 

这是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客观规律,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率达到60-80%,而中国才30%多。中国也不可能违背这一客观规律,提高城市化率是必然的选择。城市,言外之意就是一个有人居住的城,加上一个市场。城市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更体现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城市就通过这些向外幅射。而物流系统是城市系统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保障着生产,保障着建设,也保障着人们的生活。物流系统质量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城市经济水平、竞争能力的高低。 综上所述,物流对许多人来讲很生疏,好像十分神秘,但实际上,物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国家离不开物流,市场离不开物流,企业离不开物流,个人离不开物流。当然要发展物流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国物流业的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要差20至30年,但我们只要狠下决心,一定能实现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