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阿来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7888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4-02-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阿来对“边缘人”的关注和书写有文学史意义,他的书写不仅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还丰富了中国新文学“边缘人”的形象谱系。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其他民族在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信仰的时候会有隔膜感,阿来书写藏区的制度变迁、文明更迭、自然生态、传统信仰以及时代浪潮下无数平凡个体的沉浮,他的文字中有一种宏大的普遍性,关乎人类的爱恨与悲喜、生存与发展。

第一章阿来小说中“边缘人”的人物谱系

第一节孤独坚毅:英雄末路的穿梭与苦行

文学论文怎么写

人类文学史上的英雄人物浩如烟海,藏族文化扎根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土壤里,这些构成了藏区作为偏远高地独特的精神流变与民族风情,而英雄人物亦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藏族百姓而言,英雄是他们反抗黑暗迎来曙光的希望所在,英雄的精神也有着“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的旗帜作用。藏民们心中的英雄未必是拥有世间之势和通天之法的人,他就如阿古顿巴一般,是肉身凡胎的普通人,却有着向强权复仇,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以及超越庸众的勇气和毅力,那么他就是逆境中的强者。

阿古顿巴是一个藏族民间传说人物,他是老百姓抗衡强权的代表,对藏文化的意义重大,不亚于阿凡提在新疆文化中的地位。阿古顿巴的一生充满了出逃与找寻,他行走在大地上,是被大部分阶层和群体边缘化的孤独者。阿来认为阿古顿巴不在聪明人文化人、富人、权势者的群体之中,“他是一切弱势的代表,从智力到身体都代表弱势,但他代表老百姓。”①阿古顿巴是藏族民间文化中智者和英雄的代表,经常出现在阿来的文本中,如《阿古顿巴》和《格萨尔王》,他挑战一切权势者,如地主、土司、喇嘛、头人、奸商、文化人等,他那天然的反抗精神是数代藏民的发愿。阿古顿巴出生在一个农奴主家庭,母爱的缺失,与父亲的不睦印刻在他的成长里,在背弃了自身的贵族阶级后,“他走向了贫困的民间、失语的民间,走到了自感卑贱的黑头藏民中间,用质朴的方式思想,用民间的智慧反抗”②。但无论身处哪一个群体,阿古顿巴都是孤独的边缘人,于权势者,他的姿态是反抗,于老百姓,他的状态是“在却不属于”,他无法与自我和解,于是一直走在路上,在穿梭恪苦行中找寻生命的真理和生活的智慧。

第二章阿来小说中“边缘人”的精神内涵

第一节在庸常之外的反抗精神

在历史向前的加速运转中,一些文明、制度、群体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或者消失的事物背后隐含了宿命般的困顿和挣扎。阿来笔下的边缘人是我们解读藏地历史的入口,这个群体总以特殊的视角窥得社会的起伏和嬗变,以渺小的存在影射一种制度、一种文明或者一个时代的变迁。由此,“宿命”这个词犹如暮霭般笼罩在阿来各个时期的作品之中,体现出不可名状的美感。他认为个体可以把握人生中小的起伏,但难以抵抗时代和命运的走向。②阿来试图从特殊的民族遭遇中传达一种共性的人类精神文明,他笔下的边缘人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卑微如蚁,在面对生活的庸常和磨难时,都具备一种崇高的品质:拒绝从众,勇敢不怯懦。他们在抵抗的过程中以灵魂为旗、生命为足,纵然渺小、卑微且琐碎,边缘人反抗的强力也体现了生命的庄严和肃穆。而在这个群像中,土司是最能深刻体会到时代的更迭和没落的一群人。美国出版方用“一个西藏土司家族的兴败衰荣”来概括《尘埃落定》,一时间,中国西藏这块神奇馥郁的边地被打开了大门,人们从坍塌的制度中窥看瑰丽的藏地、权力的角逐和人性的晦暗。事实上,阿来早在《月光里的银匠》和《行刑人尔依》这两个短篇中就书写到了作为统治阶级的土司,他们在行文中充当对照的功能,体现出土司和奴隶(银匠和尔依)的对峙:统治与被统治,野蛮与卑下,但这种书写方式不免让土司的形象趋于类型化,给人以单薄之感。相较之下,《尘埃落定》中的土司群像就刻画得更为深刻和复杂了,在土司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倾塌时,一场权力的争斗在这片瑰丽的土地上就此展开,四大土司家族在这场漩涡里搏斗和厮杀,除却麦其土司家的“傻子”二少爷。他在这场角逐中处于近乎透明的状态,用一种跳脱的姿态反抗权力角逐。

第三章阿来小说中“边缘人”的艺术呈现

第一节冷静节制的叙事风格

在诗歌创作上,阿来是抒情浪漫的,几乎不隐藏和节制内心奔涌的情感,他的诗歌仿佛与大自然签订了浪漫的契约,充满了自由的想象和肆意的沉醉。黑格尔在谈论一些抒情诗时说到:“诗人就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③这种状态和创作诗歌的阿来契合度极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坛沉寂已久的诗歌创作繁荣期,他在这一时期以诗人的身份进入文坛,却有意规避任何组织流派,并在喧嚣中找到一条寂静的、通往群山和草原的道路。这种选择奠定了阿来的书写态度和创作理念,他在沸腾中清醒,在苦难中保持悲悯与思辨。如果说创作诗歌的阿来是一个青涩大胆的青年,那么创作小说的他便是一个老道节制的中年人。他在小说中塑造的边缘人有着艰难的生存境遇和在困顿中挣扎的灵魂,但阿来并没有刻意渲染夸饰他们的痛苦,而是攫取其中质地坚硬的一点,尽数铺陈展开,在节制的表达中给予读者长久的精神共鸣和灵魂震撼。阿来这种冷静节制的叙事理念体现在对历史和苦难的书写上。

历史时刻在阿来笔下是精准的。阿来小说内容的时间跨度很大,《尘埃落定》和《机村史诗》选取的是中国近代百年史里藏区的社会变迁和文明更迭。新社会到来之际,最后一代土司在炮火硝烟中壮丽谢幕,土司统治下的权力追逐、复仇、宿命都走向消逝,个体的梦幻必然无法对抗时代的洪流,麦其土司对着瑰丽的土地向他的傻儿子大声呼喊:“我是最后一个麦其土司。”①一种在抗争中流于飘散的美感陡然氤氲开来。傻子二少爷作为宿命的先知者更是早已知晓在现代文明到来之前,旧制度中内部的破碎就已开始,但不管是腐朽没落的土司制度,媚上欺下的统御之术,还是个体命运的微不足道,都在新政权到来之际,瞬间步入历史的后尘。

第二节汉藏并置的空间结构

亨利·列斐伏尔说过:“空间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它看起来像是客观的、中性的,但其实它是政治的、策略的,被各种历史和自然的元素模塑铸造而成。”①乡村与城市的博弈一直隐含在阿来的创作中,这是汉与藏、先进与落后,现代与传统、中心与边缘之间的对抗,两个空间的并置使夹缝中的人无处皈依,那些从乡村出逃,在城市中没有找到归属感“边缘人”群究竟属于哪一个空间?他们有着怎样的文化心理?他们在归乡之后又是什么立场?

在阿来的小说中,“城市”这一空间几乎没有获得过正面书写,但城市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代表了一种不同于古老村落的先进的生活方式,成为一部分人脱离乡村的动力。乡村和城市的对比在阿来的文本中很少有直接的展示,他习惯于以人的变化透视强势文明给落后文明带来的变化,城市以及城市的产物是隐匿在文本后的强力,以不可阻挡之势打破藏区的古老与宁静。阿来笔下的城市是遥远而神圣的,但同时又是罪孽深重的。《荒芜》之中,阿来借伐木来表达城市将乡村自然生态推向万劫不复的慨叹:村民们为“国王”造一座宫殿之际,整个森林陷入大火中,“国王”的宝座也因此燃烧。②在现代文明涌来之际,藏区的乡村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失语”状态,村民们在陷入莫名的疯狂之后,被城市中巨大的吸引力推动着,通过毁坏生态圈以满足自己不断高涨的物欲,留下破败不堪且面目全非的乡村自愈。就像那个曾经存在又步入消逝的叫做“轻雷”的村子,在人类以及人类的贪欲、爱恨、悲喜离开了之片土地之后,草木疯长,鸟兽归林,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迅速被覆盖。但阿来并不直接描写城市的强势,也并不给予城市正面形象,“影影绰绰地,我看到了县城,像梦境一样模糊的巨大轮廓。”③。在《遥远的温泉》中,阿来用象征的笔法使城市成为一种梦幻的符号,村民们出逃,试图在城市扎根,但最终成为城市中的边缘人。所以对于出逃者而言,城市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和理想身份的象征,是他们脱离原本生活的动力。汉族文化空间对峙带来的压迫和紧逼造成了藏区文化的退隐,但代表着汉文化的城市在阿来笔下也没有成为精神文明的高地,反而是造成人们精神迷失的纵欲之所。他为在这场对峙中败下阵的藏文化感到无限痛惜的同时,也对其处境做了饱含理性的审美观照。

文学论文参考

结语

在这个人心浮躁、众声喧哗的时代,文学的地位也日趋边缘,但它以缓慢而浑厚的方式承载着人类共同的命运。文学的世界关乎对真理的追问、关乎对人性的体悟、关乎生命的质地和光泽,作家借助文学这方天地纯粹地面向自己、面向人生,在自我建构的精神栖息地中不断地问询世界,向自由的灵魂前行。

回望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文学曾经占领着真理和道德的制高点,在喧闹和亢奋中试图平复一切历史的伤痕。阿来这时带着严肃的态度和沉潜的力量走入文学的世界,他自觉远离任何组织和阵营,在自己的领地中不断地漫游、思索、积聚情感。阿来在文学的场域里放置他的孤独、他的反思、他的诘问,他对驳杂人性的思考、对厚重历史的重述、对个体命运的关切和对自我灵魂的审视。他并不直接书写血腥与杀戮,时代的涌动和人性的复杂在他充满诗意的笔法下,散发着梦幻的光辉。或者说,历史、制度、文明在阿来的笔下只是宏大的表象,他以更具体和切近的方式介入真实,突出的是个体的命运遭际和精神处境。《尘埃落定》讲述的是藏族最后一代土司追逐权力的故事,作者却让一个游走在权力边缘的傻子来充当故事的参与者与回溯者;《阿古顿巴》中的阿古顿巴代表了藏族民间的智慧和真理,却在人类情感的墙外孤独徘徊;达瑟与拉加泽里是文明异化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坚守在被时代所背弃和放逐的精神世界,在物欲横流中自我救赎。总之,阿来真正关切的是这些在各自境遇中的边缘人,他记录下他们曾发出微弱但真实的颤音,以原始、本真而自然的方式表达他的人文关怀。

边缘人不仅是文学书写的主体,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边缘人的存在是社会症结的一种反应,大众对这个群体的认识和探讨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深入的过程。各界对边缘人概念的界定一直丰富和完善,“边缘人”曾经特指处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移民者和异色人种,后来内涵扩大为在社会生活中经济处于边缘的群体,现在边缘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在物质或精神上找不到归属位置的人。边缘人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深陷不同的困境中难以自救,不管是迷失于不同文化中、精神上彷徨孤寂、找寻不到情感归属,他们都是值得引起关注的。阿来基于对社会人生深入思考,对边缘群体细致观察,始终站在边缘人的立场上,对边缘人的人生样式进行书写。阿来在作品中表现出自身重视边缘和尊重差异的价值立场,表现出对社会既定规则的反思,对边缘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类普遍生存现状和精神迷茫的思索。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