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哪里有?周瑄璞通过对城乡的不同书写和相互照应,试图展示当代中国城乡的发展变迁,城乡关系从彼此对立到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打工者从乡村进入城市,乡村和城市借由生活其间的人彼此作用互相影响。这种融合和影响某种意义上看是以城市对乡村的侵蚀和乡村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
绪论
二、周瑄璞小说研究现状述评
经过知网检索,笔者发现,目前对周瑄璞创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其一为对单篇作品的研究。如孔会侠的《周瑄璞写作中的三个意识——〈从日近长安远〉和两篇短文说起》(2020)、徐翔的《乡村女性的命运突围——论周瑄璞新作〈日近长安远〉》(2020)、金春平的《欲望囚禁、逃离悖论与命运宰制——评周瑄璞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2019)、杨柳岸的《周瑄璞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长安”里的现代乡愁》(2019)等,讨论了《日近长安远》中周瑄璞的女性意识、描写的女性命运;邵部的《从生活抵达历史——评周瑄璞的〈多湾〉》(2017)、刘洋的《家族小说的新突破——评周瑄璞小说〈多湾〉》(2017)、赵玲萍的《让灵魂直立行走——读周瑄璞小说〈多湾〉》(2016)以家族史为视角,研究长篇小说《多湾》;曹霞的《人间食粮与“契约”——评周瑄璞的〈星期天的下午餐〉》(2019)、王晓峰的《温情的下午餐——读周瑄璞小说〈星期天的下午餐〉》(2019)等从《星期天的下午餐》中讨论周瑄璞的温情表述、发现底层困顿生活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她的最新短篇小说《那人》更被评论者誉为“思无邪”的上乘之作,在小说氛围、语言、心理把握上为人称道。
第三章 “城”与“乡”的距离
第一节 城乡身份的对立
一、进城之难于登天
对乡村而言城市是一个遥远的梦,城市里有宽阔的街道、优美的公园、电影院、医院,一切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城市,而乡村只有一年四季的劳作和摆脱不了的贫穷,进入城市过城里人的生活是一代代乡村青年的梦想,却因为“户口”被困守在土地上。乡村青年进入城市的途径主要有考学、招工、婚嫁,这些在周瑄璞的小说中都有所反映。高考制度恢复后为乡村青年进入城市打开了一扇门,《多湾》中的张柿、张楝,都通过高考离开了乡村,进入城市。但是他们的家属、子女还是农村户口,在城市生活多年依然摆脱不了“黑人黑户”的身份,在那个凭票供应的时代,他们吃饭要买高价粮、上学要交借读费,生活艰辛、地位低下。《日近长安远》中,珍宝珠和罗锦衣为了走出农村,吃上“商品粮”坚持参加两次高考,最终未能如愿,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民办教师,最终罗锦衣靠出卖身体换来了转正指标,甄宝珠却因为挪用学费被学校开除,连比农民高一点的民办教师的资格也失去了。
二、婚姻之备受歧视
农村户口在婚姻中只能充当被挑拣的劣势方。《衰红》中于津津看不上前途光明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俞士杰,《曼琴的四月》中相貌平平的曼琴和农村出身的浑身“稼娃”气的小张分手了,《星期天的下午餐》中爸爸因为腿瘸才找了农村姑娘万花素,《胜利稗记》中胡胜利被白鹿原上的农民刘阿姨看上了,暗中教唆自己的漂亮闺女西丽在病房里把胡胜利“搞定”,在西丽眼中胡胜利实在是结婚的好对象,和她知道的那些嫁到西安的姑娘相比,眼前的胡胜利要人样有人样,要工作有工作,比那些要么瘸要么傻,又老又丑还没工作的不知强多少倍①。《日近长安远》中民办教师珍宝珠一心想嫁给吃“商品粮”的,嫁到县城里,可是却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媒人介绍对象也是要平衡双方的条件的,她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死了老婆的又矮又丑又老的预制板厂工人;第二个是得过小儿麻痹、腿瘸严重的;第三个是刑满释放犯;还有一个临县煤矿的协议工,也就是临时工,算不上商品粮,然而就这样一个差强人意的对象还被“截胡”了。《多湾》中铁路工人李带财一心要让自己 19 岁的姑娘嫁给跑了老婆带着孩子的铁路正式工,就因为男方是有城市户口有稳定工作的正式工,他就高高在上甚至高不可攀,可以自由挑拣没有户口的年轻女子为妻,甚至还有恩赐的意思。
第四章 独特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碎片连缀的叙事技法
周瑄璞有积累生活的习惯,她常常将一些临时闪现的情节、无头无尾的感悟、思绪烦忧或开心快乐记录下来,这些都成为作者写作时的宝库,有时候会把几段“碎片”排列组合镶嵌成一片小说。这样的小说里基本上没有连续的情节和完整的故事,在这些小说中故事情节被故意弱化,有的只是对生活片段的还原。原本杂乱无章、平淡散的细节,经作者组合勾连,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来访者》写了一个出国归来的的女作者登门拜访女编辑想要出书的过程,推动故事发展的不是情节而是女编辑向医生一样对来访者的审视,女编辑表面上在听来访者的讲述,实际上已经判定了书稿死刑,她貌似在交谈实际上却回忆起了公交车上的一个漂亮女孩,并且诊断了她的人生。她断定来访者的书稿毫无出版价值,因为她是失败者,她没有名气。女编辑以来访这一事件为契机,对来访者与北京大人物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揶揄,对受了情伤妄图出国寻求幸福的女人进行嘲讽。这些看似毫不相连的片段静静地躺在作者的脑海中,只等一个合适的契机被作者召唤起来,安排进合适的位置,完成一篇佳作。《抵达》中,文艺女中年乘坐高铁从 X 城去往 W 城看望自己的偶像作家,她跨越千里朝发夕归只是为了看他,其实只是为了圆自己的梦。小说写了女中年的年少求学路,从列车上一个两三岁小女孩的裙子想到了自己女儿的成长,用说走就走的旅行隐喻男女之爱的短暂,在她看来每次出发都是去赴一个约会,每次抵达的只是一个人的身体,小说以抵达串联起了种种回忆,隐秘地透露出一个多年前的爱情故事。
第二节 追求诗意的精神向度
诗意是一种发现,是对平常庸凡的一种超越,体现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当下的文学创作,作家们往往不再追求宏大叙事,更多的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书写,这其中有高尚也有卑下,有温暖也有挤压,如何选择和呈现体现了一个写作者的追求。诗意一定是带有温度的,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那些为生活挣扎的小人物,他们或是有房无家的都市贫民(《房东》)、或是进城打工的外来者(《在一起》)、或是为孩子前途忧烦的父母(《向阳的房间》)等等,作者都能拨开日常生活的外衣,擦拭出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芒,赋予生活以诗意。
《房东》中拾得虽然生活艰难,但一直坦坦荡荡不纠结不拧巴,有新房不住也行,儿子上学他从来就没有想过什么重点高中,能考上就上,考不上就早点工作,好像全无当下人们面对生活的焦虑,完全是一幅自然状态,一种超我的境界。他的第二任房客南方女人,虽然自己从事着不光彩的职业,可是她独立抚养六岁的女儿,让女儿从小练习钢琴,她的职业和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昭示着南方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说中的何满展现了普通百姓的道德自律和善良柔软,他对一老农罚款五十元后自己难过得想哭,再也干不了这黑心罚款昧心发财的工作,心甘情愿做了一名门卫,这种对比自己更弱小者的同情,正是这座城市温暖的底色。理发师何丽娜热爱自己的职业,真爱房东何满,她不顾别人的眼光,从容地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让一桩婚外情在道德范围内被广为接纳,甚至影响改变了永宁村的风貌。作者没有把普通人的生活描绘成一幅庸常的画面,而是以朴素温馨的诗意诚挚地书写生存体验。
结语
周瑄璞早期小说以都市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表达对象,主要探讨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逐。2015 年她出版了以自己的奶奶为原型的长篇家族史小说《多湾》,至此她的写作视野转向了乡村,2019 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日进长安远》通过两个主人公的进城和返乡,将视野在乡村和城市间转换。以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长和对生活观察的深入,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契机。
周瑄璞以城市为背景的小说空间上有鲜明的西安印记,西安的街巷和风物都进入小说中。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包括进城务工人员),表现了他们生存上的困顿但不失希望,坚持奋斗,他们的精神上都有颇为感人的呈现;另一类为女性白领的情感,在作者笔下这些经济独立的女性都有情感危机,她们几乎都是婚外情的践行者,感情游移不定灵魂空虚。作者以乡村为背景的小说不多,主要是上述两部长篇小说,前者为家族史主要塑造了一个顽强的母亲形象,后者主要讲述了一个女性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周瑄璞对笔下的乡村没像汪曾祺似的刻意美化,对乡村曾经的苦难也没有丝毫隐晦,而是用冷静的笔细致地记录着,在书写苦难时,以其不声张而获得更大的震撼力。
周瑄璞通过对城乡的不同书写和相互照应,试图展示当代中国城乡的发展变迁,城乡关系从彼此对立到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打工者从乡村进入城市,乡村和城市借由生活其间的人彼此作用互相影响。这种融合和影响某种意义上看是以城市对乡村的侵蚀和乡村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