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浮躁”后的沉思 ——贾平凹新世纪乡村叙事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3566
  • 论文编号:el2022030222091229984
  • 日期:2022-03-0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学论文哪里有?笔者通过对贾平凹气质的关注与梳理,可以发现贾平凹沉郁的叙述气质对内容题材和叙事的选择起到了凝结的作用。贾平凹对乡村大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根植于乡村的叙事成为他一直努力的方向。贾平凹新世纪以来乡村书写的叙事中心是对乡村现代化境遇多层面的关注与反思,他不仅关注现实中多重生态的危机,还关注背后的乡村传统文化的衰微,他更是挖掘到深层的人性异化与救赎。


绪论


(二)国外研究现状

贾平凹的部分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国文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王一燕的《叙说中国:<废都>和贾平凹的小说世界》④最为全面和深入,该书共十一章,评论涉及贾平凹从《商州》到《怀念狼》所有长篇小说。司徒祥文的多伦多大学司徒祥文的《农民知识分子贾平凹的生活与早期创作的历史—文学分析》⑤,该论文不仅寻找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与古代名作的联系,也探析了贾平凹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作家创作的关系,还论及了贾平凹创作中表现出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作品中对待女性的态度。自从《浮躁》和《废都》的问世,贾平凹及其创作越来越受到外国学者的关注,他们参与到对贾平凹的研究中。虽然他们之中有一部分是华人,但是他们采用的西方文化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隔膜,很难涉及到文化肌理,而且他们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进行一个宏观上的准确把握还是有困难的。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国内学者的研究上,有一个很清晰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注意到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文化内质和世界影响,贾平凹正在从商州走向世界,而这正是因为他对现代化乡村的找以及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的思考。但是在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对于贾平凹新世纪的乡村叙事研究的更多的还是叙事艺术、人物形象,也有现代性反思。但是很少有论文从整体上对贾平凹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叙事进行全面论述的,所以从贾平凹乡村叙事所表现出的创作风格入手,全面把握贾平凹对现代化的深刻反思,深入探析其叙事策略的转变,并对贾平凹的创作进行一个辩证的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学论文参考


第三章 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出新


第一节 意象建构:整体统领与局部融汇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重要的范畴之一,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合二为一的产物,最早出现在《周易》当中,“圣人立象以尽意”。贾平凹曾表示,“我的小说越来越无法用几句话回答到底写什么,我的初衷里是要求我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行文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贾平凹要构筑的是整体性极强的“意象世界”,小说中所有意象的简单相加或组合都构不成这样的整体意象世界,只有像树木一样,枝叶相连,脉络相通,才能如同参天巨树的整体意象境界呈现出来,所以这就需要不仅有居于统领地位的整体意象,,还要有对整体进行融汇的具体意象。

一、整体意象的统领

贾平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致力于创作长篇小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他寻找到意象创造这一创作原则,但是在新世纪之前,贾平凹在作品中创造的意象并不能如预期达到一个整体浑然的效果,新世纪之后,贾平凹对整体意象的创造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在《怀念狼》中创造了“狼”的意象之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创造出具有整体统领地位的意象。接下来以《带灯》《极花》《老生》展开具体论述。

《带灯》的整体性意象是综治办主任带灯,她代表着着一种理想主义,并象征着作者的乡村政治理想。带灯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她都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气质,她说,“我的花只按我的时序开。”②在综治办安抚上访者的维稳工作中,她不会像同事那样对上访者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而她经常坚持入村了解民情,清楚农民上访的情况,每个村子里都有带灯的“老伙计”,甚至“铁伙计”。在生活中,带灯也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她不喜欢喝酒打牌,而是喜欢一个人在房间看书,一个人去大自然里或是与精神契合的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带灯的形象蕴含着复杂的社会现实,她最后从工作者变成了一个上访者,说明着乡村基层治理的复杂,她从一个清醒者变成一个梦游者,说明她与现实抗争的暂时失败,而最后出现的萤火虫阵以及带着光晕如佛一样的带灯,说明着失望中也有大希望。


第四章 贾平凹新世纪乡村书写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广度与深度

“中国当代文学总体上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从文学发展的主潮上看现实主义更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①从“五四”以来,现实主义手法就是中国文学叙事的主要方法,但是现实主义创作在当时处在探索阶段,成熟的作品并不多见。在 1949 年以后,以赵树理、柳青等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影响深远,但是在 1978 年以后,这种现实主义传统转变为多路同时并行,其中有一路就是以路遥、贾平凹、李佩甫为代表的乡土文学创作。陕西作家群在这一路上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们“合力开辟了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广领域,在表现时代、历史、现实和民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文学成就。”②贾平凹更是“陕军东征”的领军人物,新世纪以来他的现实主义手法越发成熟,他以多种方式深入时代现实与复杂历史,他不仅延伸了现实主义的广度,而且不断加深创作中现实主义的深度,为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涂上浓墨一笔。

一、现实主义广度的延展

贾平凹新世纪以来的乡村书写在现实主义的广度方面有很多的延展,他不仅描写急剧变化的乡村现实,而且还涉足过往乡土大地上的历史人事,最重要的是贾平凹对各个时期人性的善恶有着全面的关照。在贾平凹的秦地故事中,他始终对现实、历史和人性有着持久而多维的关注。

在描写现实方面,贾平凹自上而下的表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多重景观。作为生命之根本,精神之寄托的乡土大地正面临着不断衰退的局面,这不仅表现在土地的减少、人口的流失上,还表现在自然生态、政治生态,以及传统民间文化和传统伦理的衰微上。贾平凹是一个对大自然有着深厚情感的作家,所以在他的多部品中都能看出他对乡村自然生态危机的忧心,世纪之初的《怀念狼》就表现出明显的生态意识,保护狼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与自然和谐才会有和谐的生活,之后的《带灯》《极花》《老生》中依然有现代化进程给乡村带来的自然生态危机,当人类破坏自然平衡的时候,自然会让人类付出更大的代价。贾平凹还关注到了乡村的政治生态,当传统的社会秩序渐渐失去效力,但是现代化的一切又没有完善地存在乡村中,各种矛盾就日益尖锐,贾平凹注意到了,并且在《秦腔》《极花》《老生》中略微展现,在《带灯》中全面展现。贾平凹对文化生态的危机表现出了痛心,在贾平凹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对传统文化的描写,传统伦理道德的式微,传统乡风民俗的衰落都让乡村的存在越来越不完整。由此可见,贾平凹并不局限在某一个小主题之下,而是在乡村中国的大主题下容纳乡村发展变化的多重景观,就像《带灯》中包含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基层政治的理想和具体环境下对人的精神生态的关注。

文学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 乡村书写的民族化与大众化

1949 年 7 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序幕。在这次大会上,周扬做了关于解放区文学经验的总结报告,他以解放区文学为例,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民族化,二是大众化。他认为文学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之所以取得较高成就,是因为实践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②的方向。自此,中国当代文学就朝着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扬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时候,民族化和大众化依然是青年作家的努力方向,而贾平凹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贾平凹不仅在一开始就参与其中,而且从未掉队,他的乡村书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乡村书写的民族化特征

贾平凹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所以传统思想就如基因一样复刻在他的基因中,传统文学艺术也一直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民族化的特征。

贾平凹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浓厚的兴趣,古代经典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以及《道德经》、《山海经》等作品,都在他的阅读范围内。贾平凹不仅像杜甫一样有着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担当,而且也有像杜甫一样对前代文学艺术的广泛学习与吸纳。他的作品具有  “先秦的开放与深邃、博广,魏晋的随心而述、神采飞扬,汉唐的雍容与饱满,两宋的忧愤旷达,明清的性灵通透。”③早期的创作,《商州三录》是借鉴了笔记体,《废都》是借鉴了《金瓶梅》的世情小说传统,《老生》借鉴《山海经》的叙事手法,《带灯》借鉴了“章回体”,但是并不像传统的那样讲究整齐,而是长短错落,灵活自然。

贾平凹的意象思维也是从文学艺术传统中进行了学习,意象是贾平凹叙事艺术的统领,贾平凹一直有意地在作品中营构意象,意象在其小说中随处可见,不仅类型多样而且在多个文本之间还具有关联。贾平凹小说中有多种意象,就人物意象来说贾平凹作品中有“菩萨”式的女性、“非理性”人物以及乡村智者等多种类型。“菩萨”式的女性在新世纪之前的长篇小说《浮躁》中就有塑造,《浮躁》中的小水之后,新世纪《秦腔》中的热爱秦腔、维护秦腔的白雪,《带灯》中用澄明理想与现实斗争的带灯,《山本》中思想开明、识大体的陆菊人等,她们都有着相似的方面,她们深明大义,勤劳勇敢,有勇有谋。“非理性”的人物如《秦腔》中的引生和《古炉》中的狗尿苔,她们既有着现实的一面,有有着超越现实的一面,他们见证可观的真实,说出最真的话语。智者大多由一些上了年纪的乡村老者,《土门》中的云林爷,《秦腔》中的夏天义,《极花》中的老老爷,《古炉》中的善人,《老生》中的唱师,《山本》中的陈先生和宽展师傅。


结语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对乡村关注较深的作家,对乡村的关注与书写贯穿在他目前为止的整个创作生涯中,综合看他的作品,可以构成中国乡村发展的百年史。他从商州看西京,从西京看商州,又从这两个地方看中国。在创作中变的是他对乡村叙事主题和艺术的探索,不变的是他对中国乡村以及人类存在的关注与沉思。

上世纪八十年代,贾平凹对商州这片故土给予深切的关注,牧歌情调的商州和变革与浮躁的乡土都在他的笔下。他没有沉浸在自己“商州系列”小说建构的商州乌托邦中,而是把握时代脉动,看到了乡村大地上变革,以及变革进程的喜悦与艰难。九十年代,贾平凹从个人经验关注社会变迁,无论是中国传统文人和普通小人物的精神失落,还是传统乡村在城市中的失位以及固步自封地衰弱。新世纪以来,有感于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境遇,贾平凹更是对乡村投去了沉郁的凝视。

通过对贾平凹气质的关注与梳理,可以发现贾平凹沉郁的叙述气质对内容题材和叙事的选择起到了凝结的作用。贾平凹对乡村大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根植于乡村的叙事成为他一直努力的方向。贾平凹新世纪以来乡村书写的叙事中心是对乡村现代化境遇多层面的关注与反思,他不仅关注现实中多重生态的危机,还关注背后的乡村传统文化的衰微,他更是挖掘到深层的人性异化与救赎。

通过对叙事策略的讨论,我们可以发展贾平凹对中国当代文学民族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他始终坚持用传统的艺术方法表现现代人的生活与情绪。正是在他不断地汲取资源和有意转变下,他的中国式叙事越来越有中国味道,也越来越有他自己的风格。不论是意象世界整体、浑然的建构,叙事视角的灵活运用,还是叙事模式的风骨品格,贾平凹都在走着一条立足中国经验表现中国故事的文学民族化道路。他的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而且对现代汉语写作有很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