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文学论文,他一生践行“五四”人之精神,书写“完整的人”,表达人之常情,所以作品有情有味、有温度。面对积弊已久的中国,他的批判饱含炙热的真情;面对底层受苦民众、深陷恋爱之苦的男女,他又予以温热的关怀。他的作品没有高深的思想、佶屈聱牙的理论,而是近人近情、通俗易懂,易于受众阅读和传播。但直白的笔触并未遮掩他思想的光芒,“新”味、“真”味、趣味是他作品的特色。求“新”是新文学家的品质,在“无”中寻“有”是一代人的勇气和精神。“世说新语体”散文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记录驳杂的社会万象,描写人情百态。虽然章衣萍只发表了一部短剧《过年》,但他用家乡剧种表现上海都市生活的荒诞迷乱却也是别致的.在《作文讲话》里他鼓励中学生要有怀疑、独立的思想精神,“不做古人、今人的奴隶”,敢于立新。“真”味是他所有创作最为显著的特点。章衣萍认为“一篇文章就是拿一些有组织的文字,来表现个人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思想和情感”,目的是表现真实的人生和人性。他主张以自然和人生为书写的材料。章衣萍、许地山笔下的人物并非滥欲、滥情,而是维护各自情感的自由,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逾越传统,对婚姻制度作出大胆设想。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多人的情感纠葛、多人组建家庭也力避男性主导的权利架构,而是以大胆热烈的女性为核心,围绕女性展开对婚姻形式的探索。
........
引言
章衣萍创作内容丰富,文体涉猎广泛。本论文针对目前尚无系统研究章衣萍文学作品的现状,选择章衣萍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进行内容思想、艺术手法方面的研究。对其“由京入海”前后文体风格的变化、作品中蕴含的主体矛盾性以及作为“海派”中的“这一个”进行探索,重点挖掘其创作的独特性。具体方法是首先对章衣萍的作品进行全面收集,除了容易获取出版年份较近的作品,通过大成故纸堆、民国期刊网、瀚文民国书库、全国报刊索引等线上资料库搜索章衣萍作品,孔夫子旧书网等旧书交易平台购买纸质版本作品并在各大实地图书馆收集相关馆藏资料。对章衣萍作品的收集以最初版本为主,最大限度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其次针对文学史上对章衣萍毁誉参半的评价,在研究的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之前误读的地方进行考辩。最后采取文本细读法,对章衣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色进行研究。横向与时人创作相比较、纵向考察其文学价值,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不断打磨观点、优化内容。对章衣萍的不同类型的创作既有统观又有细致地分析,把握作家创作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文学论文范文
...........
第一章大胆前卫的情爱小说
第一节凄婉烂漫的情爱世界
章衣萍的情爱小说不仅仅局限于对礼教的批判和抨击,他还对“婚姻”提出了质疑。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认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恋爱之后必将面临婚姻问题,男女两性天然的生理差异以及社会上女性势弱地位都会让“婚姻”与“传统”不自觉挂钩,正如《生死场》中金枝的出走,爱情并未改变女性悲惨的婚姻。《给璐子的信》中“我”巧遇读书时第一位恋人黄翠,学生时代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想在结婚之后,开办儿童公育院”“不肯做一个家庭的女主人,要做一个社会的改造者”,但是她在丈夫去世后“在乡下教养三个儿子读书”。②传统婚姻将女性理想主义者拉回现实,证明个人自由与家族主义不兼容,自由恋爱与婚姻也相抵触。章衣萍因此坚决地反对传统婚姻,他为祝贺贺竹英、汪静之同居而发表一文题为《不要组织家庭》,提出因为婚姻中潜隐的封建元素使勇敢走出的女性并不能突破牢笼,就像吕纬甫的悲哀,理想湮灭兜兜转转又回到起点。对婚姻中封建思想抨击的同时,章衣萍对新的婚姻形式进行了思考。《桃色衣裳》一文,菊华、逸敏、启瑞三人互相爱慕,愿意同居并大胆发出宣言“有了孩子大家共同抚养”。正如许地山《春桃》中对传统家庭制度的质疑,主张三人同居、开三人公司,以“共处”而非弃绝任何一方处理多人情感问题,维护微妙的情感关系。
第二节“自然真实”的创作原则
当然,通过叙述技巧可以弥补日记体、书信体情节结构的不足,但总体来说,“自我书写”仍旧容易滑向滥情和滥议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小说在五四初期向更复杂的叙事艺术发展。如冯乃超评价洪灵菲的《家信》“这样的形式缚束了幽囚了事件的活如的本性”,一脉的感伤主义共通于其他许多书信体裁的作品。章衣萍的小说亦有此特点,抒情性质浓郁,围绕“情爱”主题铺陈情节,所以小说文体呈现出散文化的特征。日记体、书信体提供了表达情感的自由,亦阻碍了章衣萍小说创作技巧的进一步提升。真实是章衣萍创作最注重的创作品质,以情动人是章衣萍创作的目标。《情书一束》的初版自序里,他这样说道“只有深刻地在情场里打过滚的人,或者能略略地理会我的真心罢。”他是一位情感经历十分丰富的文人,书信体、日记体的别致运用,第一人称书写里感情的自然倾泻,使其作品带有浓厚的感伤强调。人生体验的灌注反映了他的作品并非只是滥情的色欲创作,期间涌动的矛盾心理是他对于人生的多面思考。章衣萍也并非只是关注小情小爱的作家,第三人称作品的创作侧面证明了他在革新创作技巧的同时,对广大社会现象的反思。章衣萍感叹“北方的教育家靠着军警枪炮之力,竟不能禁绝一册小书,这也可见天下用武力压制著作是怎样的不行了。”现代期刊在被政治化的同时,通俗的、大众的民间形成另一种强大的合力,推动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学的繁盛。
第三章新旧诗体实践与身份选择............................................................................35
第一节尝试:多样体式的新诗实践.................................................................36
第一节尝试:多样体式的新诗实践.................................................................36
第二节回归:别样的旧体诗词书写.................................................................40
第三节身份之辨:新诗诗人与传统名士.........................................................44
第四章文学史上的“边缘人”................................................................................48
第一节毁誉参半的评价.....................................................................................48
第二节文学与市场的两相调和.........................................................................52
第三节“海派”中的“这一个”.......................................................................54
结语..........................................................................................................................58
.........
.........
第四章文学史上的“边缘人”
第一节毁誉参半的评价
目前关于二人失和的研究并未过多地指向章衣萍作品问题,但对于章衣萍与鲁迅的失和,各类消息却将其敷衍开来博人眼球。对于章衣萍作品的关注发展成对个人的想象、消费。虽然对于作品扩展销路是有益的,但对于争议性作品的客观性评价却是折损的。如1933年《电声周刊》登载《鲁迅瞧不起章衣萍》一文,写章衣萍在电车上偶遇鲁迅,将印有自己作品的《新女性》递给鲁迅并说“这上面某篇是我作的,请周先生指教指教!”然而鲁迅并不看也不带走。最后作者评论“其实鲁迅何尝是大架子,不过实在瞧不起章衣萍那样的人罢了。”章衣萍获得市场收益的同时也被市场中各式的评论消费。在各类消息中,章衣萍作品、人品成为噱头,吸引着受众的关注。1933年《出版消息》载《章衣萍上课记》一文里作者于美专记述了章衣萍上课听者甚多的情形,“破了例,听众中女生同男生同样的多。这不能不说章先生有一种神秘的引力。”1934年《每周评论》登载《章衣萍被逐》记叙章衣萍在真茹暨南大学教二年级的修辞学和一年级的国文。“学生因震于章之‘芳名’,故听讲者甚多。”“文如其人”的传统认知方式使章衣萍从作品到人品都被贴上“色情”的标签。但在章衣萍的朋友郑秉璧看来,章衣萍的小说有批判现实的价值。在两人的往来信件中,秉璧写道“自从你发表《爱丽》以后,就听见有些小绅士们正颜厉色的怪你何必如此取材。
文学论文格式
第二节文学与市场的两相调和
市场与作家紧密相连,传统文人耻于谈论的金钱、利益在日益繁盛的现代文学市场已是寻常事。19世纪后期报刊走向商业化,现代稿酬制度与之相伴产生。“现代”不仅是时间概念,还含有文学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内涵。在“现代”的几十年里,“文学”由稿酬、版税制的介入,催生出一个大的文化市场。经济因素的注入改变了原来的文学观念,现代作家敢于大胆言钱,如何获得大量读者以牟利是现代文人的现实需要.林语堂编辑的《论语》《人间世》等杂志趋向于鲜明的商业化特征,“卖点”“畅销”代替“言志”“载道”的文学观。郁达夫、茅盾等名家都曾有过依靠写作艰难度日的时期,文学市场充分介入作家的创作,使文学生产逐步成为一个知识、资本与市场同构的过程。①市场的作用是强大的,受众的喜好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以致作家有时不得不放弃个人喜好。在《〈情书一束〉五版自序》里章衣萍这样写道“这次五版本想将我最不喜欢的《松萝山下》《你教我怎么办呢》两篇本意删去,却因为书局定价的关系,姑且暂时留住了罢。”受市场欢迎的作家也会得到市场的强力支持,《情书一束》出版过程经历波折,“在中国,这一册‘坏书’,也受过很大的压迫。出版销完的时节,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君呈准天津北京军警当局,禁止此书的发行,于是连出版的书局也受了检查。”但是《情书一束》并未因此被禁绝,刘半农在书店还可以购得《情书一束》的残本。
.......
结语
不论是缠绵悱恻的情爱小说,还是包罗万象的散文、浇心中块垒的诗歌创作,都体现了书写真实的创作原则。在他的情爱小说中,新时代女性“向爱而生”的牺牲精神,痴男怨女对尚情乌托邦的追求都洋溢着清新烂漫、纯真自然的青春气息。章衣萍为人潇洒不羁、率直任诞,文章风格自有其风流倜傥的气韵,与其为人品性是一致的,有“以手写心”的真实。章衣萍的创作有趣,即使作品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他也以反讽或调笑的笔调让丑态自现,带给读者轻松的阅读体验。此外,章衣萍创作的儿童读物仍被再版是其创作有趣味的证明。章衣萍惯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社会人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小说、诗歌、散文的创作中无一例外具有思想启蒙的性质,诚如他在回复秉璧的信中所说“《情书一束》虽写得不好,但态度却是十分严肃的”。他的创作也有鲜明的实验性,这亦构成他创作的缺憾。书信体、日记体的大量运用,诗歌完全的写实都让他的作品在创作技巧上略显千篇一律,艺术手法上的不足直接导致作品思想往纵深处行走的受阻。当然,对于此时的新文学创作者而言,任何一种实践都是有其时代价值和实验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