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文学论文,民间文学是我国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大力弘扬与发展,语文教育领域逐渐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民间文学作品的相关教学和研究也因此被各界重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在立足教科书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同时,创新性地引入教材以外的大量民间文学作品,丰富了学生民间文学及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因此,系统研究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无论是对于日常的小学语文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还是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来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并为更好地从语文教育教学视角出发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些许思路。但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和经验有限,因而对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总结和分析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此外,本研究主要依托于书面材料,未能深入一线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状况实施调查,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继续深入探索。总体而言,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的课题,无论是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和课程建设,还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来讲,都具有很好的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研究者关注并参与其中。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对此研究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周益民作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他的名师成长之路是由大量的教育科学理论和人文理论研读铺就成的,在不断的智慧思索与教学自省中,他将自己关于语文教学的设想与实践付诸于各种行动,自主性地进行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专门研究,成功生成了多个内蕴简洁却又趣意横生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案例。这些理论与行动上的探索,都是他得以成为一名研究型语文教师的基础。
.......
第1章绪论
第一,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教学实践成果,系统探讨其教学的观念构成、所涵盖的多方面价值,分析其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具体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案例,总结归纳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有效独特的教学经验,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理论成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充实当前的小学语文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同时丰富目前已有的名师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是在坚持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将来自课外的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进行融入与应用,是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行动,因此研究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中华文化传承理论的内容,为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提供新的视角。第一,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蕴含着诸多有价值的教学实践细节,通过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课堂实录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深入挖掘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取、课堂教学实施等操作性技能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可帮助自身解决遇到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从而改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相关工作。第二,名师教学研究所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是探寻其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操作,更包含对其专业成长与发展经验的挖掘与总结。而其作为个案所展现出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优秀职业素养以及理想的教育情怀,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具有启发和激励作用,可以为年轻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
第2章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界定
从上述几个定义可以看出,民间文学是在人民大众当中口头流传的语言艺术,是民众在生活中表达情感、传递思想、记录人文科学知识的工具,并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而万建中教授认为民间文学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一种以表演为主要存在方式的活动。语文课程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学科,作为表演的民间文学并不能作为语言文字教学的主要资源,因此,本文采用刘守华、陈建宪的定义作为研究的核心概念。王荣生老师则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建立起学生与具体文本之间的链接,在学生现有的语文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感受课文所需要的经验水平。1综合以上两种概念阐释,本文中的“阅读教学”概念即为: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活动的教师引导的多方对话过程,是帮助学生在已有语文经验的基础上,达到理解文本所需要的经验水平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营造民主、平等的交往互动氛围,通过对话生成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认识与表达的多样性、承认学生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成为与教师完全平等、相互开放精神的对话者。因此,基于对话教学理论和阅读教学之间的意义关系,本文将对话教学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阅读教学本质上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是建立于对话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多方对话互动场,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生成课堂教学意义的重要源泉。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
2.2理论基础
阅读教学作为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离不开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多向互动。联系当今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剥夺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教学实际,接受美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入可重新恢复读者也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自由、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而不是用“标准答案”简单、绝对地衡量、匡正、束缚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而“空白点”这个概念的发现则启发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善于提问,发现文本的空白之处,并激发学生想象力填补空白,将文本进行“具体化”。这样做既训练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促进他们深入细致地阅读理解课文。因此,基于接受美学理论所包含的对当今阅读教学的诸多启示与借鉴之处,本文拟将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更好地支撑本研究的进行。对话教学理论对现今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引导教学目的从“知识教学中心”向“人的教育”转变,注重给学生以思维发展的自由,将学生培育成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富有对话理性的心理健康的人。由此,教学伦理也相应发生转变,由“师道”转向“人道”,强调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也因此变为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和在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碰撞中进行言语对话,因而,教学思维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教材论被破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解放,个性和思维都有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个体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和文本世界联系起来,进行“交互性”对话,以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认知经验和个体体验,从而建构其自身。
第3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及价值维度........................................20
3.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20
3.2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价值维度............................................................23
第4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分析............................................................29
4.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29
4.2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生成性内容分析................................................35
第5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分析............................................................52
5.1民间童谣阅读教学实施分析........................................................................52
5.2神话阅读教学实施分析................................................................................58
........
第6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及启示
6.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具有一种不依赖于书面文字传统,其语言形式以日常口语为主,因此口头性成为了民间文学的固有特点和重要特征。周益民认为,民间文学的阅读或教学都要要依照其本来存在的方式进行还原。1通过前面分析可以发现,周益民在民间文学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依照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语言形式特点和以口头表达为主的流传方式指导学生的民间文学阅读和学习,如韵文体的民间童谣阅读教学系列,周益民着重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童谣的语言体式和口头诵唱的乐趣,而散文体的神话、民间故事等则采用讲述的教学方式,通过举办讲述活动让学生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感受神话的奇异想象和民间故事的生动传奇,帮助学生回归民间大众日常思想文化交流的生活现场,从而体验民间文学作品的生活化魅力。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周益民对于民间文学文体特点的尊重,更反映了其对于民间文学古老质朴的传承方式的尊重。这五种诵读形式中既有民间说唱曲艺元素,又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还有游戏元素的融入。周益民通过独具智慧和创新的思想,让民间童谣的诵读不再只是语文课堂上的文学阅读活动,更是引发了跨越领域和时空的文化交流融合与激情碰撞。同样,在神话阅读教学中,周益民设计的“讲清细节、讲出情绪、讲出自我”的讲述方法,不仅尊重了民间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更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内心情绪,并依据自己的讲述需要进行内容创新,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学习需要的尊重。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生成性内容分析框架思路图
6.2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启示
民间文学属于口传文学,具有独特的口语化特征,富有质朴的生活气息,与书面文学有着明显的语言表达上的区别。在现今的语文教学环境下,书面文学作品占据了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要内容,而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则显得比较单薄。学生对于民间文学不甚了解,并且与民间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在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定中,首先要立足民间文学本体,发掘其独特的口语化特征,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文学与日常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拉近和民间文学的距离。如在进行民间童谣类作品或神话,民间故事类作品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炼出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词语使用、句子表达与书面语言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文学作品中具体的口语表达特点,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民间文学,加深对民间文学的熟悉度。此外,民间童谣作品具有鲜明的节奏性特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着重将民间童谣的语言形式和节奏规则作为教训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民间文学的语言特点。例如周益民老师在教学摇篮曲时,就着重选取了摇篮曲的意象特点以及“反复”的写作手法,以促进学生对摇篮曲文体特点的认识,帮助学生巩固加深所掌握的摇篮曲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写作手法。另外,神话、民间故事作为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既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又存在着同中有异的叙事形态和模式,因此在确定神话或民间故事阅读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文本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故事的脉络,掌握文本故事的叙事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故事内容,建构阅读意义。
........
结语
本研究将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观念构成、价值维度、教学内容以及具体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相关教学启示,为一线小语教师在开展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时提供思路和借鉴,并给予其自身专业发展上的一些启迪。此外,在遵循民间文学口语表达传统、以诵读和讲述为主要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周益民还基于儿童身心特点和当今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其他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流行文化进行相应的教学创新,创造出多种符合学生母语学习需要的读讲形式。民间文学在口头传承发展历程中衍生出多样的形态类型,包括韵文类童谣、散文类故事等,其中,韵文类童谣最符合儿童语言学习与表达的需要和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收录了一定比例的民间童谣作品。童谣文体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的童谣类型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规则、特点和价值功能。因此教师在确定童谣类作品阅读教学内容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童谣作品的语言表达规则、蕴含的语言特点以及相应的价值功能等文体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来增进学生对于童谣文本体式的了解与记忆。例如在颠倒歌教学一课中,周益民设计了五种趣味诵读方式,分别为模仿相声形式诵读、加衬词诵读、模仿周杰伦说唱形式诵读、利用方言诵读和手势指挥控制音量诵读。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