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文学论文范文5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3
  • 论文字数:288790
  • 论文编号:el2021070209510822381
  • 日期:2021-07-0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学论文范文在哪里找?民间文学是我国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众多文化中以特殊的形态展现着人生百态,传达着朴素的人生哲理,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作为口耳相传的文学作品,民间文学蕴含着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并在创作流传的过程中衍生出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如民间童谣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谜语启发智慧,促人思考;神话和民间故事充满神秘奇幻,引人想象……将这些内容纳入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可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篇关于文学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论文范文一:裂变与归化:民国文学史书写中经学向文学的转型

 

从民国文学史的书写为关注核心,看经学向文学的转型,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经学是怎样受西学、国学等因素冲击进行瓦解的,与此同时,现代文学观念是如何在这一时段确立并发展的;在文学史中被最广泛接纳的《诗经》、《左传》、《论语》,《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改造,被文学体系所归纳的。民国文学史中呈现的经学向文学的转型,基于近代学术变革这一大环境。被文学史所重新解读的经学内容已经不再是传统学术中具有至高地位的经了,因此,要想捋清这一变化的详细过程和内在根由,就要对最开端时经学体系的瓦解和文学观念的产生有一个清晰把握。自晚清以来,旧学逐步被新学取代,经学在新式学堂中无法存继,渐渐消失在学术门类里,而经学的精神又经历了国学思潮的一系列冲击,失去其至高无上的统领地位,变成普通的文献材料,在此基础上,经学才完全瓦解,得以被重新归类进入其他学科。国学在建立本国学术的目标下开始了对文学的重建,伴随文学观念发展的是各式各样文学史的书写。这些文学史都能体现西方知识系统对国人文学观的重塑,以及民国时期学人文学观念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文学观念从早期林传甲的经文不分,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度强调纯文学观念的转变,文体观也经过了重新整合。虽然文学史书写对经学典籍的收纳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但最广泛被视为文学的是《诗经》、《左传》、《论语》,《孟子》等篇目。《诗经》的文学化转型,经历了这样几个环节:打破传统经学对《诗经》的理解束缚已成共识,学界兴起废除《诗序》的运动,极力去除《诗经》的经学特质,学者运用民俗学分析《诗经》,将《诗经》解读为民间歌谣,接着对不是“经学”的“诗三百”进行多维阐释,赞赏其文学价值。学者发掘《诗经》的“抒情性”,这一特质与西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盛行的的文学观念一致,也符合五四学人解放思想、张扬情感的诉求。最后,将《诗经》位列文学史中诗歌文学的第一部,强调它是诞生于有史可查的中华文明初始阶段,具有强烈文学性的诗歌体文学,并承认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从而确立《诗经》的文学地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经学的瓦解与民国文学史中文学观念的生成
第一节西方学科制度的冲击与经学的瓦解
一、西方学科制度的借鉴
二、经学观念的瓦解
第二节国学思潮下新文学观念的孕育
一、国学作为学科发展的背景
二、国学下文学观念的兴起
第三节民国文学史编写中对经学的重新审视
一、民国文学史的编写情况
二、民国文学史对经学的收录情况
小结
第二章民俗与抒情:民国文学史中《诗经》的文学化重塑
第一节从政治载体到民俗歌谣:《诗经》的去经学化
一、疑古思潮与恢复《诗经》“本来样貌”
二、作为民俗歌谣被重新阐释的《诗经》
第二节抒情文学的观念:《诗经》文学价值的建立
一、以“情真”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之形成
二、文学史对《诗经》抒情价值的强调
一、《诗经》在文学史中的分类
二、《诗经》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小结
第三章叙事与说理:民国文学史中的散文理念与语言聚焦
第一节从文学史书写看民国文体观对散文的界定
一、西方文体概念的移植和重建
二、民国散文文体的发展与经书的散文归类
第二节从编年纪史到叙事散文:《左传》的文学经典化
一、对左传叙事散文身份的认可
二、对《左传》文学经典化的重新建立
第三节《论语》、《孟子》的语言特征及文学定位
一、《论语》、《孟子》说理散文的定位
二、对《论语》、《孟子》语言风格的赞赏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范文二:女性自然文学传统下玛丽·奥斯汀的荒漠书写——以《少雨的土地》为例

 

对于美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而言,奥斯汀或许是首位历经几十载光阴来观察并记录它的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更多强调独自探险的方式不同,奥斯汀的自然书写往往在倾诉、听闻的过程中开展,她的荒漠充满了动植物的生机,也充斥着人类社群的声音。在《少雨的土地》中,奥斯汀以大众未能知晓的无限生机,消解了荒漠的可怖与生存的艰难,改写了荒漠杳无人烟的寂寞印象,将荒漠绘成一个理想的田园。与梭罗一样,奥斯汀“不是单纯地书写田园,而是亲自尝试了田园归隐。”①但与梭罗不一样的是,她不仅扮演了维吉尔式“牧人”的可敬角色,她还充当了荷马式的吟游诗人,在客观的观察之上,吸纳美国西南土著文化,敢于为文本注入充满感情的浪漫手法,将一些似幻似真的人类经历融入在自然的呈现之中,把人的精神与自然实体融为一体,最终将真实的西南边境地区转换成自由而永存的心灵之境。通过矛盾式的荒漠书写,奥斯汀展现了理想的美国新世界,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统一”。当然,作家笔下的“统一”并非是无条件无限制的。奥斯汀认为,人们对荒漠、对印第安文化的介入都需要在“尊重”的前下进行。如同“改造”与“适应”是土地与生物之间共同的选择,人类对土地乃至根植于土地之上的文化介入也是双向的选择。诚然,奥斯汀相信自然与印第安文化本身蕴含的巨大能量能够包容并适应人类的改变,并不反对人类对自然的介入。但另一方面,双向的互惠关系势必需要人类作出些放弃,不能肆意进行毫无节制的入侵行为。显然,奥斯汀的这一认识颇具前瞻性。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文化,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外来”之人的介入与影响,而作家奥斯汀早已在上个世纪之初便给出了她的真知灼见,即在这一双向的碰撞中,始终保持尊重敬畏的态度,做到适度介入,积极适应,合理保护,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摘要
绪论
第一节玛丽·奥斯汀与自然
第二节奥斯汀自然文学评介
第三节奥斯汀荒漠书写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困境中的机遇:19世纪女性自然书写
第一节田园式的自然风景
第二节道德化的自然观念
第三节优美式的自然审美
第二章传承下的探索:奥斯汀对荒漠的矛盾性书写
第一节荒漠意象:生机与死亡
第二节荒漠呈现:科学与浪漫
第三节荒漠价值:独立与殖民
第三章矛盾中的和谐:奥斯汀二元统一的荒野生态观
第一节自然内部的统一:“审美”与“审丑”并行
第二节自然与人的和谐:“改造”与“原始”共存结语
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范文三:网络文学IP与流量明星在影视化中的粉丝迁移比较研究——以《老九门》为例

 

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改编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粉丝的情感迁移和行为迁移,其中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粉丝对原著拥有的情感、改编剧与原著的契合度,包括人物角色匹配度、剧组配置和剧集制作水平、媒介特性与呈现等均会影响原著粉丝迁移,而意见领袖、接触成本等外部因素同样影响着原著粉丝的迁移行为。而影响明星粉丝产生迁移的因素直接表现在情感价值和粉丝身份认同上,而人物与角色高度匹配、完美塑造剧集CP也会强化明星粉丝的情感认同。不同粉丝群体对于网络文学IP改编作品的迁移行为总体上带有情感的成分,并对改编作品的负面评价存在情感防御机制,这应在IP的影视化改编中受到重视,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本文基本采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研究先运用文献调研法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并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然后根据各项特征确定研究案例,接着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与粉丝群体进行深度访谈,再运用文本分析等方法处理并分析访谈内容以及粉丝群体在网络平台上创作并发布的内容,最终总结并归纳出影响原著粉丝和明星粉丝产生迁移的相关因素,分别根据迁移过程中存在的“使用与满足”和“两级传播”的特点,构建了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影响粉丝迁移的相关因素模型,并比较了两大粉丝群体迁移效应的差异以及相互产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网络文学IP改编提供借鉴。
文学论文格式
“佛爷府”和“红府”剧照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相关文献综述
一网络文学IP影视化研究现状相关综述
二基于流量明星的研究现状相关综述
第二章研究设计与研究分析
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网络文学IP
二流量明星
三粉丝迁移
第二节案例简介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访谈设计与实施
第三章网络文学IP原著粉丝迁移影响因素
第一节原著IP情感价值成为粉丝迁移核心因素
第二节原著契合度与粉丝迁移意愿
一改编情节还原度维系粉丝认同
二主演角色匹配度推动粉丝迁移
三剧集制作与媒介特性影响迁移持续性
第三节意见领袖对后期接触者跨媒介迁移产生影响
第四章流量明星粉丝迁移影响因素
第一节基于身份认同的收视效应
一流量追捧增强粉丝自身情感
二收视率强化粉丝群体认同
第二节引流效应引发粉丝迁移持续性
一优质塑造与宣传吸引粉丝情节代入
二明星与角色匹配度维系粉丝黏性
第五章原著粉丝与明星粉丝的迁移比较研究
第一节原著粉丝与明星粉丝的迁移特点
一粉丝群体身份认同
二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
三粉丝迁移行为激活IP全产业链
第二节原著粉丝与明星粉丝迁移效应差异
一原著粉丝与明星粉丝迁移动机差异
二明星粉丝群体的情感迁移现象更为显著
三明星粉丝稳定贡献长期播放量
四原著粉丝的循环迁移受同系列改编剧影响
第三节原著粉丝与明星粉丝相互作用机制
一粉丝群体界限模糊,逐渐交融和联合
二群体联动,发挥协同效应
第六章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研究启示
一利用情感导向的身份认同
二适度启用流量明星,保证作品质量
三把握粉丝的情感防御机制
四原著粉丝与明星粉丝群体交叠实现二维共振
第三节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范文四:建国来军事文学中军人形象美学特征的嬗变

 

通过对建国来军人形象的历史背景、形象特点、美学特征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得出,军事文学中的军人形象特点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审美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在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正处于新古典美学形态下,特点是要求文艺直接为革命服务,为解放被剥削和压迫的劳苦大众服务,为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设一个新中国而服务的,因此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是这一时期军人形象的美学特征。在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全面开展,此时的美学形态转变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形态,他表现出了人与社会与自我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强烈的批判思维,此时的军人形象带有了现代主义的色彩。等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当代存在了主流、大众、精英这三种文化,但由于90年代军事文学作品的“歉收”,数量稀少以至于没有影响到质的提升①,因此90年代的军事文学作品,无疑是为新世纪的军事文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起点,打下了一个更好的基础。等到了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便携设备的普及,军事文学作品创作的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许多个性突出,感情丰富的军人形象被创作了出来,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但也因此出现了过度影视化的现象,因此,如何创作更加具有文化底蕴,符合历史实际,具备军事文学“文学性”的军人形象,将军事文学与新世纪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是未来军事文学发展考量的地方。古语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多创作具有弘扬时代精神,多塑造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美的规律的军人形象,以便更好的为人民立心声,传人民之心声,这也是军事文学的神圣使命。概而言之,本文对建国以来军事文学中的军人形象进行梳理,对70年来军人形象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虽然本文的研究还有许多没有涉及到的领域还等待着开拓与补充,但还是希望这一家之言,能对未来的军事文学研究与批评给予一定积极意义的帮助。
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革命军人形象与美学特征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军人形象的历史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1949-1979)的军人形象概述
二建国后30年间革命军人形象的美学特征
(一)新古典主义美学形态的形成原因
(二)建国后三十年间军人形象的美学特质
三人民的“期待视野”与作家的创作基础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军人形象三大典型特点
一充满传奇色彩——强调传奇性和榜样性的军人形象
二规避消极因素——突出高大全、政治化的军人形象
三附有政治属性——凸显通俗性、普及性的军人形象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军人形象的美学特征
一以“善”为核心的崇高与浪漫
二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军人形象的小结与反思
第二章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的革命军人形象和美学特征
第一节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1979-2000)的军人形象概述
一改革开放视域下军人形象转型的历史语境
二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后军人形象的变化
三改革开放视域下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与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二节改革开放视域下的三大军人形象典型特点
一遵循生活实践、注重求真写实的军人形象
二尊重人物性格、彰显人性化、感性化的军人形象
三直面社会弊端、逐渐世俗化、日常化的军人形象
第三节改革开放背景下军人形象的美学特征
一以“实”为核心的求真与人性描写
二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的军人形象小结与反思
第三章新世纪以来民族复兴背景下的革命军人形象与美学精神
第一节新世纪以来(2000-2020)的革命军人形象概述
一新世纪以来军人形象的民族复兴背景
二新世纪以来军人形象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继承与延伸
三读者审美视野的多元化以及世俗文化对作家的影响
第二节新世纪三种文化背景下的士兵形象特点
一大众文化视域下个性鲜明、娱乐化的民间军人形象
二主流文化视域下公正自信的大国军人形象
三精英文化视域下高素质、科技化的军人形象
第三节多元的文化审美下士兵形象的美学精神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人民的理想追求
二新世纪军人形象的小结与反思
结语
致谢

 

文学论文范文五: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

 

民间文学是我国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大力弘扬与发展,语文教育领域逐渐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民间文学作品的相关教学和研究也因此被各界重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在立足教科书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同时,创新性地引入教材以外的大量民间文学作品,丰富了学生民间文学及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因此,系统研究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无论是对于日常的小学语文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还是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来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先从理论视角分析促成周益民老师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的构成观念,并探寻其对于发展儿童个体、语文教学以及文化建构三方面的独特价值。接着,从实践方面出发,以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课例为依托,具体分析其选用的课外民间文学教学文本、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实施,总结出其在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特色以及相关经验,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并为更好地从语文教育教学视角出发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些许思路。但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和经验有限,因而对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总结和分析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此外,本研究主要依托于书面材料,未能深入一线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状况实施调查,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继续深入探索。总体而言,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的课题,无论是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和课程建设,还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来讲,都具有很好的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研究者关注并参与其中。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对此研究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论文范文
摘要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1.1民间文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
1.1.2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1.1.3改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
1.1.4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具有独特价值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关于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
1.3.2关于周益民阅读教学的研究
1.3.3研究述评
1.4研究思路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法
1.5.2内容分析法
1.5.3案例分析法
1.5.4访谈法
第2章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民间文学
2.1.2阅读教学
2.2理论基础
2.2.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2.2接受美学理论
2.2.3对话教学理论
第3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及价值维度
3.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
3.1.1“儿童本位”学生观
203.1.2建构主义教学观
3.1.3立足“诗性”的语文教学观
3.2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价值维度
3.2.1儿童个体价值
3.2.2语文科教学论价值
3.2.3文化重构价值
第4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4.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
4.1.1地域分布特征:我国本土和西方国家作品主侧兼顾
4.1.2文本类型特征:融入丰富语言文字载体形式要素
4.1.3文本主题特征:以展现儿童生活形象和民众智慧为主
4.1.4价值功用特征:语言建构运用和人文素养协调并重
4.2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生成性内容分析
4.2.1分析框架确立
4.2.2教学内容分析
4.2.3教学内容特征
第5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1民间童谣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1.1以儿童文化为视基,开发多重元素趣意诵读形式
5.1.2以思维发展为理念,开展深度阅读研究活动
5.2神话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2.1多层次对话设计,引导讲述练习
5.2.2多版本阅读比较,训练思维能力
5.2.3多人物形象解读,领会神话意蕴
5.3民间故事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3.1回归原始语言形态,利用方言进行范讲
5.3.2立足文本叙事特点,引导多种方式创编
5.4对联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4.1开展讲座活动,明晰春联对仗特点和语感
5.4.2结合地方对联和书法,拓展春联学习外延
5.5谜语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5.1探究式阅读欣赏,引导读写结合
5.5.2扩充相关材料,感受谜语文化源头
5.6谐音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5.6.1筛选组织多样素材,引征丰富文化元素
5.6.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谐音创意设计
第6章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及启示
6.1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
6.1.1注重口耳相传,还原本色传统
6.1.2结合方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
6.1.3多元文化比较,增进民族理解
6.1.4丰富文学形式,拓宽学习外延
6.1.5聚焦深度阅读,引导以读促写
6.1.6融入游戏元素,开展多样活动
6.1.7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6.2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启示
6.2.1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启示
6.2.2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的启示
6.2.3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