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空间的文学建构与文化阐释一一北美华文文学空间书写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4
  • 论文字数:145790
  • 论文编号:el2021052710332222199
  • 日期:2021-05-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文学论文,同时,在叙事学视野下的空间叙事形式方面,北美华文文学有着较为充足的实验空间,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间元素讲好移民故事和“中国故事”,如何在空间维度更加深入地推动文学建构与文化意义的交融,仍旧是需要创作者和研究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我们肯定北美华文文学空间书写流变中的格局扩大与日常审美化之后,有必要从微观层面确认书写对象的改变,无论是周励、曹桂林、薛海翔早期作品中对纽约都市繁华与罪恶的描刻,还是写出《华尔街的似水年华》的心眉等亲历型创作者,世纪交替之际众多移民者以半自传半虚构方式对自我的异域挑战进行记录、想象和自我赋值,这一时期以“纽约”为代表的传统大都市成为移民故事的集中发生地,这里汇聚了消费主义时代的活力、诱惑和险恶,成为族裔他者们征服异域空间的首选。结语部分总结北美华文文学空间想象流变中的精神史变迁与创作转型,在书写范畴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向中,去边界化的地志空间书写展现了焦虑、异化背后的世界化文化症候;身份感知从“缺失”与“追寻”到形成多元复合的文化认同,隐形身份认同与日常空间审美化成为新移民作家群寻找书写素材、扩大主题广度的意识底色

.......

 

绪论

 

鉴于创作现状与研究视野,主要从空间并置主导下的复线结构、以典型空间为原点的桔瓣式结构,以及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的时空嵌套三方面入手。其中搭建复线结构的空间叙事策略不仅包括地理空间的并置与剪辑,也包括文本空间的并置与拼贴,从而不断拓展叙事张力的可能性;以典型空间为原点的桔瓣式结构主要建立于将主题外化为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些空间既投射着小说内容层面的主题表征,又作为表达层面的叙事原点,将近似于“桔瓣”的相互独立的叙事部分聚集到一起,服务于同一主题并在向心式的并置中达到意义的复合;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的时空嵌套时而颠覆了时空的真实与虚构,不仅以嵌套结构统领全文,甚至“嵌套”本身已成为小说主题的价值载体。职业故事原型由“经济”过渡到“科技”,显在伴随着故事空间场域由纽约至硅谷的转变,其背后更为深邃的价值基点在于经济因素主导下的商业故事模式,和科技因素主导下的认知方式,在空间认知日渐革新的当下如何结合的无限潜能。

........

 

第一章乌托邦愿景:诗化空间定位的“立”与“破”

 

第一节桃源式空间的现代性衍生
而在《故国宫卷》中,施玮尝试为灵性空间找到科技理性的外衣与逻辑,多次引入量子力学视域的并行时空,对文本中的空间意识进行调和,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增加文本的可感性,施玮进一步找到编程思维和游戏世界作为串联不同时空的载体。从事软件编程工作的丈夫也为施玮的文本时空构想提供了“技术支持”,作者更为大胆地在小说中引入名为“智能作家”的电脑写作程序,即在查阅时代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走向,“只要把我们设定的人物、故事片断、场景按格式输入,电脑就能自动编出一个故事来。”国内外空间叙事研究目前也涌现一批较为典型的空间结构,如龙迪勇提出的“主题—并置”叙事与分形叙事,是叙事学领域原创性的空间构想,其类型划分的逻辑基点在于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或因果关系的多种对应方式;在对群体性创作策略的整合和对个体书写经验的凝视下,北美华文文学空间叙事的叙事效果与手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也取得了可观的经验积累。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存在空间与寓言化空间:抗衡历史的封闭性场域
当然施玮对智能写作与VR虚拟现实技术的工具性借用仍是服务于空间僭越这一文学目的的,相比于当下更为常见的穿越式写作和神秘主义的多种变体,这种与科技相结合的时空观带有鲜明的当代特质,与技术乌托邦的无尽想象。有了这样的时空媒介通道,《张好好诗》背后生活在唐代的杜牧与张好好,《韩熙载夜宴图》中晚唐社会的韩熙载、王屋山、李姬,以及当代现实空间中的宋天一一行人,发生于不同空间的复杂情感纠葛与穿梭于各空间的身份代入都有了依据,小说中的多重时空就有了顺畅流动的世界观背景。在这部作品中,施玮停留于通过编程思维和智能写作,将人物的时空穿梭以游戏世界的方式呈现,但其野心绝不止步于此,而是有意将这种感官联动的时空观进一步扩展到文学创作领域,施玮在访谈中表达了这种创作信心:从文本创作内容中的新型空间感知,到文本创作方式的革新冲动,身在北美受“硅谷”气质影响的施玮、陈谦等作家往往在写作中加入对未来科技走向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思考,在这一思维向度下,对传统人文空间的乌托邦构建不再仅仅是对传统精神的回望,更是在科技视野中重新定位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方式,在单向线性社会进程之外想象充满文化现场感的乌托邦空间。

 

第三章恶托邦:极端场景下人的异化与人性省思...........................................115
第一节天使岛:早期移民经历与排他空间....................................................115
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域下的罪恶城市镜像........................................124
第三节恐怖事件阴影下的当代都市空间........................................................130
第四节愚昧/贫穷/灾难:极端封闭场景中的伦理孤岛..................................134
第四章北美华文文学对空间关系的“拓扑化”呈现...........................................139
第一节空间的流通:全球化体系下的地方性存在........................................140
第二节空间的割裂:社会发展节奏差异导致的认知错位............................143
第三节空间的争夺:根植于人类本能的社会行为........................................148
第五章北美华文文学空间书写的叙事策略.......................................................153
第一节北美华文文学的空间叙事结构............................................................154
第二节作家创作历程中的文本空间搭建........................................................169

.....
 

第五章北美华文文学空间书写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北美华文文学的空间叙事结构
叙事的空间形式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专门术语的界定与接受,以较为统一的概念作为标签能够有效集中起理论界的关注并开展有效对话。龙迪勇在为“空间叙事学”确立研究范畴时首先强调应“综合考察‘世界’、‘作品’(文本)、‘作者’和‘读者’等要素,研究它们与‘空间’的内在关联。”①方英进一步细化并提出“狭义范围”下的空间叙事需要“通过一定的叙事手法……实现叙事模式的立体化和表达层面的空间性”②,即在组织叙事结构时不再依循时间次序或因果逻辑,而更遵从空间性联系,用“块状的、分散的、交叉的、可逆的”的空间叙事形态取代线性分布。受空间迁移影响颇深的北美华文文学创作,往往也在内容层面的空间表征之外,在表达方式上用空间元素构建叙事的空间结构。探讨空间叙事,实际上是在分解小说叙事结构,观察叙事结构所呈现的空间形式,及组成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方英提出表达层面的空间叙事较为典型的形态包括:以“比较、对照、重复、呼应”等方法产生的叙事元素并置、叙事情节的“碎片化”、叙事脉络的“迷宫化”等;此外,桔瓣式、链条式、中国套盒式、拼图式等空间叙事手段也常受到研究者的密切关注。

 

第二节作家创作历程中的文本空间搭建
整体来看,作家创作资源的选择离不开生命体验的积累,特别是对于北美华文作家而言,海外经历往往赋予了写作者们独特的遭遇、个人化的感知,如何不断激发生命体验的叙事潜力,在叙事过程中实现艺术追求的革新,则对创作者们的写作素养与思考深度提出了永恒的挑战。对于北美华文文学而言,以上空间叙事结构时有出现,但难以涵盖特色最为突出、使用频率最为频繁的典型叙事策略,特别是从空间书写出发,我们期待着对表达层面的叙事结构特质的研究归纳与内容层面的空间元素相结合,鉴于创作现状与研究视野,主要从空间并置主导下的复线结构、以典型空间为原点的桔瓣式结构,以及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的时空嵌套三方面下手,考察北美华文文学如何通过文本空间结构来实现空间书写,实现叙事形态的空间性与空间意义表征的叙事艺术共融。
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论文范文

.....
 

结语

 

而当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华文书写集体性地浮现出另一个标志性区域空间“硅谷”,代表着科技创新与创业野心的硅谷成为陈谦《无穷镜》、虎皮妈《硅谷是个什么谷》等作品中无可替代的发生空间,这种文本内部的空间转向背后是移民群体空间认知结构的跃迁,时至今日,大部分北美华文文学创作仍旧离不开对自身经验的再加工,从硅谷走出的写作者直觉式地向读者输出自身在科技圣地的认知模式,孙博与曾晓文合著的《中国芯传奇》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正是对早期经济因素主导下的商业故事模式,和当下科技因素主导下的认知方式的结合。除了职业背景带来的故事原型变奏,科技题材书写本身就蕴含着革新空间认知结构的可能,《无穷镜》中的VR技术、《故国宫卷》中的平行世界想象一次次以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为通道,将故事引向对新型空间的期待,如果说新世纪之初文学领域对空间形态的想象还会因网络虚拟社区的非实体铺展而振奋,那么当下以及未来,注定将迎来技术革新带来的空间认知方式跃迁。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