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薛爱华英译唐诗及特点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7
  • 论文字数:48711
  • 论文编号:el2021041320091522051
  • 日期:2021-04-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文学论文,这需要译者精通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两者的语言文化,所谓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正是所有译者的终极追求,而薛爱华的研究与翻译正是对这一要求的上佳注解。借助英译唐诗,薛爱华获得的中外唐代交通史、中国唐代南越地区社会生活以及唐代道教文学方面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时期美国学界流行的是将中国视为敌手而对其政治经济进行全方位剖析的中国学,尽管部分中国学学者如费正清强调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要性,但当时的中国学整体上并不重视对古代中国文化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突出古中国文化的绚烂美丽有助于缓解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敌视情绪,帮助美国社会建立起对中国文明的全方位认识。薛爱华曾于1967年出版一本介绍唐人生活的科普读物《人类的伟大时代》,介绍唐朝中国人对家庭、艺术、生活的优雅态度,赞扬了唐代中国的绚烂文化。通过上述分析,第四章将深入到文化层面分析薛爱华的英译唐诗是如何服务其文化接受的,这种翻译处理又体现出了薛爱华对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某些部分有着怎样的理解。第五章的结论部分将总结上述四章,论述薛爱华的英译唐诗在诗歌翻译和汉学研究两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

 

第一章绪论

 

本篇论文将以薛爱华的英译唐诗为对象,将其翻译研究活动置于美国国内的诗歌翻译语境中考察,通过分析其翻译选择,梳理薛爱华英译唐诗的特点。同时,论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发掘其翻译中的文化理解,意在凸显薛爱华在翻译领域为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的贡献。具体说来,本篇论文将包含4章。第一章绪论梳理国内外研究薛爱华的成果,借此反思国内对薛爱华的研究还有哪些不足,并概述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薛爱华英译唐诗的历史语境,并对这一时期美国国内中国学的发展、传统汉学的发展、中国学与传统汉学的冲突与融合情况进行概述,归纳美国国内的汉学学科发展对薛爱华英译唐诗的影响。第三章分析薛爱华的翻译选择,首先概述薛爱华选择性翻译了哪些诗歌,然后结合大量具体译文实例梳理其译介选择的特点,总结出薛爱华英译唐诗时所偏好的主题,并分析其原因。第四章讨论薛爱华英译唐诗中的文化理解,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包括:一组案例的对比分析——比较薛爱华与傅乐山对《帝子歌》一诗的不同译文,两例薛爱华本人的诗歌翻译。本章将通过分析上述案例,归纳薛爱华选择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哪些部分,接受过程中体现了何种选择性。

..

 

第二章薛爱华英译唐诗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美国1950-1980年中国学概述
另一种研究思路是依托扎实的语言基础,以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为依据,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剖析影响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深层因素。这种研究思路的代表学者是史华慈。这一类中国学研究者试图将传统汉学中的历史研究与中国学结合起来,通过审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以理解中国,这种研究思路是由史华慈的导师费正清首先提出的。费正清本人及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一贯相信:“只有从中国的历史当中,才能真正理解中国。”5费正清在中国学的发展历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谓中国学的开山鼻祖。费正清在他5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始终强调历史研究对中国学研究的巨大启发意义,中国学研究者必须真正了解中国文明,才能凭借这种认识理解当代中国,才能借此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利益。上述两种中国学研究思路虽有不同,但它们同样奉行经世致用的原则,它们认识了解中国同样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一时期的中国学研究学者亦有同19世纪的法国汉学家们一样掌握多门语言的,但他们掌握语言的动机却不是为了进行语文学研究,而是为了进行军情密码破译或政治经济文件解读。这一时期的美国中国学,其首要研究任务是认识理解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政策发展,探究中国政策方针变化的原因,以便美国政府做出应对。此种研究是高度务实的,与传统汉学较为不同。

 

第二节美国1950-1980年中国学主导下的传统汉学研究概述
1950年至1980年间,面对中国学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汉学不得不向中国学靠拢。在研究方法上,这一时期的传统汉学研究尽量结合人类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甚至企图依靠小学开拓新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思路上,传统汉学接纳了区域研究的方式,这一方法卓有成效,至今仍有众多研究者以区域为线索开展汉学研究。这一时期,传统汉学研究者还继续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与中国古诗,薛爱华的英译唐诗即是这一时期诗歌翻译成果的一部分。薛爱华研究唐代文化主要依托诗歌材料。他遵循的是以文见史、见文化的这样一条道路。他研究名物时,也会从诗歌入手,以此为材料,观察唐人对某类名物的认识,同时结合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解它们在唐人生活中的应用。晚年,他的学术兴趣转移至道教文化,他依旧选择依托诗歌理解复杂的道教概念。可以说薛爱华一生的唐研究与其英译唐诗相辅相成。其所有著述中,在极偶尔的情况下,他会引用亚瑟·韦利(ArthurWaley)的翻译,如在《唐代的外来文明》的第二章中,他引用了韦利对白居易诗歌《道州民》的翻译。其余大多数情况下,他均坚持自己翻译诗歌。他常在文中附上自己完整的译文,再阐释诗歌含义与背景,最终借诗歌引出论述话题。关于这一点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行文上,薛爱华的每部著作中每隔几页便有一首完整的译诗。

.......

 

第三章薛爱华英译唐诗的译介选择及特点........................................................23
第一节薛爱华英译唐诗的译介选择概述.........................................................23
第二节薛爱华英译唐诗译介选择的特点.........................................................25
第三节薛爱华英译唐诗的译介选择原因分析.................................................31
第四章薛爱华英译唐诗个案分析........................................................................37
第一节薛爱华英译《重送》与中国古代对异域的想象.................................37
第二节薛爱华英译《帝子歌》与中国古典神话.............................................42
第三节薛爱华英译《步虚词》与道教文化.....................................................50
第五章薛爱华英译唐诗的价值审视....................................................................56

...

 

第四章薛爱华英译唐诗个案分析

 

第一节薛爱华英译《重送》与中国古代对异域的想象
在写作《唐代的外来物品》时,薛爱华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如讨论唐朝进口红色染料“猩猩血”时,薛爱华提出:“裴炎在《猩猩明并序》记载‘西国胡人取其血染毳,色鲜不黯。’此处的取血对象正是古称“猩猩”的动物。”若胡人果真以这种方式制造染料,确实是一种相当残忍的行为,但在下文中,薛爱华却对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有可能是唐人谣传。唐人多凭传言想象舶来品背后的文化,真正的西国胡人反而因为落下了野蛮的名声。后辈学者龚丽坤在《红蓝与染料:中古红色染料名称小考》26中,在薛爱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猩猩血这种染料并非真取自猩猩,而是一种经过技术改良的红花染料,较为可信。可见,尽管唐朝人的吃穿用度已经相当国际化,但由于地理位置上距离遥远,即便在心态开放的唐朝人中,真正到过别国、了解别国风俗、文化的人也是不多的。唐人对异域文明的认识中掺杂了较多的想象成分。
文学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薛爱华英译《帝子歌》与中国古典神话
首先,占据了中国神话主流的汉族神话中,上古神话中的不少内容本身就是神话化了的历史,因此上古神话中常出现人神不分的现象。上古的贤君在后世成为了神,如著名的禹,关于他的神话众多,譬如禹遇九尾狐、娶涂山氏女、化熊开山等。因此,上古神话中多传说、历史这两类内容。再次,所谓仙话,即是以道教的仙为主题的故事。仙的形象来自于道教的长生学说,人或动物修炼到一定境界得以不死,是为仙。仙话或讲述人或动物如何成仙,或讲述仙具有何种神通,或讲述仙如何指点普通人,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如见东海三为桑田、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麻姑。至于怪异,为我们所熟悉的怪异故事中的鬼的形象受到佛教转世轮回说,未入轮回徘徊于世者即为鬼。鬼的形象尤其多见于流传在中国民间的佛教故事,如《幽明录》中十日还阳的赵泰,其于十八层地狱中见到了诸多未往生的鬼魂。而中国古代俗文学下志怪一类中也多鬼故事,如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故事。综上可以看出,中国神话不仅具有历史化的特点,并且其故事中涉及的神、仙、鬼形象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巨大。研究中国神话脱不开历史、道教、佛教中的至少一种。薛爱华的研究便是如此。
文学论文范文

...

 

第五章薛爱华英译唐诗的价值审视

 

十九世纪,美国第一位汉学家裨治文(1801-1861)来华传教的同时展开了对中国的研究工作,这是美国本土的传统汉学研究的开端。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从传教士汉学时期相对粗糙的风土人情考察,到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等领域的研究,再到二战之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研究,美国传统汉学研究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薛爱华即是美国传统汉学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在唐朝中国社会文化研究方面功勋卓著,在诗歌翻译,尤其是唐诗英译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薛爱华英译唐诗中对文化意象的翻译用词优美雅致,富有韵味,这是他英译唐诗的特色,是其孜孜不倦追求翻译的“信”与“雅”的结果。固然负责任的译者应当对原诗反映的文化作了解,但薛爱华的英译相较独到之处就在于其考察的详尽。此种研究方式的益处是双向的,诗歌翻译是其文化研究的资料来源,而他文化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广博知识又反过来哺育了其翻译。无论是通过英译唐诗构筑美丽中国的形象,还是通过写作此书表现中国文化的灿烂,客观上都有助于激发美国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正面的兴趣,有助于培养美国社会对中国文明的好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