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明清俗曲在山东的衍变与传播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8
  • 论文字数:120609
  • 论文编号:el2021030821141821948
  • 日期:2021-03-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文学论文,从曲牌曲调的特点来看,由于明清俗曲的传播方向是北方受战乱影响将元末的北方俗曲传向南方,进入南方后与当地发展已颇为成熟的小调时令进行结合,开始形成了南方特色的曲牌曲调,后来随着明清政治中心北移,这些在南方发展已经较为繁荣的俗曲曲牌又流传回北方,因此,山东的明清俗曲带有明显的南方音乐特点,如流变入山东琴书与吕剧中的【凤阳调】等外来曲牌的曲调方面,都还存在着南方曲调的身影。明清俗曲在山东地区的传播,最主要的一个途径便是运河。提出了山东明清俗曲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运河与移民为主的自然传播;文人传播为山东俗曲实现了文化圈层的转变;民俗传播是为上述两个传播渠道进行补充的观点,总结了传播进入山东的明清俗曲,在其衍变过程中会带有属于山东地方音乐特色的“核心旋律”的规律,提出了这种同一曲牌的“差异性”特点为日后音乐类型的细分做了铺垫的合理推断。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各代表音乐类型内的明清俗曲个案进行研究,再结合明清俗曲传播进入山东的方式,与明清时期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得出一个针对山东地区明清俗曲的总体性的系统研究。

.........

 

绪论

 

1、由于针对明清俗曲进行的宏观研究比较多,所以在概况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某些特点,因此,本文在现有针对明清俗曲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东地区进行个体研究,从部分与整体之关系对明清俗曲的宏观研究进行补充与丰富,深化宏观研究。2、目前针对山东地区的明清俗曲研究,并没有基于山东地区整体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3、目前针对山东地区明清俗曲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各乐种内明清俗曲曲牌的发展与衍变,但对于明清俗曲如何传播入山东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不仅要梳理明清俗曲传播进入山东后的衍变特点,同时还对其流入山东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厘清山东明清俗曲吸收了哪些地方的音乐特征?为何这些地区的音乐特征会来到山东等问题。这种对明清俗曲在山东地区的传播分析其本身就是创新点。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从“自然传播”“人文传播”及“民俗用乐”三个方面研究明清俗曲在山东的传播特点,针对属于山东的地形人文特点与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对明清俗曲在山东的传播进行研究;第五部分为山东明清俗曲的衍变研究。这一部分主要从山东独具特色的六个地方剧种、地方小调入手,试图从“聊斋俚曲”、“鲁南五大调”、“临清时调”、“山东琴书”、“山东吕剧”、“柳子戏”屮探究明清俗曲在山东的具体衍变情况;第六部分为结语。对论文进行观点提炼和总结。

......

 

第一章明清俗曲概论

 

第一节明清俗曲的界定
从前人的文献梳理来看,小令是由一个音乐曲调逐步独立成曲,又通过逐渐的俗化最终发展成为俗曲,这种被俗化的“街市小令”由于其内涵“词令”,外延“曲令”的特点,成为了许多明清俗曲曲牌的前身。对此,笔者以为,小令的历史发展跨度非常大,无法简单的将小令归属于现代研究中明清俗曲概念的范畴;同样的,将明清俗曲划于小令之下也是不可取。故而,引用本节一开头在历史维度上对明清俗曲的界定,明清时期的小令由于其词牌名与曲牌名的出现先于明清俗曲的缘故,因此与明清俗曲间的关系应当是从属关系,明清俗曲的一部分是属于小令的,小令在先前朝代的俗曲曲牌,也成为了研究明清小令特征的重要参考对象。综上所述,结合上述文献与诸位学者的观点,笔者将明清俗曲的概念界定如下:明清俗曲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民间的音乐。这些民间的音乐取材于民间的曲调;由文人参与创作;艺术属性雅俗兼有;音乐结构既规范又可变;以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作为表演主体;将民间大众与文人阶级作为主要受众群;既有娱人的音乐社会功能也兼有娱己的功能;涉及歌曲到舞曲、曲艺、戏曲以及器乐音乐等多种音乐体裁,是一个具有复杂含义,内涵又十分广泛的概念。

 

第二节明清俗曲的发展概述
俗曲内容也开始出现较完整具体的故事情节,并且在清代文人蒲松龄出现后,明清俗曲的故事题材的涉猎范围从日常生活扩增到了志怪传奇。这是由于蒲松龄将当下流行于民间的单支曲牌,采用曲牌连缀的方式,演唱形式加入了说唱、套曲等多种元素,使当时只能以戏剧形式进行呈现的传奇类剧本可以用俗曲进行表现,开创了俗曲类的说唱与戏剧作品。这一改编不仅扩大了明清俗曲的故事题材,还进一步增加了俗曲的受众人群,同时也将明清俗曲的发展推向了又一个“巅峰”,并开始向着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方向流变,为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的产生与兴盛奠定基础。可以说,到了清代俗曲的发展便进入了转化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俗曲除了仍保持着自己的艺术特点的同时,其演唱形式开始多样化,许多地方戏曲在民间俗曲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起来,形成了继昆曲之后的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第三章明清俗曲在山东地区的传播研究......................38
第一节"南北交流"的自然传播......................38
第二节文人传播......................46
第三节民俗传播......................55
第四章山东明清俗曲衍变研究............65
第一节明清俗曲与蒲松龄俚曲......................65
第二节明清俗曲与鲁南五大调......................73
第三节明清俗曲与临清时调......................90
结语......................136

.......

 

第四章山东明清俗曲衍变研究

 

第一节明清俗曲与蒲松龄俚曲
明清俗曲的发展脉络是从明代开始繁荣并达到自身艺术形式的成熟状态。在经历改朝换代的政治更迭后,明清俗曲在清代为适应新时代新内容,开始进行创新性、多元化发展,为日后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么,具体的明清俗曲曲牌在传播进入山东后又发生了哪些衍变呢?它在衍变过程中又产生了怎样的新特征?笔者因此选择了山东民间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一聊斋俚曲;山东鲁西南地区经典民间音乐一一鲁南五大调;运河音乐的代表——临清时调;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曲艺与戏剧——山东琴书与吕剧及明清时期的四大名戏一一柳子戏,以分析明清俗曲在以上六种艺术形式中的具体衍变,阐明明清俗曲在山东的衍变过程,继而窥探中国俗曲的发展脉络,总结整个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文学论文提纲
第二节明清俗曲与鲁南五大调
除此之外,通过上文对每一乐句的分析可知,聊斋俚曲曲牌【银纽丝】的调是由中国传统的“换头合尾”的手法发展而成,这种发展手法于今天也在使用。这种“今乐有古乐”的现象出现,可以证明探究明清俗曲曲牌,对更清晰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发展手法、历史脉络甚至世界音乐发展的进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山东的一支地方音乐曲调,临清时调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周边地区带去了新的时调小唱,天津时调、北京时调甚至东北的“二人转”都有临清时调的影子。与其说临清时调依靠着运河发展、传播、壮大,倒不如说中国传统音乐自身就是一条河,在这条河中孕育产生了多种音乐体裁,就像母亲河分化了支流,而这些“支流”在自身“奔腾不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二次分化与发展,并养育了属于自身“一方水土”的同系音乐,这些支流彼此分化,互相交融,在统一与差异中创造了独属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文学论文范文

.......

 

结语
京杭大运河从山东地区穿流而过,不仅带来了商业的繁华,还为运河沿线的城镇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其中就包括俗曲的传播。在明清时期,由于当时的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运河就成为了主要的商业往来途径。各地区的商人活跃于运河沿线,在交流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歌女与艺人等人员的流动。由此可以看到,运河是明清俗曲在山东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人员流动则是传播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再加上山东地区在明清时期发生过几次官府出面促成的大范围“移民”与地区内部受经济因素影响的“难民”流动等现象,推动了俗曲传播。可以说,山东地区的俗曲在明清时期得以繁荣发展,有赖于便利的运河与大面积的移民为山东地区的“本土音调”融合了多地的音乐特色,在融合与守变的结合后,又一次通过运河与移民向全国各地传播。当然,这一结论同样也适用于清朝时期,“海禁”政策放宽后,山东沿海周边地区的明清俗曲传播。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