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文学论文,总体而言,在分析和解读怀特人生经历、思想演化进程以及最终影响意义与缺陷后,再次回顾前文问题和思考便可发现怀特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结论和拓展议题,甚至仍有结论尚未被英国学派发现。简单而言,对于前文的思考可以归纳为八个结论或外延性思考,具体如下:第一,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答案主要取决于循环历史观与线性历史观的差异。循环历史观包含了世俗历史视角与基督教历史视角:一方面,在基督教循环视角下,历史规律可以作用于政治,在此情况下,历史推动了政治发展,历史的作用等同或大于国际政治的地位;另一方面,在世俗视角看来,历史进程存在一定循环趋势,却呈现出衰落迹象,人类终点只能衰落,历史的地位完全超越了政治。因此,在循环历史观下,历史的影响力超越了政治,有时甚至会等同。
.....
前言
本次研究在选题意义上有五个突出特征。第一,学科重心倾向与地位评估。在历史学科方面,填补了对怀特历史贡献和地位空白,还原怀特学术和职业生涯中的真实意图,明确历史学在怀特毕生中的地位。此外,在怀特毕生中,基督教、历史学、国际关系学三者间存在必要联系,明确历史学的核心地位则能全面客观把握其他两个要素的作用关系。第二,方法论回归与基督教地位思考。在国际关系研究方面,英国学派在方法论和主题选择出现偏离,是否回归怀特原始方法论是目前争议焦点。此外,通过梳理怀特国际思想,可明确基督教在国际关系学科初期地位,亦可对当代国际关系学科提供参考经验。第三,从思想本源到预言思考。作为国际思想大师,历史学就是国际思想最初本源,怀特借用历史规律探讨国际关系无疑是通过历史经验为国际关系指出方向性预言。对本源思想的追述可明晰其预言性的价值,为当代国际关系学提供帮助。第四,理论批判与自我构建。通过对怀特国际思想的批判,可以探讨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对怀特思想的合理性批判和部分肯定有助于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思想,形成独特的理论建构。
......
第一章马丁·怀特的学术生涯与身份定位
1.1马丁·怀特生平阶段划分
简言之,在怀特人生第二阶段,经历了思想积累与思想转变、知名著作问世、职业生涯的多种变迁。这些经历丰富了怀特的人生,也为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历史学家教授国际关系学是一种跨学科尝试,而怀特的跨学科身份让后人对两个学科的联系有了更深入了解。此外,基督教在怀特人生第二阶段始终存在重要意义,虽然当代仍有西方国际关系或史学家对“宗教神学”等内容有相当篇幅的研究,然而以虔诚基督徒视角对待学术的学者恐怕只有那个时代才会产生,而怀特对世俗问题的研究某种程度上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宗教高度,解答宗教世界中的难题,浓重的基督教研究特征却时刻伴随怀特到临终。所有的宝贵经历让怀特在人生第二阶段中体现出一位典型的历史学家风格,以及国际关系开创者的风范,这些经验奠定了怀特在人生第三阶段的中大成就。
1.2马丁·怀特学术与职业生涯状况
实际上,曼宁教授显然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曼宁的重点不在于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引领年轻人独立思考应对艰难世界的能力,以及从心理上如何看待“社会宇宙”概念,并提升语言精准性,在思考中将自我意愿和抱负与所居住的外部世界分开。4曼宁试图还原一个国际社会,或人类社会的原貌,而国际问题与人类社会问题存在诸多主观性,这种回归本源的研究,让国际关系学科变得更加模糊与复杂,本该为本科生设计的课程与研究资料最终却成为了“研究生必读课程”。反观怀特对国际关系的把握更具自信,至少在应对本科生方面绝对不成问题。1伦敦经济学院的教学经历让怀特对国际关系学科有了深刻认识,这些观点为后期英国理论委员会提供了许多思路和议题。此外,诸多议题也成为了英国学派代表作中的典型案例。
.....
第三章历史学向国际思想的转向..........................67
3.1对殖民地问题的关切.................................67
3.2权力政治与理性主义的纠缠...........................77
3.3继承与探讨:与汤因比的对话.........................87
第四章从国家体系到当代政治末世论.....................106
4.1国家体系的来源与发展..............................106
4.2基督教与世俗视角下的末世论........................118
4.3命运与讽刺:对政治的思考..........................126
第五章三个传统与国际理论.............................141
5.1三个传统的不确定性................................141
5.2文明与野蛮的区分..................................156
5.3为什么没有国际理论................................179
.....
第六章马丁·怀特的“遗产”与争议
6.1马丁·怀特的“遗产”:缔造英国学派
从上述阶段和成员关系判断,前三阶段发生在怀特作为召集人期间,为此怀特呕心沥血,为委员会提供资料和议论题材,怀特离世后,仅有两个阶段不属于怀特召集范畴。此外,从主题讨论演进判断,五个阶段的主题全部出自怀特之手。因此,怀特直接缔造了委员会,间接塑造了英国学派,然而,委员会只是英国学派的前身,如果从这一递进关系判断,怀特某种程度上确实缔造了英国学派。此外,英国学派还包含其他缔造者,例如:巴特菲尔德、麦金农、沃森、布尔、曼宁等。这些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失去巴特菲尔德的构想则没有英国委员会,失去沃森与布尔的拓展就不会有“国家体系”的拓展研究,此外,没有曼宁的邀请,怀特就会失去国际关系教学机会,总而言之,英国学派的建立并非一人之力,而是所有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团队整体少不了核心人物的关键性作用,这个关键人就是怀特。凭借个人知识储备与经历所得,怀特为英国学派留下了不可估量的“遗产”。
6.2英国学派的“抛弃”
简言之,出于基督教自身衰落,以及拓展叙事后,原有概念不足以满足全人类应有秩序,基督教神学视角下的国际关系必然失去价值。但摈弃神学视角不等同于完全抛弃神学相关议题研究,作为解读一种文明起源,神学视角仍然具有优势价值。此外,虽然英国学派表面上摈弃神学视角,在实际理论分析中仍然保持少许神学色彩,尤其以多元主义和社会连带主义为特征。布赞曾提到:由于多元主义并不承认国际社会和超越共存之外的重大发现,它可以轻易地滋生悲观主义色彩。1显然,悲观主义色彩就是怀特式现实主义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关切点,多元主义仍无法逃脱某种欧洲中心色彩;此外,社会连带主义对人权关切表达了对康德主义的继承,按照怀特的理解,康德主义必然带有神秘宗教色彩。因此,表面而言,英国学派确实抛弃了基督教神学视角的研究方法,实则已将这种方法完全吸纳,只是神学视角并不明显,这种抛弃方式并非全盘放弃,而是吸纳融合后的修正。
.......
结语
相反,按照线性历史观判断,只有超越宗教束缚,历史才具有意义,显然,这种看法证明了政治进步性,如果政治具备了进步性,也就突破了历史规律中不曾有过的尝试,历史发展规律要符合政治进步,因此,国际政治拉动了历史学进程,换言之,国际关系学大于历史学的地位。简言之,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关系在基督教神学视角、世俗视角以及不同历史观框架下展现出不同关系,两个学科彼此可以实现包容,部分情况下可以等同,此外,仍保持一定独立性,各自又兼顾其独有个性。第二,怀特国际思想存在多大价值?基督教、历史学、国际思想三个内容在怀特经历上呈现出一个主要特征:以基督教神学视角为根源,神学视角作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最终作用于国际思想构建。在这一过程中不难发现:一切思想根源来自基督教,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认知。对怀特国际思想价值评估就是对唯心主义价值的推测。此外,怀特国际思想具有典型欧洲中心主义视角,“文明标准”的理解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