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古典文学声乐作品风格分析及演唱研究——以《牡丹亭》《菩萨蛮》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1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103016510321011
  • 日期:2020-10-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文学论文,《牡丹亭》是栾凯根据昆曲《牡丹亭》改编而作,讲述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主人公迫切想要冲破封建桎梏的思想情感。经过栾凯在曲风、文辞以及唱法上的重塑后,虽表达形式发生改变但其优美的辞藻风格与精神内核始终如一,充分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精湛的作曲技法;《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刘欢根据大型清装剧《甄嬛传》所作的插曲,通过对女子晨起的梳洗之姿、顾盼之姿的描写,用反衬的手法委婉表达了其内心世界的孤寂之感。刘欢不仅将古典文学与音乐创作巧妙结合,且把古典文学韵味与现代作曲技法完美融合,使得作品充满了传统古典的儒雅和浪漫现代的神秘。

.......
 

绪论
古典文学是由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若以时间来划分它,简言之,五四运动之前的优秀文学作品便是古典文学。它是现代文学的鼻祖,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典文学声乐作品指的是作曲家的创作取材于古典文学。大致分两类,一则直接运用古典文学进行声乐作品的创作,体现于词与调式中;二则创作灵感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词曲并不或并不完全复刻原版,而是在情感基调上进行二度创作。研究古典文学声乐作品,首先能够弘扬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及文化自信,其次,中国的声乐作品,由于其咬字的特殊性,普遍成为声乐工作者心中最难把握的作品类别,研究古典文学声乐作品,能使声乐工作者得益于咬字、吐字及对于情感的表达技巧。单以古典文学作品来看待《牡丹亭》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两者作为明朝与唐朝独具代表性的古典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其背后折射出两朝不同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内涵,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丰富了笔者对于不同时代中不同的文化修养;两者作为古典文学声乐曲,不仅在创作技法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且其多种唱法的有机结合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作曲家们新颖的创作技法还是多种唱法上的有机结合,都完美将“古典”与“现代”相交融,为学者今后在创作及研究类似作品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

 

1、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牡丹亭》《菩萨蛮》的创作背景

 

1.1作品的古典文学背景
由图1-1可看,字多腔少,字位疏散,旋律流利,曲调抒情柔和,其中“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的“乐”字、“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中的“忒、的、这”三字为入声字。这些条件皆符合昆曲中南曲的特征。昆曲之所以成为四大声腔中源远流长的戏曲音乐,魏良辅对其的改革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魏良辅先后习得北、南曲,后将其所学与海盐腔、弋阳等腔的优势相结合,由此成为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随着昆曲的不断发展,昆曲在音乐上过分的缠绵凄怆使得其在清道年间渐渐衰败,后由乱弹剧所替代。《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花间词派”第一人——温庭筠的代表作品,通过描写女子清晨起床梳妆打扮的慵懒之态,刻画了一位女子美貌却无人欣赏的哀愁、寂寞的形象,收录于由后蜀赵崇祚编著的一部词集之中。温庭筠的《菩萨蛮》十四首为花间之冠,原因是其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5关于菩萨蛮有两种释义。一为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押两仄声韵转押两平声韵。二为曲牌名。属北曲正宫。

 

1.2作品的创作背景
《牡丹亭》是由栾凯作曲、王磊作词,是一首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创新性”的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称其具有继承性,大致分为两处。第一处,在情感上继承了汤显祖《牡丹亭》中所塑造的女性为突破封建与世俗眼光的桎梏、追求所爱的形象;第二处继承既体现在对作品的唱法上。在1.1中,笔者已较为详细地说明汤显祖《牡丹亭》为昆曲的代表,而栾凯《牡丹亭》于28—36小节皆借鉴了昆曲唱法。称其具有“创新性”一则体现于其词与曲有了明显的变化,语言上由先前的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编曲上除了有古筝、琵琶、箫等古乐器,还加入了钢琴、弦乐、说唱等现代元素,二则体现在该曲在对昆曲借鉴的同时,将民族、通俗及戏曲三种演唱形态完美糅杂在了一起。这样既继承又大胆地“中西合璧”、“观今鉴古”在下文笔者将进行详细地阐述。无论是对该曲的整体风格的描绘,还是种唱法的有机融合,栾凯将古典、流行融合为一体,使得作品新颖而赋有浓烈的感染力。为此,人们也将该作品归类为栾凯的“民歌新古典”。

........

 

3.两首作品的演唱研究……………………………………16
3.1作品中主人公形象的设定…………………………………………………………20
3.2作品演唱的发声特点…………………………………………………………………20
3.3作品中的情感处理……………………………………………………………………27
4.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传承与发扬……………………………30
4.1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起源——依词谱曲…………………………………32
4.2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多样化形式……………………………………………35
4.3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再弘扬…………………………………………………40
结语……………………………………………………………………………42

..........

 

4、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传承与发扬

 

4.1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起源——依词谱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词谱曲的形式受到了学堂乐歌的影响。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作用,该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学堂乐歌不仅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的萌芽而且促进了我国音乐教材的建设和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其内容上,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等爱国主义思想,创作方法主要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填上新词,代表作有沈心工《竹马》、李叔同《送别》等。这种依曲填词对中国古典声乐作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许多作曲家不甘于采用其他国家的乐曲进行才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为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论文范文

 

4.2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多样化形式
文行至此,尽管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该文章的研究已经完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牡丹亭》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具体分析与比较,为今后笔者在研究、演唱与教学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奠定了坚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牡丹亭》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都属于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其中对于多种唱法的有机结合以及《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色彩鲜明而新颖的调性转换手法深深吸引了笔者,且在其驱使之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对比分析。两首作品不仅承载着厚重而深远的中国古典文学背景,且折射出来的艺术审美价值与教学演唱价值都是其关键的魅力所在。如图4-3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图4-4黄自《点绛唇·赋登楼》、江文也《垓下歌》、陈田鹤《江城子》、冼星海《忆秦娥》等作品,都是根据原诗、词进行创作,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魅力更为当时音乐创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依词谱曲的形式,直接采用了古典文学作品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写意”这一审美特征。由于西方艺术中提倡写实,以模仿再现为主旨,所以,写意也就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也是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一大特色。#p#分页标题#e#
文学论文怎么写

........

 

结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吸睛之处在于其调式调性上不断的游移,清角为宫、变徵为角等传统民族音乐转调手法的普遍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调性色彩更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该作品总体看似乎是一首传统七声调式,但仔细斟酌起来句与句间都被不同的五声性所包裹。诚然,任何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其文化背景的支撑。透过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了解了明、唐两朝对于女子婚嫁、爱情、地位上各自不同的观念,正是在时代背景的激荡下,汤显祖与温庭筠才创作出如此不菲且让后世人相传的作品。由此可知,栾凯及刘欢两位作曲家的成功之处得益于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积累与对传统文化高雅格调的熏陶,更加得益于其自身对于音乐创作的钻研。栾凯将多种唱法有机结合得不娇柔、不造作,刘欢将现代创作技法与传统音乐相结合,两位作曲家一方面孜孜不倦地保护并传承着中国传统音乐,另一方面又不断汲取新的音乐元素与艺术形式,他们对于传统音乐的吸收、摒弃与继承或许给当代及后世得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启发。最后,笔者虽对本论文进行了较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但限于自身的学识与能力,文章中难免出现许多纰漏之处,因此其层次若不丰富、论点若显单薄,恳请各位师长与前辈不吝告知斧。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