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下小说《我们》的悲剧性研究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80822253520632
  • 日期:2020-08-0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文学论文,《我们》被西方媒体尊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高源:2014),它的影响力在西方国家和俄国六七十年代的持不同政见者当中十分巨大。笔者从小说的悲剧角度入手,从悲剧体现、悲剧成因和悲剧意义三个层面加以分析。通过具体细致的文本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关于《我们》中的悲剧体现,依据马克思悲剧观点,可将全文分为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两大类别;其次,关于《我们》中悲剧产生的原因,大抵存在个人因素和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最后,关于《我们》中的悲剧意义,笔者尝试几点思考:其一,“大一统”国的发展表明竞争的重要性:“大一统”国作为地面上唯一的国家,没有任何外在国家威胁。失去威胁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参照对象。在失去参照对象的情形下,“大一统”国的一切发展,是对是错,都要靠自己摸索。倘若存在另一个发展先进的国家,也许“大一统”国可以清晰地知道本国的不足,也就不会出现如今一错到底的局面;其二,绝对理性的思考逻辑不会让世界变得美好,只会让人类陷入教条和僵化之中,让人类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奴役道路,正如生活在“大一统”国内的全体号码一样。

....

 

引言

 

笔者在查阅与梳理相关文献时,深受启发,发现学界在小说《我们》中的悲剧体现、悲剧成因和悲剧性启示方面还少有研究。因此,我们将以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为新的视角,对小说《我们》中的悲剧性展开深入的发掘与分析。鉴于此,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概述扎米亚京和作品《我们》,综述国内外研究状况。同时,结合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简单介绍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点及选用该观点作为理论依据的理由,也阐释了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正文部分第一章首先明确悲剧的相关定义,说明悲剧的分类问题;其次介绍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点的内容和发展过程。通过梳理发展脉络可以得知,马克思主义悲剧观在西方国家得以继续拓展,我国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日渐充盈。第二章着重把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点同文本《我们》相结合,试图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揭示《我们》中所体现的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首先,依附者D-503被监视的生活体验和革命者I-330被处以死刑的最终命运表现了个人悲剧。其次,社会的专制制度和“服从”文化表现了社会悲剧。第三章的论述重点是作品中悲剧产生的原因。悲剧产生的原因离不开社会因素和个人的性格因素6。I-330和D-503最终的“个性毁灭”表现了个人悲剧的性格原因。极权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经济和整个社会的“服从”文化表现了社会悲剧的社会原因。

....

 

一、悲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悲剧观

 

(一)悲剧的定义与分类
由表1-1可以看出,“悲剧”作为文艺理论中一个经典而悠久的命题,学者们对其的解释可谓是见仁见智。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悲剧的定义,使悲剧成为了一种理论得以发展。后来的悲剧理论基本上都是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框架中进行。一直到黑格尔提出悲剧“冲突论”,使悲剧变为一种哲学观念,悲剧理论才进一步发展(肖琼2015:11)。马克思主义悲剧观“凝聚了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之间所有悲剧理论中的精华部分,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悲剧’的深刻意蕴,使悲剧与历史现实和日常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肖琼2015:16)。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点主要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文艺形式的悲剧观点,他们认为悲剧中存在着“个性毁灭”,而“个性”最终体现在人身上,人的本质的承担者就是个性的人,因此“个性毁灭”就是人的悲剧(尤西林1991:53);第二种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对社会革命悲剧的看法,他们认为一切社会历史变革都曾出现过两次悲剧:一次是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的悲剧,即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在历史上的悲惨命运;另一次是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性笑剧,即旧制度旧事物“片面地相信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而硬要违背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支撑和维护自己时的行为”(肖琼2015:13)。以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对悲剧的看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定义。
文学论文范文

 

(二)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形成与发展
从以往研究看,随着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发展,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传承大都是在悲剧与革命11的框架中进行。如戈德曼在《隐蔽的上帝》(1998)中以“打赌”的方式来坚定社会主义前景的乐观态度,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发展;本雅明在《德国悲剧的起源》(2001)中提出的悲剧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在现代社会新的语境下的开拓和发展,并在悲剧中揭示出后现代社会中所蕴含的革命性潜在力量;威廉斯在《现代悲剧》(2007)一书中紧紧抓住悲剧与革命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暴力性和血腥性,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伊格尔顿在《甜蜜的暴力》(2007)一书中探讨了悲剧所包含的辩证性和悲剧困境所蕴含的希望,借助悲剧中的“替罪羊”机制,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和社会解放发展的终极目标提供文化上的论证和理论支持。
文学论文怎么写

....

 

三、《我们》中的悲剧成因........................................................26
(一)个人性格成因.............................................................26
(二)社会环境成因.............................................................30
四、《我们》中的悲剧性启示....................................................37
(一)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人学基础.................................37
(二)《我们》中的悲剧性人学启示...................................38
结语...................................................................................................43

......

 

四、《我们》中的悲剧性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人学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自觉本质上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那么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也应是一个历史进程(同上)。马克思十分注重和强调人的完整性,“不仅要强调人的感官感觉,还应强调人的情感和意志;不仅要强调人的生命活动的价值和现实性,还要重视人类思维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王菊,2008:38)。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完整性,是指真正实现了个性的人。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意味着人具有了丰富而全面的感觉,而要想达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拥有个性,这之前就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自由,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悲剧。因此,人就是社会的最高目的,革命就是为了推翻奴役人的旧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二)《我们》中的悲剧性人学启示
悲剧主人公在与苦难和死亡的抗争中可能会有新的悲剧出现,但正是有了“他”、这类人的牺牲,才会有无数个“我们”获得推翻强大的、阻碍人类发展的阶级的勇气和力量。所以,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也是一个能够指导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的理论。在《我们》中,“绝对崇拜”思想就是“大恩主”赖以束缚全体号码的工具。每位号码自小就被教导要成为“大恩主”的附属品,等他们长大后,“服从”意识早已根深蒂固。哪怕有一两人想要挣脱束缚,追求解放,最终的命运也难逃“大恩主”的处罚手段。但“大恩主”本身并没有权力意识,他只是认为自己的这种强制方式会让他的公民们得到幸福。可以说,“大一统”国的所有人都罔顾社会现实,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幻想中的生活终究不是现实,现实生活的丑陋也不会因为幻想而变得美好。“大恩主”作为专制社会的“王”奴役和压迫全体公民的悲剧启示我们:社会的发展在于人类对不公命运的反抗,要想在这个充满悲剧的社会中生活下去,人们就必须争取解放,追求自由,发展个性,这样才能重获新生。

......

 

结语
因此,绝对理性的逻辑思维绝不可取,要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共同并存;其三,当所有人完全依附组织共同体,“我”就成为了“我们”,“我”的个人思想就会不自觉地服从于共同体,“我”的生存价值就会不复存在。而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个人对自己需求的满足,只有通过社会才能使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当代人要努力拼搏,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一份贡献,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扎米亚京用这样一部作品,除了警示政局在努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要忽视对人的精神文明的建构,也告诫我们不要将理性置于现实之上,忽视自身需求。我们要为自由和幸福终身奋斗,更要做一名有思想、有能力的有志之士。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