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文学论文,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并且参考其他翻译家的翻译心得,综合运用增译、减译、拆分、整合、替换等方式对译文进行提升,在不偏离原文内涵和风格的基础上侧重译文读者的阅读反应,从而使译文在意义和文体上达到自然、贴切、与原文基本对等的要求.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总结和启示:首先,需要列好具体的翻译实施计划,这样翻译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准备阶段需要对原作进行研读和分析,了解原作的内容、风格及主旨,包括对原作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这样才能对原作内容、语言风格和表达出思想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笔者翻译经验尚浅,因此在着手翻译前还需要查阅搜集其他译者的翻译经验以及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开展奠定理论基础,这样在翻译过程中才能形成正确的翻译思路,而不是“按部就班”或“天马行空”地进行翻译。
.........
第一章导言
笔者希望通过翻译泰国当代著名作家普拉布达?云的中篇青少年文学作品《幻视症患者回忆录》,让中国读者有机会了解到泰国当代文学作品,同时也希望在翻译该本小说过程中,积累翻译经验,提高翻译水平,为将来深化中泰文学交流贡献绵薄之力。比如说我们经常从不是人脸的事物中看到人脸、看到月亮上有兔子或者是把水里的波浪看作怪物。”出生于泰国的女主人公与美日混血青年维克多之间这种共同体验与爱好,两人才会轻松地跨过文化和语言障碍,成为知己。另一方面,小说采用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讲述了她年轻时在日本短期留学的经历,以泰国年轻女性的第一视角观察当时日本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和人情风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合理的情节安排使小说内容看上去更加真实。另外小说中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描述的事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戏剧性: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出乎意料的结局使小说内容更加妙趣横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除了作品内容具有可读性之外,该书在写作技巧上也值得学习借鉴,普拉布达?云作为一名中年男性作家,却能以十七八岁泰国少女的自传体进行创作,让读者感受到女主人公看似荒诞不羁的行为背后,有着许多女性独特细腻的思维和情感贯穿其中,作者的构思能力以及想象力令人叹服。
..........
第二章文本对照
一、译文
我很清楚父亲不喜欢我抽烟,但是他也没有坚决地制止过我,只是提醒我少抽一些。母亲抽烟抽得很凶,我可能是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烟鬼的血统,而这也许是父亲同意我抽烟的原因之一。这个原因在逻辑上似乎是矛盾的,我猜测在父亲的眼里,我抽烟就像是把母亲的一部分保留在家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亲不担心自己女儿的健康问题.有时候我觉得父亲甚至偷偷从我的挎包里掏出一部分烟扔掉,在烟盒里留下两三支烟,以防这一僭越行为留下明显的破绽。父亲经常默默地想方设法去矫正或者减少我的不良行为。要是我发现烟盒无端地瘪下去了,或者是打火机离奇地从挎包中消失了,就会感觉烦躁,还会低声咒骂,但是不可否认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也会暗自偷笑。
二、原文
除了幻视症之外,维克多还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东京的一些区域,特别是涉谷和原宿。在这之前,维克多曾经在东京生活过两三个夏季。他的家在夏威夷,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美国人。“实际上我父母对日本都不太感兴趣,他们不打算搬到日本居住,看吧,即便给我取名字,他们也没有取日文名,是我自己坚持要来了解日本,想在日本度过一段时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夏威夷也不错,但是我更想住在日本,日本有许多我感兴趣的东西。我来日本学习,也是用自己兼职存的钱,没有向父母要一丁点帮助。”我记得是在一天下午维克多在麦当劳店这样解释给我听,但是当时我只顾着能在麦当劳店里吸烟这件事而激动不己,以至于不能将视线和注意力集中在维克多的表情和语调上
.......
第三章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概要..........57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57
二、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58
三、功能对等的层次60第四章功能对等指导下的翻译实践.............62
—、翻译难点..........64
三、译文分析..........65
第五章总结与启示..........74
......
第四章功能对等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一、翻译难点
原文中难以避免会出现一些长句,但是译者不能僵硬地照搬原文的句式进行翻译。遇见长句时,译者要解决的难题,往往在句法,接着是词语。对付繁复长句之道,有时需要拆开重拼,有时需要首尾易位。奈达在翻译对等理论中指出“形式对等”指对原文形式的忠实再现,而“动态对等”则指原文与译文具有相同的超语言的交际效果。公式化的翻译只是达到了语言上的对应和形式上的对等,但并没有达到功能对等。功能对等理论考虑更多的是目标语受众的感受,译员在翻译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而不是局限于原文的语言结构,特别是句子的结构。只有克服“公式化”翻译,将翻译与创作结合起来,才能得到顺通达意的译作,让译文具有可读性,有助于目标语受众理解。
二、译文分析
因此,从事翻译必须熟悉原语及目的语的惯用法,以利调节、变通。原文作者采用拟物的表达方式,把“视线”这一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生动地展现了男主人公与人交谈时长时间望向天空的神态,但是“视线悬挂在天空”并不符合中文的习惯表达。在此译者需要考虑是保留原文新奇的表达方式,还是迁就中文的习惯表达,如果采用“惯用法”会让译文看上去更加自然:“每当与人交谈超过一分钟,维克多经常会将视线移向天空”。但是新奇的修辞手法是原文的特色,如果不“珍惜”,就容易丧失原文的“原汁原味”。另外原文同样不符合泰语的习惯表达,译者要在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之间建立相似的阅读感受,就需要保留原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笔者译为“每当与人交谈超过一分钟,维克多经常会将视线‘悬挂’在天空上”。“悬挂”二字加引号用来突出强调这一动作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作者采用拟物的手法来形容男主人公的神态。
.....
第五章总结与启示
对原作进行试译,在试译过程中对翻译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避免在之后翻译实践中出现相同的问题.另外在试译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译者对源语的掌握能力和对源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基本决定了对其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幻视症患者回忆录》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日本,因此笔者还需要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认知,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原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内涵。此外,译者需要对目的语有着较为高超的驾驭能力。在初译过程中,译者难免会被原作“牵着鼻子走”,死板地按照原文翻译会让译文看上去佶屈聱牙、毫无文学韵味。因此就需要在试译过程中不断加强目的语的掌握能力,在充分推敲原作的基础上结合目的语的特点,努力让译文达到较高层次的对等。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后,在翻译实践阶段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翻译实践。对原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通过查阅词典和相关资料再进行推敲。如果对原文中出现的翻译难点个人无法解决,就需要向专家或母语者进行求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