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文学论文,靳以是一位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靳以确立的“从个人到众人”的人生理想,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融入社会的坚定决心,我们认为:文学史上对他的评价有些偏颇,尤其是靳以去世后,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一直被政治意识形态所左右,这就导致了靳以感情细腻的短篇小说未能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再加上七十年代台湾和香港地区对靳以部分小说的误读,认为他的小说是“新的鸳鸯蝴蝶派”,“连抗战作品也是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①,于是大家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靳以的作品只是情感宣泄,深刻性远远不够。这些较为偏激的观点都影响了后人对靳以作品的解读,以至于他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处于比较沉寂的状态。靳以的沉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沉寂,所以试图从以现实主义潮流为主的现代文学中为靳以寻找一席之地是十分困难的。
.........
绪 论
关于靳以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重要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题材的分析上,由于过分关注其思想性的转变,以内容衡量艺术,而忽略其艺术上呈退步的客事实,得出后期创作超越前期的结论,这就有些草率了。另外,对于作家创作转型的分析显得过于单调和武断。截止日前,以《虫蚀》(序)为依据认定作家向,依旧主导了大众对靳以的论断。这种简单粗暴的分析方式,忽略了作家的整体创作倾向。靳以在创作之初就呈现出不同面貌的作品,他的作品既充满着伤感与颓然,又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但是那些过分重视题材、内容的文学评论,既忽视了靳以早期的艺术成就,更是掩盖了其最终没能成为一流作家的真正原因:在“个人到众人”的追逐过程中失去了鲜明的创作个性。其次,关于靳以的小说研究呈现碎片化、凌乱化的特点,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大多数研究者往往专注其小说创作的某一点,没有将其创作道路和作品放在大文学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存环境以及作者的人生遭遇下来分析考量,即没有把作家论、作品论与历史境况有机结合。最后,以往研究中存在着对靳以精彩作品遗漏的现象。尤其是靳以擅长塑造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是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由于受前人误导,使后人忽视了这类优秀作品,因此靳以的研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
第一章 靳以小说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童年经验的影响
母亲的善良、勤劳、乐善好施以及她含辛茹苦地付出给予靳以一生极大的影响。他日后创所用的笔名“靳以”中的“靳”字也是取自母亲的姓氏,母亲犹如天空中的太阳带给靳以前进的动力和决心。因而也就不难理解靳以早期作品中的男性主人公对女性都有一种对母亲般的过分依恋的表现。正因如此,靳以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母亲有更多的依恋和照顾,且事事顾及母亲的情绪和感受,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更是把母亲当作自己行动的楷模,对待朋友、学生亲切热情。母亲临终时所说:“要活得勇敢些,不要因为我就永远悲伤,把思念我,爱我的心去爱更多的人吧。”②也正是受母亲的影响,靳以决心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融入社会和众人这个巨大的圈子之中,用笔为家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节 文学主潮的追随者
文学创作中,靳以对鲁迅先生最为直接地继承是富有批判的战斗精神,至于批判最为激烈的对象,当属高级知识分子。鲁迅先生终其一生都对这一群体进行了不留情面的讽刺与批判。鲁迅的平民本位思想,使其对精英群体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两个事件的发生,更使鲁迅先生对教育界充满失望和无奈。鲁迅先生对某些具有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的辛辣抨击,都深深影响靳以的创作。靳以所创作的知识分子,同样也是掌握时代话语权的反动统治者的帮凶。 鲁迅先生用心血凝结成的文字,犀利、简劲,极具震撼的美学效果。然靳以继承了鲁迅先生强烈的战斗精神和嫉恶如仇的批判价值,对不满的事物表现出极度的仇视与憎恨。不过遗憾的是,靳以忘却了学习鲁迅先生斗争精神所附丽的学术业绩,这业绩象征着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②由于一味单纯地追逐战斗精神,导致靳以的创作走向无法控制地宣泄情感之路,使其创作视野和气度变得狭隘。
.........
第三章 靳以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30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 30
第二节 不同人生选择的知识分子形象 ............................. 35
第三节 生存困境中的底层百姓形象 ............................... 41
第四章 靳以小说的艺术特征......................................... 45
第一节 灵活多变的叙事结构与视角 ............................... 45
第二节 简单僵化的意象表达 ..................................... 50
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 54
结 语............................................................. 59
.........
第四章 靳以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灵活多变的叙事结构与视角
叙事角度不仅决定了一部作品以何种方式存在,更对作品的整体风格和精神走向具有重大的意义。短篇小说《变》将叙事视角限制在女主人公超君,超君经历一系列巨大挫折后,究竟何去何从,作家站在超君的角度做出了关于命运的诸多思考。《伤往》以人到暮年的皮洛瓦西太太地回忆为主,年轻时对爱情的背叛被弱化,女性视角的叙事给人更多的是世事难料、情海波折的沧桑之感。《别人的故事》中,靳以更是将全知和限知两种视角完美结合起来。故事中虽有“我”的所思所想,但主要叙事者是“我”的一位朋友,“我”成为了一个观众,故事各自独立存在,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总之,透过对靳以小说多种不同叙事视角的细致解读,读者可以领略到作家丰富细腻的情感、远大无私的人生理想和深刻有意义的价值追求,其文本创作带来的不同审美体验,更显示了一位年轻作家的优秀才华。
第二节 简单僵化的意象表达
动植物意象属于自然意象,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一向被中国人崇拜。于是中国人很早就保持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常常体验着自然物象的人间意义和诗学情趣,由此来说自然界不仅是物质生活之本,更是精神生活之源。中国古代诗词十分善于运用意象,诗中的意象也大多为自然意象,当它们泛化到叙事作品之中时,就会给叙事作品增添诗情画意。星月花木,鸟兽鱼虫,不仅在诗、而且在叙事作品中也是并不罕见的意象,这就使得中国的人文精神为自然之景所拥抱,与自然之道相追随。大量的意象在靳以小说中被广泛运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动植物意象,常见的有狗,树等。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很多作家将狗作为意象表达时都将其塑造成通晓人心充满灵性的角色。靳以恰恰相反,靳以笔下的狗,不再是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而是与人类严重异质的动物,它们在小说中不仅仅作为点缀和从属角色存在,而是成为小说创作的关键,或成为批判社会的工具,在讲述中透视着人物的生存境遇与社会悲凉。
.....
结语
归根结底,靳以是一位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靳以确立的“从个人到众人”的人生理想,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融入社会的坚定决心,我们认为:文学史上对他的评价有些偏颇,尤其是靳以去世后,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一直被政治意识形态所左右,这就导致了靳以感情细腻的短篇小说未能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再加上七十年代台湾和香港地区对靳以部分小说的误读,认为他的小说是“新的鸳鸯蝴蝶派”,“连抗战作品也是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于是大家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靳以的作品只是情感宣泄,深刻性远远不够。这些较为偏激的观点都影响了后人对靳以作品的解读,以至于他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处于比较沉寂的状态。靳以的沉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沉寂,所以试图从以现实主义潮流为主的现代文学中为靳以寻找一席之地是十分困难的。 其实,靳以早期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成就还是很高的,他以虔诚的姿态创作,不遗余力地推敲词句,研究技法,尤其是关于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找到了创作的新起点。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执着钻研作品、擅长烘托氛围的作家没能坚持浪漫主义的文学之路,转向现实主义“时代最强音“的呐喊之中,终其一生试图融入大众潮流。不过,靳以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致力于真实表达自我,同时进行多种艺术尝试和探索,使其小说兼具艺术性和时代性,时至今日,仍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