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高丽时期朝鲜半岛使用的语言是韩语,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需要记录历史,但由于当时朝鲜半岛没有独立的文字体系,所以书写的时候借用中国的汉字,当时出现的文字资料都是用汉字写的。朝鲜半岛开始了在国家层面上接受与活用中国的汉字。韩语文化为了继续进入的中国文化以及书籍(特别跟佛教、儒教、道家等的宗教有关的),把汉字加上口诀与悬吐的方式来解释中文。因为韩语文化用的汉字跟中文用途不同,继续研究用汉字的办法。这段阶段,韩国民族用他们自己研究的办法来逐渐开始了接受中国文学。译者方面的特征是三国高丽时期面对中国使臣的话需要译员,朝鲜时期为了教化老百姓遵国家的要求,在国家层面进行了翻译。这段时间翻译家大部分是有学识但是经济条件不够丰富的贵族或译员。日本殖民时期活动的大多数翻译家是在中国或日本留学的韩国学生。1980年代,小说家亲自进行翻译。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译者。现在韩国的中韩翻译主要由大学和研究所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或者专门的翻译家、文化财团来进行。
........
第一章 绪论
中韩两国之间交流的历史非常悠久,大量中国文学进入了韩国。其实在韩国关于中国文学研究不算少,但都是集中在历史上各个重要的阶段文学与文化微观研究,较少从历史整体潮流的宏观角度研究中国文学。笔者作为一个在中国读书的韩国人,可以轻松理解韩语文本的资料,这会成为论文撰写的优势。笔者为论文尽力搜集韩国的学术资料,以外国人的立场进行研究产生一定价值。因此,笔者主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析“中国文学在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与接受”。并且结合自己已了解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为中韩两国的学术方面提供一份参考。笔者的这篇论文从翻译史的角度进行整理与收集,然后整理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翻译史的进程。本文的最大价值在于大量韩国资料的数据整理。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文学在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与接受。韩国关于中国文学研究不算少,但都是集中在历史上各个重要的阶段文学与文化微观研究,较少从历史整体潮流的宏观角度研究中国文学。笔者在本文所采的大多数材料收集在韩国图书馆,而撰写的语言几乎都是韩语。所以这篇论文从翻译史的角度进行整理与收集,然后争取每个不同历史时期来整理翻译史的进程。本文的最大价值在于很多韩国资料的数据整理。
.......
第二章 中国文学在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与接受
第一节 三国、高丽时期:原文接受,没有翻译
而且在学习的时候,都要记忆汉字的形、音、意。这些情况下,我们能推测他们不是只借用汉字的样子,而是借意思与字音来表现韩语。(见下图表1)历史上有他们朗诵与释读的记录,但是韩国民族朗诵的佛经跟中文不一样,因为高丽的口诀本里没有中文里声调的标记。这说明新罗与高丽朗诵佛经的时候用韩国式汉字音。可是刚学汉字的人不会单独释读佛经文章,需要专家的帮助。因为语言的背景和语序不一样,他们也要进行翻译来解释汉字的文章,但是当时没有韩国的文字,所以他们在文字的旁边加了一些标记来解释汉字,就是图表2上显示的口诀与悬吐
第二节 朝鲜时期:首先出现韩译
笔者在本节主要讲的是中国小说,因为韩国文字的出现让普通老百姓与女性有了接触中国文学的机会。由于读者层的原因,这段时间中国文学的翻译与接受以小说为主。笔者认为这段时期是中国文学(主要是中国小说)在朝鲜半岛的复兴期。根据最近的调查,截止朝鲜时期,进入的中国古典小说约460篇10。中国小说进入朝鲜的形态跟中国当地的状况有关。根据语言与社会文学的背景和读者的需求不同,进入的数量也不同。韩文创制以后,中国小说的读者层更广泛,所以出现了翻译抄写和改写等的出版形式。这一节,笔者讲述在朝鲜时期韩文创制以后对中国文学在韩语文化的传播带来什么影响。根据这些资料我们知道了三国与高丽时期怎么接受汉字,朝鲜半岛如何创造自己独特的汉字技术来记录韩语。后来朝鲜时期世宗25年(1443年)终于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虽然文字的样子和设计方式很独特和奇巧,但不可否定的是,韩国文字受到了很多汉字的影响。
......
第二章 中国文学在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与接受..............4
第一节 三国、高丽时期:原文接受,没有翻译......4
第二节 朝鲜时期:首次出现韩译.....8
第三节 日本殖民时期:镇压中进行的翻译....16
第三章 中国文学在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与接受特征..........27
第一节 文字方面 ..................................................... 34
第二节 作品方面 ..................................................... 34
第三节 译者方面 ..................................................... 35
第四章 结语 ........................................................... 37
.....
第三章 中国文学在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与接受特征
第一节 文字方面
中国与朝鲜半岛是邻国,很早就开始了交流。交流的范围覆盖了许多方面,涉及文学、政治、社会和宗教等,也传入了很多资料以及文学。当时文人与士大夫等强势群体,学习汉字后可以理解原文。虽然朝鲜半岛使用汉字标记了他们的文献,但是在词汇和语序上跟中文还是有所差别,因此用中文记载的文章不可避免地需要翻译。所以韩国民族曾经把汉字加上口诀与悬吐的方式来解释中文。这些办法不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翻译。但是笔者以为这也是一种翻译的类型。后来朝鲜时期世宗25年(1443年)终于创造了韩国自己的文字,虽然文字的样子和设计方式很独特和奇巧,但不可否定的是,韩国文字受到了很多汉字的影响。朝鲜时期中国文学作品很受欢迎,普及韩国文字以后,为了让老百姓理解中国作品,才开始了中国文学的韩文翻译。
第二节 作品方面
韩国战争以后,随着韩国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对中国文学的关心相对较低,而且出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日语版翻译成韩语的现象。但是1979年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恢复后,韩国开始大量出版中国大众小说,同时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被翻译出版了。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中国文学的大众化,小说的翻译以及需求增加了比较多。现在翻译与接受的不仅文学作品,而且还有专业性的研究书和理论书(历史书,小说,人文,励志书等),无论是什么类型,都开始翻译,所以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中国文学在韩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与接受有译者方面的特征。创制韩之前,朝鲜半岛借用汉字来记录国家的文献。朝鲜半岛开始了在国家层面上接受与活用中国的汉字。当时用汉字来记录的人们都是国家高层以及士大夫,如面对中国使臣的话当然需要译员,但是大部分的高层与士大夫可以理解中国的资料,而且当时对中国文学需求者都是高层,所以不需要翻译以及译者。
......
参考文献
[1] Jang Soo-youn, Min Kwan-dong. The Study on Acceptance Phase and Inflowof 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in Korea[J]. The Journal of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Novels, 2013(41): 41-72
[2] Chung Kwang. Recep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and the Transition of Usage with Borrowed Letters in Korean Peninsula[J]. Journal of Kugyol Studies, 2003(11): 53-86
[3] Jung Sun-kyung. A Study o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PublishedSerially on Mae-il Daily Newspaper[J]. 中国语文学志, 2007(43): 121-151
[4] Jung Sun-kyung.AStudy onYang Kun Sik’s Translation andAcceptance of ChineseClassicNovels in ModernTimes[J].TheJournal ofChinese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12(73): 351-377
[5] Jeong Young-ho, Min Kwan-dong. A Study on Chinese Classic Novels of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in the Cho-seon Dynasty[J]. Journal of ChineseHumanities, 2012(52): 345-382
[6]Kim Myung-sin, Min Kwan-dong. The study on translation conditions of ChineseClassic Novels in the Cho-seon (朝鮮) Dynasty[J]. The Journal of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Novels, 2011(35): 257-281
[7]LeeKi-moon.Trendsin HistoryofCharactersin Korea[J].JournalofKugyolStudies,2005(14): 233-251
[8]LeeSi-chan.TheSignificanceoftheBooks ExchangebetweenKorea andSong-YuanDynasty[J]. Dong-Bang Korean Chinese Literature, 2009(39): 309-420
[9]Lee Yong-hyeon. Making of Language Character Internal in KoreanThree KingdomAge Seen from Character Material. Journal of Kugyol Studies, 2007(19) 191-225
[10]Moon Han-byoul. Aspects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Censorship of the Translated Novels[J]. Literary Criticism, 2013(47): 121-144
[11]Min Kwan-dong. A study on Reception and Transfiguration of Chinese-Classical Novel[J]. 中国文学研究, 2008(36): 99-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