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苏童小说创作演变论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22710325219932
  • 日期:2020-02-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纵然苏童写作风格的转变脱离不了大的时代语境,但他不断调整写作风格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却是他对文学的热忱与执着。骨子里始终“固执”的苏童,他写作的一切变化都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断追求文学的审美性,通过小说的虚构来实现他对于理想生命形态的追寻。不过,苏童几十年的创作中也有坚持不变的“底色”,那就是他对文学的诗性表达。所以说,苏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有着鲜明风格与特色的一位优秀作家,他的成功或者写作经验可以给其他作家以新的思路,甚至给当代文学史某种启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给当代文学 供了新的审美经验,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尝试。而苏童并不满足于既已取得的成就,他勇于自我挑战,一次次突破给自己设置的写作难度,不断攀登新的文学高峰。因此,他更注重在中长篇小说领域磨炼自己,尤其是创作的中后期他致力于创作出“辉煌的、声名显赫的”长篇小说。尽管苏童的长篇小说还存在诸如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处理得不够融洽,投射现实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苏童直面现实的勇气以及对历史深度思索的锐气,让他近年的《河岸》、《黄雀记》等长篇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对作家来说或许是最欣喜的事情。

.........

 

绪 论

 

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苏童小说的创作流变问题,一直为很多人关注但又未能清晰说明,有一定的学理意义。目前学界对于苏童小说创作流变的研究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现象,尤其缺乏对其创作流变过程的整体观照。本文对苏童迄今为止创作的所有小说作品进行搜集整理,以期全面把握其创作的特点。因此,本论文丰富深化了苏童的研究,修补了当前学界对苏童小说创作流变研究的不足。另外,本论文对苏童小说创作流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苏童自身层面来阐释,这是更好地理解苏童精神世界的一个路径。本论文的着眼点在于“流变”,需要对苏童有全面的把握和整体性的理解,这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一方面苏童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他的创作本身就是复杂的,不可以简单化理解,而且苏童在几十年的创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内容及艺术风格,因此需要对苏童的创作变化精确把握。另一方面,论文的选题决定了对苏童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的重要性,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对于苏童小说创作流变的评价需要一定的理论高度,这也是论文的一大难点。

........

 

第一章 苏童小说创作流变的文本呈现

 

第一节 创作主题的流变
小说的主人公群众代表曾千美通过写信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现在,从党员作风问题到环境卫生甚至到医疗作风、官僚主义等等,不论大事小事,曾千美都据实反映。不过,与种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不同,小说的主体部分是曾千美从住进医院意外检查出癌症晚期直到死在手术台上的日常生活,亲情的温暖过滤掉病人的疼痛苦楚,丈夫松满和女儿眉君费尽心思让千美生命最后的日子开心顺遂。曾经因为千美举报身份问题而没能入团的胡文珠不计前嫌,到医院探望千美,让人感受到一股暖流。老萧家因为龙凤餐馆被关,处境凄惨,千美得知情况后拖着病体重新给工商局写信,请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老萧家渡过难关。这部小说更加真实地呈现了人性的丰富复杂性,社会的黑暗折射出人性的丑陋,可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又体现出人性的良善。其实,对人性非单一的呈现反映了苏童更加成熟的文学创作理念,他所理解的世界一定是多元化的,其内在的情感也更加丰富,付诸笔端才把人性复杂的本真状态呈现了出来。
苏童小说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演变
苏童早期的文学创作,受塞林格的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少年人的叙述语调,而且塑造了一系列少年形象,这些南方少年或多或少带有苏童自身的影子,苏童借此传达出他的孤独情绪。而随着苏童创作的日臻成熟,他由表达自我转向思考生存和人生,这样他笔下的“红粉”形象就成为他对历史思索的纽带。等到创作后期,人到中年的苏童体悟到道义和责任之于作家的重要性,这个阶段他笔下的底层人物就体现了苏童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理解。可以说,人物形象的演变也勾画出苏童自身的成长轨迹,他的写作空间一步步扩大,由自我到历史再到现实,苏童的内心更为开阔宏大,他与社会现实更为紧密的关系表明了苏童作为一个作家的道德与良知,他的文学作品也更为厚重。
创作流变

...........

 

第二章 苏童小说创作流变原因探析....................................31
第一节 文学的审美性选择 ........................................31
第二节 人生经验的积累与超越 ....................................35
第三节 理想生命形态的追寻 ......................................39
第三章 苏童小说创作流变的意义及启示................................45
第一节 供新的审美经验 ........................................45
第二节 推动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尝试 ................................49
第三节 葆有文学创作的“底色” ..................................54
结 语.................60

.........

 

第三章 苏童小说创作流变的意义及启示

 

第一节 供新的审美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论何种艺术形式,绘画、电影、中国传统小说或者西方现代小说等,苏童都可以从中吸取审美的元素为其所用。只要有一颗自由的灵魂,一切的艺术都是相通的,人类所有的审美经验也可以共享。作家更是要有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这样他的艺术境界才会更纯粹更有魅力。所以,苏童这种想象式的艺构思几乎是不自觉地完成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他的自觉意识又调控着苏童更多的介入社会,这两方面本质上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冲突,这是侧重想象的写作方式与面向现实的写作内容之间的矛盾,也是艺术个性与现实碰撞必然的反应。所以,苏童转向现实的小说有时候给人生涩感,与那些历史小说相比少了几分灵气,要想解决这个难题,苏童还需继续探索以何种非现实性的手法关照现实,这样的作品与苏童的天性相吻合,又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密切的关系,这当是两全其美了。

 

第二节 推动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尝试
苏童一定程度上的回归传统,使得他的历史小说的书写焕然一新,这就是新历史小说带给文坛的新鲜气息。而历史和现实对于作家的意义,就如人的左右手一样,是作家绕不开的两个向度。苏童不仅在历史题材领域积极创作,还在现实书写方面注重开拓创新。苏童在创作的想象力衰退后,开始有意识地在小说中书写现实。可始终坚持自己创作个性的苏童,即使直面现实,他也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关注现实并不意味着苏童要做回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经常以非现实性的方式直面现实,可以说,这也是苏童“先锋”气质的彰显。

.......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晓明.表意的焦虑一一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陈晓明.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第 2 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顾广梅.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M].北京:三联书店,www.zhonghualw.com2002.
[9]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洪治纲.守望先锋:兼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发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