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诗经》政治赞颂诗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1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40618185319875
  • 日期:2020-02-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文学论文,本文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作为先秦时期的自传体作品,映射了先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先民的主要思想价值观。它任何题材类型的诗篇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赞颂为主题,反映政治生活的赞颂诗在《诗经》中所占比重甚大,它们的作用和意义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归纳统计法等方法,从民族音乐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诗经》中的政治赞颂诗展开研究,通过对政治赞颂诗的界定、类别、形制、文化精神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诗经》政治赞颂诗主要是以赞颂为政者德业功勋为主题,内容指向政治生活,反映了统治阶级倡导的社会正统思想,对周民有教化作用的诗篇。它不仅局限于二《雅》和《颂》诗这三类体制之中,部分《风》诗也包含在内。根据其含义,笔者对其范畴进行了确切的规定,并对其主题类别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神灵之重、先王之功和时王之德三个类别。《诗经》政治赞颂诗的形制研究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诗篇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的承载者,主要在和乐演奏的特征和文本表达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共性。笔者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从文化背景层面分析这些诗篇和乐演奏时,通过“中和雅正”的配乐、“四言节拍”的韵律以及“节欲尚质”的歌辞相互配合,呈现出“雅乐性”特征,具有感动天地、四时,教化人心的效果,以及对社会舆论以及主流思想的形成的引导作用。

..........

 

第 1 章 绪 论

 

笔者在韩高年先生对颂诗研究的基础上,以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为范本,参照比较毛《序》、朱熹的《诗集传》以及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中对《诗经》主旨、语义的解读,并根据政治学概念,对《诗经》中的政治赞颂诗进行了界定。即以“歌功颂德”为主题,内容指向政治生活,意在通过颂美的对象传达为政者的治国理念,对百姓有所教化的诗歌。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确定了《诗经》中的政治赞颂诗的范畴,它们并不仅仅局限于二《雅》和三《颂》中赞颂神灵及先王的诗篇,二《雅》、《风》诗中对正义之战的歌颂,对宾主君臣欢聚宴饮的赞美,对君主勤勉于政务、任用贤能之人的颂美等诗篇皆可纳入到政治赞颂诗的研究范围。笔者在充分分析《诗经》文本以及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后共梳理总结出了 116 首政治赞颂诗,分别是《国风》22 首,《小雅》32 首,《大雅》24 首,《颂》38 首,由于诗篇数量过多,故以表格的形式在论文的最后加以附录。

........
 

第 2 章 《诗经》政治赞颂诗的主题类别

 

2.1 神灵之重
第一章首述农事,言督耕求获之事。土地拥有者来南亩巡视,见庄稼长势良好,农人耕作繁忙,想象到庄稼成熟,丰收之景。通过铺陈事实为下文祭祀田祖农神作铺垫。第二章言未获而先祭方、社、田祖之神。人们准备谷物和纯色牺牲等祭品,并通过琴瑟击鼓等乐舞形式来愉悦社神和四方之神,以期盼丰收。第三章重言督耕求获之事。描写了主祭者率其妻子儿女亲至田间后田官和农人的反应,颇具生活气息。末章终言大获,祭神求福作结。该诗记叙了周王巡视春耕生产,祈求粮食丰收的过程,表现了初民对农业的重视,其中对农事和王者馌田的细致描写颇具史料价值。作为其姊妹篇的《小雅•大田》则描写了周王督察秋获,因“省敛”而祈求更大的福祉。该篇前两章全面记叙了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三章前四句则描写了在社稷神的护佑下,农业无害,风调雨顺,第四章则描写了农人在丰收之后报答祭祀四方之神的盛大场景。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上古时期农业生产民情风俗画卷,配合上篇《小雅·甫田》一起分析,可更好的认识先民农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经》赞颂诗

 

2.2 先王之功
该诗塑造了一位勤于政事的明君形象。《毛诗序》认为这首诗在于赞美宣王,因以箴之。齐诗、鲁诗认为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宣王人到中年开始懈怠政事,姜后除去簪环劝谏宣王,宣王改过后勤于政事②。方玉润《诗经原始》指出此诗为“王者自警急于事朝”。不论哪种说法,都赞美颂扬了宣王能自修其身、自勤政事的美好品质。上述赞颂“时王之德”的诗篇通过对为政者个人美好的德行和安国定世的功勋的赞美来激励君主遵礼守乐、善用贤人、谨慎自省,从而施行仁政,确保国家安定,政治清明;教化百姓效仿君主的德行,遵循礼乐规范,服从国家的要求。但是部分诗歌带有夸张、献媚的特点,有拍马的嫌疑。总的来说,通过分析《诗经》中政治赞颂诗的主旨类别,对《诗经》中的政治赞颂诗进行了解读,这些诗篇通过对神灵、先王以及时王的颂美,对初民的思想信仰、国家的建国历程、政治的实施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诗经》思想观念

..........
 

第 3 章《诗经》政治赞颂诗的形制研究 ..............31
3.1 和乐演奏的“雅乐性”特征............ 31
3.2 文本表达的方式....... 38
第 4 章 《诗经》政治赞颂诗的创作心理 .........43
4.1 文化人格面具的涵义 .... 43
4.2 创作心理的表现——文化人格面具 ......43
第 5 章《诗经》政治赞颂诗中体现的思想观念 ....................49
5.1 国家机器下的伦理价值观念...... 49
5.2 礼乐文明下的人文教化思考..... 54

..........

 

第 5 章 《诗经》政治赞颂诗中体现的思想观念

 

5.1 国家机器下的伦理价值观念
前面论述过周人受到时代的局限不可能完全抛弃对天命的信仰,但在看到殷商虔诚崇拜的天命并未对其多加庇护,落得一朝亡国的下场后也不禁发出“天命糜常”的感慨。是故周人在政治观念上大力宣扬“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的思想,围绕天、民、德三者建构起“敬德保民”的统治观念。周人相信天命流转基于民情,《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暗含了周人对民的关注以及周与旧殷商关于天命的不同认识。在周人看来,天命不会永保一家,天神也不再是降福泽或灾祸全凭自己的喜好的神,而是会根据民情、民意考察为政者的德行好坏来决定是否保以天命。从而将殷商乃至上古时期不可捉摸、神秘莫测的天神通过“民”加以理性化,赋予“天神”情感。面对伦理化的“天神”,周人奉行的“敬德保民”政策就成为契合天意、永葆天命的基本准则,周族掌权者通过治民以德、保民以德的手段将政权更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实现永葆天命,万世流传的诉求。

 

5.2 礼乐文明下的人文教化思考
周代商治天下以来,在文化、政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革新,其中礼乐文明的创制即革新的重大成果之一。它批判的继承了商朝的神秘主义信仰,又注入了周人对时代和政权新的理解,从而使周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主动的关注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从微时借助神秘主义的外衣残喘发展到国家明文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最终使周朝形成了蕴含人文教化的全新文化形态。《诗经》政治赞颂诗中赞颂君王德行的“先王之功”、“时王之德”这两个类别的大多数诗篇,如《周颂•清庙》等诗篇、颂美君臣和谐的“燕飨之乐”,如《小雅•鹿鸣》等诗篇以及对神灵规律性的祭祀的“神灵之重”类别的诗篇,如《周颂•良耜》等皆饱含了周朝制礼作乐以来的人文关怀和思考。

.........

 

结论

 

《诗经》政治赞颂诗的形制研究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诗篇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的承载者,主要在和乐演奏的特征和文本表达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共性。笔者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从文化背景层面分析这些诗篇和乐演奏时,通过“雅正”的配乐、“四言节拍”的韵律以及“节欲尚质”的歌辞相互配合,呈现出“雅乐性”特征,具有感动天地、四时,教化人心的效果,以及对社会舆论以及主流思想的形成的引导作用。《诗经》政治赞颂诗文本表达的方式则表现为重复性套语的行文模式和亚叙事性的叙事模式。重复性套语的行文模式与诗篇继承和保留了口语传统中诗歌表达的形式以及诗篇记述的内容相关,主要表现为对主题词的全盘照用和对部分诗句的重复两种模式。而亚叙事性的叙事模式则与民族特性以及周朝统治阶级有意的教化引导相关。首先,“重实际,轻总结;重经验,轻逻辑”的民族特性使其难以形成鸿篇巨制的史诗,《诗经》政治赞颂诗中具有周民族“史诗”性质的诗歌,在叙事手法上显得很稚嫩;其次,《诗经》政治赞颂诗作为周朝主流文化的代表,部分叙述战争的赞颂诗篇不宜将血腥暴力的场面全盘讲述,在叙述时往往选择一笔带过,而重点颂美为政者的决策和功勋。通过以上研究,《诗经》政治赞颂诗的典型性和政治文化传声筒的特性全面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