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幽闭“空间”里的爱情文学叙事--从《封锁》到《一夜盛开如玫瑰》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91517524719301
  • 日期:2019-08-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论文从张爱玲的《封锁》和池莉的《一夜盛开如玫瑰》的文本细读和对比入手,呈现其爱情空间设置的相似性和独特性,进而对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女作家(冯沅君、凌叔华、丁玲、萧红、张爱玲、宗璞、张洁、池莉)的爱情小说进行细读分析,关注女作家在爱情空间叙事层面的相似性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一章《封锁》《一夜盛开如玫瑰》叙事空间的相似性

第一节《封锁》《一夜盛开如玫瑰》的特殊性
一、《封锁》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特殊性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都集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段期间是她创作的高产期,一篇又一篇作品连续发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收获了大量的书迷。很多代表性的小说都在这一期间发表,比如《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和前几部相比,《封锁》的知名度远没有它们高。在张爱玲所写的爱情小说里《封锁》的确不是最显眼的,相较于《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那动辄倾覆一座城的爱情,这篇似乎过于平淡,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相较于《金锁记》里曹七巧那扭曲变态的爱情挣扎来说,这里的吴翠远不过是某一刻的内心悸动;相较于《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左右难舍的朱砂痣与白月光,这里的爱情恍若一梦,在解封后瞬间断绝。但毋庸置疑《封锁》在表达爱情的主题上丝毫不逊色,尽管它的篇幅不长,但是其爱情叙事还是别具一格的。甚至得到胡兰成的欣赏,成就了她自己的“乱世之恋”。
虽然《封锁》得到的评价没有那么多,但其发表后的一些反响还是值得关注的。《封锁》发表于 1943 年 11 月《天地》第二期,这个时间点不能忽视,理由有二:其一是此时张爱玲已经积累了一批读者,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整个11 月里她发表了散文《洋人看京戏及其它》和《金锁记》《琉璃瓦》《封锁》3篇小说,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这个时候的她文思泉涌,想法丰富,创作高产。其二是所投的刊物《天地》,这一刊物在上海沦陷区红极一时,是苏青主编,因为主编为女性,颇具女性色彩,苏青也在《发刊词》中“只求大家以常人地位说常人的话,举凡生活之甘苦,名利之得失,爱情之变迁,事业之成败等等,均无不可谈,且谈不厌。”①,张爱玲会投稿这里,可见她考虑了这本杂志的阅读受众,还有它的影响力。《封锁》之后,她还陆续在这里发了 14 篇散文,到 1945年停刊,从第三期到第十九期,给稿最勤,几乎每期都有。说明她觉得这一杂志和她志趣相投。同时《封锁》也是与杂志的主题相契合的,因而她们能开启长期合作。苏青在《编者的话》中赞赏《封锁》为“中国近年来最佳之短篇小说”②,苏青眼里张爱玲是“仙才”,她说“我读张爱玲的作品,觉得自有一种魅力,非急切地吞读下去不可。读下去像听凄幽的音乐,即使是片段也会感动起来……我最钦佩她。”①实际上两人很少见面,但是彼此间却互相推崇,惺惺相惜,此后她把张爱玲拉入文坛并大力推荐,可见《封锁》的文字魅力。
...............................

第二节《封锁》《一夜盛开如玫瑰》的爱情叙事空间
我们知道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物更是作家描绘和表现的重点。但是小说故事的构建是离不开相应的时空而单独出现的,没有空间的存在,无法展开具体的情节,人物活动也没有依托。可见空间作为人物活动的载体,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合适的空间才会产生合适的情节,达到作家所要表达的效果,同时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又会受到所在空间的影响。西摩·查特曼根据文本的故事层面和话语层面将空间分成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故事与话语》①)这为我们理解认识《封锁》和《一夜盛开如玫瑰》的叙事特色,提供了非常恰切的理论依据。
一、《封锁》和《一夜盛开如玫瑰》的故事空间叙事
从文本角度出发,故事空间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场所或环境,是小说叙事的人物与事件的背景,对于人物、情节、主题有推动作用。
(一)《封锁》的故事空间是电车,看似单一却暗流涌动
第一,新的空间秩序的产生。电车空间的氛围营造。战时,整条街都封锁了,马路上的人来回奔跑,充满惧怕和不安。一辆被迫停下来的电车,“电车里的人相当的镇静”②,因为他们的安全看似明显是比车外的人有保障得多。当一切趋向缓和,街上也渐渐地安静,在大白天里整个上海都静默了下来,整座城市仿佛都盹着了,“切断了时间与空间”③,故事空间就这样产生了。小说视角逐渐转到车厢内部,先是以客观的视角打量着车厢的氛围:这个空间里坐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公事房的人、有一对中年夫妻、有银行的会计、有老头子、有英语助教、有小孩、有医科学生,俨然一个微缩的小社会,但这已经不是和外界发生联系的空间了,是一个独立的被隔离的空间,它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秩序。电车作为一个公共区域,在可活动的范围很小的情况下,大家彼此间是陌生人,出于对和谐氛围的维护,彼此间互不打扰的,各自尽可能找点事情打发着漫长的等待。我们发现,在这样的氛围中,时间的存在感并不强,本来一直流动的时间,因为封锁突然就被切断了。在漫长的等待中,时间越来越弱化,最终相对静止并且慢慢向空间转化,一个特别的空间形成,叙述无限地展开,从而更为详尽地表现出这个空间里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

第二章“五四”以来女作家小说爱情故事空间的趋同性

第一节 民国时期女作家爱情小说故事空间的呈现
一、“娜拉出走”式叛逆爱情的故事空间
“五四”时期,冲出封建家庭,追求自由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娜拉出走”成为爱情故事抒写的模式,叛逆的女主角,激励了人们反封建的斗志,烘托出沸腾的时代话语,如鲁迅先生在小说《伤逝》中所言,时代话语的倡导者“似乎看到了女性解放的曙色”。所以,大部分爱情故事以“娜拉出走”为最终目标,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需求,而非爱情本身,至于出走的“娜拉”们的所思所想,当然更不是表达的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幸在女作家(身体力行的“娜拉”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些许弥补,而且,她们书写的爱情故事空间竟然与张爱玲的《封锁》和池莉的《一夜盛开如玫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最早专注于写爱情的女作家是冯沅君,她在《旅行》《隔绝》《隔绝之后》塑造了一系列为了爱情反叛家庭的形象,她通过书信体的形式对爱情进行叙写,善于抓住女性心理的微妙之处,比如面对爱情时的羞涩、心里的不安等等。但是在其爱情叙事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空间成为干扰因素,那就是“家”——旧式的封建家庭。“家”是她一直想逃离的空间,冲破“家”的束缚,对她来说才是爱情的救赎,爱情诉求得以实现,就是对她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以《旅行》为例,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次让“我”和恋人难忘的旅行经历。“我”还是个未毕业的女学生,恋人已有家室,这显然是完全不可能被认同的爱情关系。但是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追求是纯洁而神圣的。这个爱情叙事对传统的爱情行为规范有着强烈的挑战意味,在作家所处的时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作家安排的故事空间也很小,是火车和旅馆。
首先,火车空间是陌生而全新的,他们挣脱“家”的束缚,试图建立起属于他们的恋人空间,这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两人第一次一起出行,虽能促膝谈心但是却不自在起来,在周边都是陌生人的环境里,尽管很想靠近彼此但只能用眼神交流,暗处拉手,这种暧昧的小动作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这让“我”觉得骄傲,以全车最尊贵的人自命。在“我”看来,他们是与别人不同的,他们要完成爱的使命,在这里爱远比那些名利更高尚,所要求的世界是清明的月儿和灿烂的星斗作盖,而莲馨花满地。就连窗外的阴天在“我”眼里也有了别样的美丽,就如同她预想的生活一样,这时候他们对爱情是充满希冀的。随着目的地的接近,对“将要实现的情况”①,他们都有不安与紧张却又饱含希望。火车的空间是他们感情升温的场所。
............................

第二节《红豆》:“革命”话语背后的爱情空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文学为了国家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第一位的。尽管也有“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口号,但在革命语境下,爱情题材是被边缘化的,文坛几乎没有纯粹的爱情小说。女作家宗璞创作于 1957 年的小说《红豆》,是当时表现爱情题材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其中的爱情叙事确是别具一格的。#p#分页标题#e#
宗璞在提到《红豆》创作时说;“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出现路口。需要无比慎重,无比勇敢,需要以斩断万路情丝的献身精神,一次次作出抉择。祖国、革命和爱情、家庭的取舍、新我和旧我的决裂,种种搏斗都是在自身的血肉之中进行,当然是十分痛苦的。”①显然,《红豆》中的爱情叙事只是人生路上的抉择之一,不是小说的中心主题。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其中的爱情叙事却非常具有震撼力量。
小说讲述了大学生齐虹和江玫在战乱中从相知到相恋,后来因为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不同而分手的故事,结局是齐虹去了美国,江玫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齐虹有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②,柔和清澈的目光,既能学好物理又弹得一手好钢琴,才情四溢,无一处不打动着江玫。尽管江玫隐约觉得在某些方面他们的看法永远不会一致,“可是她并没有去多想这个,她只喜欢和他在一起,遏止不住地愿意和他在一起。”③母亲、朋友萧素对齐虹的评价都不好,依然止不住她心底对齐虹的爱。
江玫和齐虹用红豆构筑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爱情空间,红豆作为信物记录了他们的初遇,他们的甜蜜,他们的争吵,他们的和好,他们的分别。然而这样的空间毕竟是一种理想状态,外面动乱的环境、朋友萧素的被捕、母亲的病、不一样的阶级立场都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阻碍,他们是不可能摆脱干扰的。他们以为把红豆安置在小洞里,可以免去很多困扰,暂时平息一切,继续他们的爱情,然而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对他们而言渐渐变成了一种折磨。
.............................
第三章 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爱情故事空间形成的原因.............................46
第一节 写作目的....................................... 46
第二节 写作方式........................... 47

第三章 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爱情故事空间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写作目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始终是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她们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不仅行动和思想受到控制,就连她们的形象都是在男性为主导的话语下形成的。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但却不是与“男人”一词相对应的“女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概括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的社会处境,即被“抑之、制之、愚之、闭之、囚之、系之”①,这是十分有见地的观点。
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禁锢和残害女子的封建专制制度受到清算,追求“人”的解放和追求科学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迅速地传播开来,女性才有机会从男性的背后走出来。但是,中国女性群体缄默了太久,使得她们形成了内心的束缚,最开始她们是不知如何表达真正的女性心声。随着新文化运动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持续传播,妇女问题受到空前的关注,女作家们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发声。起初,她们和男作家们一样,目标是针对当时的封建传统,因此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小说”。然而和男作家们相比,她们的影响力还是相对微弱的,书写的内容也比较简单。这似乎和“五四”时期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有所偏离。而后尽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经历多次的变革,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虽然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女作家的文学写作依然是边缘化的。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