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严歌苓文学小说的文本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80708561019186
  • 日期:2019-06-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笔者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严歌苓小说中展现的女性人物、主题意蕴以及小说中的影视化叙事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探究由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引起的思考和表达的内涵。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等五部分。绪论主要讲述论文的选题意义、严歌苓小说文本的创作概述以及关于严歌苓小说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严歌苓文本中的女性书写

1.1 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女性形象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中典型人物,就是作品所展现的,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足以体现广泛而深远的普遍性的,具有独特魅力又有灵魂深度的人物形象。严歌苓习惯地将女人、时代、人性、历史等元素杂糅到一起,而母性形象便是对她笔下女人形象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总结词。严歌苓的作品给读者开了一扇门,读者推开这扇门便能发现她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共同点,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女性身上散发出来的包容和坚韧的品性跃然于眼前。
在宏大的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地母形象”也成为她的许多作品中的一个典型形象,以女人的坚韧为出发点,彰显整个民族的女性力量。这里所说的“地母”,并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神性的具体指向,而是将人性中蕴藏着高尚人格、坚韧品质以及藏污纳垢等特质的女性推至一个普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供大众敬仰。“这些‘地母女人’的性格有着共同的特征:她们的命运充满苦难,而自己缺乏知识,并且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面对命运压在她们身上的巨石,她们没有像革命者一般痛声的呐喊,而是选择了默默顺从,她们大多是淳朴、善良、温厚的,身上焕发着的是一种古老的母性,这种母性包含受难、宽恕、和对与自身毁灭的情愿。②以小说《第九个寡妇》为例,这部作品从抗日战争写到改革开放,时间跨度长达 40 多年。这个取材于真实事件的故事,严歌苓经过加工、润色,成功地使“王葡萄”这类母性形象成为作家作品中独特的精神标识。“她把那小木桶拎上窑子,在茅房里倒了,又舀些水涮了涮,倒在院子里种的几颗萝卜秧上。她便把桶提回去时 ,绞了个毛巾把子,让二大擦脸。”③王葡萄一点都不计较自己每日的劳作有多重,只要二大能够继续活下去就是她对二大的报恩,也是自己对生存的一点依赖。“再咋阶级,我总得有个爹。爹是好是赖,那爹就是爹。没这爹,我啥也没了。”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性色彩,各色人物在战争、土改、文革、改革开放中凸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不同的人性亮度。尤其对王葡萄的刻画上,将一个带点傻气又有些执拗的女人推到一定的高度,用她的身体和力量拯救了二大家的男人们。王葡萄把错划为恶霸地主的二大从刑场上背回家是土改的那一年,藏匿于家中的红薯窖中,一藏就藏到了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守护,一个女人始终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家庭保护战的最前线,她在大门的缝隙里看到了一拨又一拨的腿,门外满是她熟悉的腿。
..........................

1.2 勇于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
在题材上,从海外华人生活转向 20 世纪中国本土历史的书写;在身份构建上,从被观看的边缘化客体转向蕴涵着深厚国族精神的主体;在叙事维度上,从单维的“中国性”转向多元的“世界性”。①那么在女性的书写上,严歌苓同样也在突破原有的女性形象,展现女性其他的独特本性。尤其在近些年的作品中,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改变,随着时代背景的转变,女性从无限度的接纳到开始注重自我感受,再到独立于生活中,其中女性意识中对自我的关注度上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减弱了“母性”典型特色,添入了更加贴近生活的女性特征,勇于追求自我的精神表达在作品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像《一个女人的史诗》里的苏菲,只是一个洋气的名字就可以把主人公和那个时代画一条界限,更不要说她能够违背母亲的意愿拒绝嫁给身居高位又对她一心一意的首长都汉。当然,在这部小说中,苏菲的人设仍旧有无限的包容力,但是作家已经赋予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勇气,女性人物的性格上已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田苏菲因为一次偶然,参加了革命并且加入文工团,但这也是一次必然,因为在一个充满纯真和浪漫的青春里,社会的阴暗、市井小民的市侩等生活氛围让十六岁的田苏菲厌倦,她渴求一种干净的生活。也恰恰是这样的一个机遇,在文工团中认识了拥有诗人气质一般的欧阳萸,爱上便无法自拔。在这部作品中,女性不再是一味的跟从,心中的渴望和自由的意识有了可以支配大脑决定的能力,尽管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女性从被动到主动的意识转变让田苏菲跳出了严歌苓对女性惯常的描绘风格,田苏菲的感情也在随着她的成长散发着真实。女性人物在严歌苓架设的文本中拥有了属于她们自己的思维逻辑,也活出了属于她们自己的生命,为读者的阅读创造了许多充满魅力的未知空间。田苏菲对爱情摆出的主动姿态,让许多评论家认为她既在女性情感上具有代表性,突破了女性的传统意识,也展现出一种颠覆传统“史诗”题材的叙事方式。小说中的“田苏菲”,以及众多小人物对于不断变动的政治事件并非持精英立场,而是站在平凡人的角度,通过日常细节,尽可能凸显出历史在民间的平实场景,从而体现作品对于情感、人性的挖掘,以及历史于民间的本真面貌。
..........................

第二章  严歌苓小说的主题意蕴

2.1 不同爱情模式下的情感困境
爱情主题一直都伴随着文学生存与消匿,为文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和思考层次,而文学也在用它独有的属性塑造了在爱情中或神圣或卑微的角色,可以说两者互相成就。因为爱情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占据了抹不去的重要地位,所以女性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于爱情小说的创作。在爱情里,创作者和读者不仅能够看到别人的故事,也会看到自己在爱情中的影子。另外,爱情是凸显一个人情感力的表现途径。通过爱,人们可以发现深埋在心底的人性以及温热了许久冰凉的血液。严歌苓是一个以女性视角关注人性的女作家,爱情这一不稳定的因子必定为她的创作带来了许多神奇的力量和感动,所以在她的文本中塑造了两性间不同的爱情模式,而这每一种爱情模式都再现了现实生活中两性关系里特别是女性的情感困境。同时,也可以从作家为我们讲述的爱情故事里看到她的爱情观以及躲在爱情背后的人生意味。
爱而不得就是《一个女人的史诗》里的田苏菲追求文艺青年欧阳萸的最合适的表达。与其说这部小说的名字叫“一个女人的史诗”,不如说是田苏菲的爱情史更为确切,透过田苏菲一生对爱情的憧憬模样可以看到隐藏在那个时代背后多少少女心中对爱情的理想。田苏菲生于市井,长在市井,尽管没有书香门第、世代清流家的子女有儒雅的举止、厉害的见识,但是她有别人没有的单纯和快乐。这样一个正义、是非清楚、没有烦恼的人在碰到欧阳萸的那一刻发生了扭转,因为欧阳萸身上散发出来的高级感,让苏菲对他一见倾心,可惜的是苏菲并没有获得欧阳萸同等的交付。苏菲拒绝了首长都汉的求婚,甘愿放弃都汉的一片真心以及都汉所带给她的富贵和地位,一颗心只对爱着别人的欧阳萸欢心,一场懵懂的激情后,有了身孕的苏菲嫁给了不情不愿、迫不得已的欧阳萸。田苏菲嫁给了自己选择的爱情,却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爱情矛盾:带着深爱和不舍离开或是带着卑微和嫉妒继续。“叫孙百合的女孩子总是出奇不意地出现在小菲的记忆中,零碎的细节,片段的话语,一举手一顾盼,让小菲感到莫名的刺痛。少女如孙百合是不必刻意显露度过多少书背过多少诗的,那些诗和书全在她的举止言行中。她不必显露聪明,她明白她显露了就会孤立。她在十八九岁,那样的精明和城府,又是一派潇洒浑然,小菲再拿出十年去读书,也望尘莫及。”①书中这段对孙百合的描写与田苏菲的简单形成对比,侧面地展示了欧阳萸喜欢的是学识融到身体里的孙百合,这对于即便是结婚成家的苏菲来说也无疑是一场既自卑又矛盾的单恋。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爱而不得成为田苏菲和都汉各自在爱情中的样子。而在这种不对等的爱情模式中田苏菲不仅生活在文本中的故事脉络里,也在引起读者产生共鸣的时刻成为大众身边为爱痴狂的真实女人。
..........................

2.2 花残月缺的时代印象
著名的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中说过,长大后保存在记忆里的场景等痕迹并不真实,很肯能是心理在童年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将童年记忆进行了修改。很多作家会将童年经验作为审美对象和题材放进她们的创作之中,童年经验是创作主体在童年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生命体验。②在严歌苓的作品中也会发现年少的经历和环境的变化给予她创作文本时的影响。完整的童年并不仅仅是原本的童年生活的记录,它还包含了作家主体对她本身童年生活经历的一种心理印象。③文革这一沉重的历史主题是跨不过去的一道选做题,何况是伴随着文革成长起来的严歌苓,这一时代的印象充满了她的年少时期,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对其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严歌苓一定会对这些记忆进行重新组合、整理,以她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p#分页标题#e#
童年经验融进了严歌苓的创作中。比如《陆犯焉识》就是以她祖父的故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她的祖父严恩春曾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厦门大学任教,是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首位中文译者。严歌苓曾经在受访过程中说到自己的祖父是一个神童,十六岁大学,二十五岁读博士,并且在西北监狱渡过了 20 年的光阴。在《陆犯焉识》里便有祖父的影子,同样是学识渊博且长期在西北大漠服刑,最终完成了爱情在时空上的跨越。而《一个女人的史诗》里欧阳萸和田苏菲的原型,就是她的父亲和母亲的组合。严歌苓的父亲萧马也是一名作家,也曾为革命工作进行过文学创作,她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这样的组合就是父母婚姻的破裂也波及了年少的严歌苓,
对她今后成长中爱情观的构建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严歌苓所向往的爱情是那种出于本能的相互吸引,而不是在道德伦理约束下那种“实惠”的、现实的婚姻。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严歌苓的小说里不同形态的恋情,她们活在各自的感情中,包括一些反伦理的、反常态性的情感,这类的叙事方式突出不同人物在一段或正常或非常态的男女关系中的性格和心思。后来的十年浩劫中,严歌苓学会在角落观察人,回忆成为连接童年经验和现实生活的桥梁,童年经验被严歌苓创作所利用,与她在创作时的心境达成一种契合或对立,童年经历形成的心理定势,与严歌苓后来生活的每个阶段相融合,影响了她创作时的目的、思考方式及深度。
...........................
第三章  严歌苓小说文本的叙事特征 ............................ 26
3.1 蒙太奇式的电影叙事 ................... 26
3.2 戏剧性的叙事途径 ........................... 28
3.3 关注边缘个体的微观叙事 ......................... 31

第三章  严歌苓小说文本的叙事特征

3.1 蒙太奇式的电影叙事
严歌苓利用蒙太奇式的叙事手法,突破了小说中单线条的叙事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了作品较高的自由度,为故事打造了一个既绚丽又深刻的感官效果。严歌苓作为好莱坞的专业编剧,多年形成的编剧专业素养,使得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很直接地应用了电影叙事的一些写作手法,多种蒙太奇的应用形成了她在写作技巧上的一大特点。“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②关于蒙太奇,我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夏衍的界定是:“蒙太奇实际就等于文章的句法和章法??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个事件的发展的一种技法。”
比如《舞男》,平行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法的运用,使严歌苓在文学叙事的技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世纪三十年代诗人石乃瑛与上海百乐门中的舞小姐阿绿的爱情作为一条叙述线;与之平行的故事表现则是当代中年有钱女人张蓓蓓与生活底层的舞男杨东之间的爱情,这两条线索之间有着八十多年的时间空白,却在严歌苓的笔下跨越时空同时展现在读者眼前,通过平行蒙太奇的表达方式分头叙述又被作家统一安排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之中,阶级差异巨大、三角恋中纠结生活的感情故事,彼此之间毫无情节的因果关联,但是它们被并列表现,交替叙述,以永远留在百乐门的石乃瑛这个“鬼魂”的视角看到两次类似的爱情,严歌苓自如的运用了平行又交叉式的蒙太奇叙事的手法,
通过两个故事表明即使在不同的时代,钱都是可以掌控人心的工具,这些充满人欲的票子上面画满了丑陋的人性以及卑微的自尊,也是通过相似现象的并列对照来暗示其本质,同时讲述两条情节线索,使故事在互相映衬与对比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