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双生花”意象的深层隐喻
第一节 “红玫瑰”与“白玫瑰”
双生从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两面,这就正好解释了为何双胞胎在外表上的差异不大,实际上性格却有很大的区别,也可以是人格的二重性,二者互补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中的人。张洁在她的长篇小说《知在》里这样写道:
“不论从性格还是相貌来说,贾南风和贾午这一对姐妹都完全不同。可不知为什么,贾南风常常生出这样的幻觉:贾午和她是同一个人,她中有贾午,贾午中有她。”
人格的二重性并非只是个体现象而是广泛存在,“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两面性,他就是两个人,住在一起——当然常常是很不舒服地住在一个躯体里”。史蒂文森《化身博士》中的吉基尔博士喝了一种试验用的药剂后身份随意切换,在白天是高大、善良,被人所敬仰的医生,在晚上化身成邪恶的海德先生四处作恶,他终日徘徊在善恶之间,其内心的内疚和犯罪的快感不断冲突,令他饱受折磨。在吉基尔博士的忏悔书中写道:
“我虽然过着双重生活,但我在每一种生活中都是完全真诚的,表里一致的。在公开场合下,我竭尽全意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当我摈弃自制,偷偷地沉溺于羞耻之事时,我已成了另外一个人,不复为我自己了。”
吉基尔一面是严肃认真、事业有成的博士,一面是充满野心、寻欢作乐、不负责任的年轻人。杰基尔博士已成为双重人格的化身和双重人格的代名词,该小说系统地阐释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仁慈与残暴的二元对立。双重人格揭示了人类灵魂深处善与恶二元对立的本质。陀思妥耶夫斯基于 1846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双重人格》塑造了公戈利亚德金这个具有典型双重人格的小人物形象。六六在《蜗居》里通过海藻的口吻写到了双重人格的具体表现—— “也许前一天海藻如贵妇般穿梭于某个酒吧饭馆,而第二天又一身粗布在厨房里做饭。她觉得自己有双重人格."
...........................
第二节 故乡与他乡
在第一节中论述了城乡文化的冲突对双重人格形成的催化作用,在本节城乡文化将成为重点对象进行深入探究。“双生花”的典型文本中人物的成长与生活背景都离不开城市与乡村,纵观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城乡对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明显的矛盾之一。那么,笔者认为“双生花”可看作城市与乡村,现实与未来,故乡与他乡的深层次隐喻。城市与乡村犹如“双生花”一样和谐中充满了斗争,斗争中寻求和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 故乡的逃离者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土地曾经是几千年中国人世代生存的依托。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方式被工业革命的机械化操作所打破,城市的飞速发展将农村远远地抛下,国家政策倾斜于城市使之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教育设施、医疗保障等等,而农村逐渐变得越来越贫穷、落后,城乡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数以亿计的农民逃离故乡来到城市谋求发展,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割舍与叛离。作家们用敏锐的嗅觉,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站在历史的高处用文字展现这一背景下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涵,塑造了无数故乡逃离者的角色。在本文所涉及到的部分小说文本如《我是真的热爱你》中的冷红与冷紫两姐妹从故乡大青庄到星苑市;《蜗居》中的海萍、海藻从老家的小县城通过高考来到大城市上海;张爱玲的《半生缘》中顾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从落后的安徽六安来到上海谋生,那个时候正是新旧社会价值观交错的初始阶段,她们早就意识到城市能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她们中的有些人是自愿离开故乡,而有人则是被迫离开的,无论如何他们离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
第二章“双生花”之间的关系探析
第一节 你是我的另一半
一、 对血缘关系的认可
中国家庭延续了几千年的宗亲血缘制,血缘关系决定了一大家人的成员范围。对于崇尚和谐的中国人来讲,自古以来主张“家和万事兴”的持家哲学,所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这种家庭氛围长大的姐妹从小便懂得了亲情的重要性,尤其是双生子更把对方当做生命中的另一半。
在《蜗居》里郭家两姐妹相处十分融洽,特别是妹妹海藻对姐姐海萍的爱超过了对母亲的爱,以至于她愿意为姐姐做一切事情。
“海藻跟海萍的感情,那真是让海藻为海萍去死都可以。因为,海藻的命就是海萍给的。”
“所以,别说海萍只是要钱,就是要命,海藻也舍得给。”
第一节 “双女主”人物设定 .............................35双生从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两面,这就正好解释了为何双胞胎在外表上的差异不大,实际上性格却有很大的区别,也可以是人格的二重性,二者互补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中的人。张洁在她的长篇小说《知在》里这样写道:
“不论从性格还是相貌来说,贾南风和贾午这一对姐妹都完全不同。可不知为什么,贾南风常常生出这样的幻觉:贾午和她是同一个人,她中有贾午,贾午中有她。”
人格的二重性并非只是个体现象而是广泛存在,“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两面性,他就是两个人,住在一起——当然常常是很不舒服地住在一个躯体里”。史蒂文森《化身博士》中的吉基尔博士喝了一种试验用的药剂后身份随意切换,在白天是高大、善良,被人所敬仰的医生,在晚上化身成邪恶的海德先生四处作恶,他终日徘徊在善恶之间,其内心的内疚和犯罪的快感不断冲突,令他饱受折磨。在吉基尔博士的忏悔书中写道:
“我虽然过着双重生活,但我在每一种生活中都是完全真诚的,表里一致的。在公开场合下,我竭尽全意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当我摈弃自制,偷偷地沉溺于羞耻之事时,我已成了另外一个人,不复为我自己了。”
吉基尔一面是严肃认真、事业有成的博士,一面是充满野心、寻欢作乐、不负责任的年轻人。杰基尔博士已成为双重人格的化身和双重人格的代名词,该小说系统地阐释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仁慈与残暴的二元对立。双重人格揭示了人类灵魂深处善与恶二元对立的本质。陀思妥耶夫斯基于 1846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双重人格》塑造了公戈利亚德金这个具有典型双重人格的小人物形象。六六在《蜗居》里通过海藻的口吻写到了双重人格的具体表现—— “也许前一天海藻如贵妇般穿梭于某个酒吧饭馆,而第二天又一身粗布在厨房里做饭。她觉得自己有双重人格."
...........................
第二节 故乡与他乡
在第一节中论述了城乡文化的冲突对双重人格形成的催化作用,在本节城乡文化将成为重点对象进行深入探究。“双生花”的典型文本中人物的成长与生活背景都离不开城市与乡村,纵观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城乡对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明显的矛盾之一。那么,笔者认为“双生花”可看作城市与乡村,现实与未来,故乡与他乡的深层次隐喻。城市与乡村犹如“双生花”一样和谐中充满了斗争,斗争中寻求和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 故乡的逃离者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土地曾经是几千年中国人世代生存的依托。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方式被工业革命的机械化操作所打破,城市的飞速发展将农村远远地抛下,国家政策倾斜于城市使之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教育设施、医疗保障等等,而农村逐渐变得越来越贫穷、落后,城乡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数以亿计的农民逃离故乡来到城市谋求发展,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割舍与叛离。作家们用敏锐的嗅觉,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站在历史的高处用文字展现这一背景下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涵,塑造了无数故乡逃离者的角色。在本文所涉及到的部分小说文本如《我是真的热爱你》中的冷红与冷紫两姐妹从故乡大青庄到星苑市;《蜗居》中的海萍、海藻从老家的小县城通过高考来到大城市上海;张爱玲的《半生缘》中顾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从落后的安徽六安来到上海谋生,那个时候正是新旧社会价值观交错的初始阶段,她们早就意识到城市能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她们中的有些人是自愿离开故乡,而有人则是被迫离开的,无论如何他们离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然而留在城市就一定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吗?从以上所列举的人物不难看出,凡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大城市生活所拥有的资源比没有知识的打工者要广阔,她们有获得美好生活的资本。而小说中这些城市的外来者大多像冷红姐妹一样没有高学历,所以她坦诚地告诉妹妹除了妓女别的她都不会,而冷紫接受了完整的高中教育她可以在城市里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正常的生活;顾曼璐在丧父的情况下为了养活年幼的弟妹选择了当舞女,曼桢则完全不同,她上过大学,在上海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会计、家教的工作,既可以赚钱又体面;郭海藻的学历和能力都比不上姐姐,工作也是高不成低不就,时常抱怨生活,以致于当她遇到能让她锦衣玉食的宋思明时她就沦陷了,心安理得做起了宋的情妇。而姐姐郭海萍毕业于名牌大学,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最后她还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办了外国语学校。
...................................第二章“双生花”之间的关系探析
第一节 你是我的另一半
一、 对血缘关系的认可
中国家庭延续了几千年的宗亲血缘制,血缘关系决定了一大家人的成员范围。对于崇尚和谐的中国人来讲,自古以来主张“家和万事兴”的持家哲学,所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标。这种家庭氛围长大的姐妹从小便懂得了亲情的重要性,尤其是双生子更把对方当做生命中的另一半。
在《蜗居》里郭家两姐妹相处十分融洽,特别是妹妹海藻对姐姐海萍的爱超过了对母亲的爱,以至于她愿意为姐姐做一切事情。
“海藻跟海萍的感情,那真是让海藻为海萍去死都可以。因为,海藻的命就是海萍给的。”
“所以,别说海萍只是要钱,就是要命,海藻也舍得给。”
海藻母亲怀她的时候计划生育正严,海萍幼稚地想要一个弟弟,家人觉得小孩子的话或许可以灵验,于是母亲就冒着丢掉工作的危险生下海藻,因为是女儿家里人大失所望。于是海萍就当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因此海藻觉得自己的命是姐姐给的,而母亲只不过是孕育她的一个工具。这种感恩的心态使得海藻产生了畸形的爱,她愿意为了姐姐的利益付出一切,即便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其次,海藻的出生使得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海藻是妈妈五年没有资格评先进,爸爸降两级工资,外加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被提拔的代价换来的。虽然,牺牲半天,还是个丫头片子。海藻出来的时候,妈妈都哭了。”
...........................
第二节 冰与火的较量
“双生花”之间的斗争仿佛宿命一般将彼此的命运相互缠绕在一起,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不由自主地将“双生花”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无意识地加剧了她们之间的斗争。她们之间的斗争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讲都逃不开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诱因。
一、爱情的囚徒
爱情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
《圣经》记载,耶和华神认为亚当一个人居住在伊甸园太过孤独,于是趁亚当熟睡,用他的肋骨为他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在西方神话中女人成了男性身体的附属品,而并非完整的人。《圣经》的造人神话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使得众多国家的人将此作为压迫妇女的借口,更可怕的是女人自己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观点,于是女人穷尽一生追随男人与爱情,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父权制自建立以来女性就处于弱势地位,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氓》里记载“士之耽兮,有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体现了我国最早时期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英国的拜伦认为“爱情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由此可见女人比男人更看重爱情的思想是跨越地域、种族和时空的限制的,正因为此为爱执着的女子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而在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本中“双生花”反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爱情。
“那两个花儿一样的女子都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并带着这种不可能完满的爱前行。”①纵观“双生花”之间斗争,首要冲突便是姐妹俩爱上同一个男人。《指甲花开》中姨妈柴禾与妈妈柴枝姐妹俩同时爱上了爸爸,爸爸和姨妈柴禾产生了感情,她们的自由恋爱遭到了奶奶的反对,于是姥姥给姨妈另说了一门亲事。一天晚上姐妹俩用指甲花染指甲,柴枝说怕柴禾睡觉乱动会破坏指甲花,于是将柴禾的手捆在床栏上,使得未婚夫老蔡乘机强暴了她,葬送了姨妈和爸爸的爱情。原来这一切都是妈妈和老蔡设计好的,因为妈妈也爱上了爸爸,最终和爸爸成了家,而姨妈的丈夫常常对她家暴,姐妹二人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从此如胶似漆的姐妹关系变得紧张又微妙,两人相处总是充满了隔阂不安。无论是姨妈的伤痛还是母亲的愧疚都是源于爱上了同一个人,妹妹在面对爱情时更加自私一些,不惜牺牲多年的姐妹情谊,相比之下柴禾的隐忍与遭遇更值得同情。#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双生花”模式下的叙事研究 ...............................35
第二节 冰与火的较量
“双生花”之间的斗争仿佛宿命一般将彼此的命运相互缠绕在一起,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不由自主地将“双生花”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无意识地加剧了她们之间的斗争。她们之间的斗争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讲都逃不开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诱因。
一、爱情的囚徒
爱情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
《圣经》记载,耶和华神认为亚当一个人居住在伊甸园太过孤独,于是趁亚当熟睡,用他的肋骨为他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在西方神话中女人成了男性身体的附属品,而并非完整的人。《圣经》的造人神话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使得众多国家的人将此作为压迫妇女的借口,更可怕的是女人自己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观点,于是女人穷尽一生追随男人与爱情,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父权制自建立以来女性就处于弱势地位,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氓》里记载“士之耽兮,有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体现了我国最早时期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英国的拜伦认为“爱情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由此可见女人比男人更看重爱情的思想是跨越地域、种族和时空的限制的,正因为此为爱执着的女子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而在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本中“双生花”反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爱情。
“那两个花儿一样的女子都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并带着这种不可能完满的爱前行。”①纵观“双生花”之间斗争,首要冲突便是姐妹俩爱上同一个男人。《指甲花开》中姨妈柴禾与妈妈柴枝姐妹俩同时爱上了爸爸,爸爸和姨妈柴禾产生了感情,她们的自由恋爱遭到了奶奶的反对,于是姥姥给姨妈另说了一门亲事。一天晚上姐妹俩用指甲花染指甲,柴枝说怕柴禾睡觉乱动会破坏指甲花,于是将柴禾的手捆在床栏上,使得未婚夫老蔡乘机强暴了她,葬送了姨妈和爸爸的爱情。原来这一切都是妈妈和老蔡设计好的,因为妈妈也爱上了爸爸,最终和爸爸成了家,而姨妈的丈夫常常对她家暴,姐妹二人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从此如胶似漆的姐妹关系变得紧张又微妙,两人相处总是充满了隔阂不安。无论是姨妈的伤痛还是母亲的愧疚都是源于爱上了同一个人,妹妹在面对爱情时更加自私一些,不惜牺牲多年的姐妹情谊,相比之下柴禾的隐忍与遭遇更值得同情。#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双生花”模式下的叙事研究 ...............................35
一、互为镜像 ....................................35
二、多元话语阐释 .....................................37
二、人生的虚无与宿命 .........................38
第三章“双生花”模式下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双女主”人物设定
“双女主”的人物设定是指在一部作品里作家在两位女性身上笔墨倾注均等,二人有紧密的联系且有独立完整的人生故事。此种类型的人物设定在小说中并不多见,通常我们所读到的小说有的只有一个明确的主人公。例如《祝福》中的祥林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其次便是男女主人公各一位。例如《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男主人公涓生。《红高粱》中的女主人公九儿,男主人公余占鳌。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双女主”的人物设定在影视作品里比较常见,例如日本电影《情书》里的两位女主人公——渡边博子和女藤井树。法国电影《薇诺尼卡的双重生活》中一个出生法国一个出生波兰,却同名同姓的薇诺尼卡。中国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七月和安生。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影视领域的“双生花”请参考附录表。
“双女主”小说在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在本文所涉及到的小说皆采用此类人物设定。她们是冷红与冷紫,柴禾与柴枝,郭海萍与郭海藻,金文茜与金文萱,贾南风与贾午,乔琳与许妍,林七月和李安生,宋玉莲和宋玉荷。这一对对“双生花”在不同的作家笔下演绎千姿百态的人生故事,带领读者品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双女主”人物的设定模式背后隐含着作家巧妙的构思和她们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些还需要笔者一一来解开。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