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笔者认为道家文化深入到了东君小说的灵魂深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论文对东君笔下的小说进行中国道家文化的阐释。因此,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准备站在道家文化的立场上来看待东君小说与之相通之处,从而给予我们一个阅读东君小说的新立场。
1绪论
1.1东君及其小说创作
东君1974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西乡的一叶舴猛舟上,原名郑晓泉,系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出生于拳师世家,年轻时的理想是做一名拳击手,后来弃武从文,十多岁就迷上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写作上他说他自己算“早慧”,从小学到高中它写过许多半文半白的小说、诗歌。其创作随性自由,也因此被称为自由撰稿人。作为一名拳师的儿子,那么东君为什么会弃武从文呢?关于这个问题,他自己曾说过:“我曾经在一场非正式的拳赛中被人一拳击倒。就因为那一拳,让我回到了文学世界。在文学界,永远不存在谁打败谁这档子事。”东君弃武从文后,他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及诗歌、随笔,著有长篇小说《树巢》和《浮世三记》。若干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花城》、《大家》、《作家》、《收获》、《十月》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并有多部作品入选年度选本。曾获2007年《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奖、2008年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2009年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等。结集作品有《恍兮惚兮》、《东瓯小史》、《某年某月某先生》等。他的第一篇小说《人狗猫》就发表在2000年第2期的《大家》上。虽然东君的创作时限并不长,但是他起点比较高,小说一出手就发表在名刊上,虽然创作数量不多,但是其作品影响甚大。
纵观东君的小说,可以发现他的小说没有直接的去反映现实,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现实世界勾勒出来。“但是,就是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暧昧模糊的故事中,表达了他对世俗世界无边欲望滚滚红尘的批判。他的批判不是审判,而是在不急不躁的讲述中,将人物外部面相和内心世界逐一托出,在对比中表迖了清浊与善恶。”所以毋庸置疑,东君的小说也是反映现实的,他只是把现实隐藏在了身后。从他的小说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老庄的味道,也可以说他的创作是从老庄那里吸取资源。他的作品都颇富探索性,早期明显带有西方现代派的影子,但近年来渐渐退回到自己脚下的土地,向着自己扎根的温州做深度掘进。他有一次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曾说道:“十年间,我写了《拳师之死》、《黑白业》、《听洪素手弹琴》等短篇,渐渐地,也就有人发现我的小说有那么一点老庄的味道,笔记小说的味道,我一直不太喜欢紧贴着现实层面来写。我特别热衷于在小说中构建一个乌托邦,类似于庄子写的那种小国寡民。”同时他的小说还被称为极富“探索性”:跨文体写作,时而荒诞时而写实的故事情节,兼具东方古韵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让人读来不免觉的有几分“怪诞”。
..........................
1.2东君小说研究综述
作为70后的年轻作家,东君创作大概有十多年之久。从2000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人狗猫》开始,东君的小说创作大概主要有两个特征,前期的小说创作主要具有先锋小说的特征,后期逐渐回归传统,在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转型后的东君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一、写古典世界类,其“东欧系列”就是这类的代表,如《东瓯小史之侠隐记》、《东欧小史之异人传》、《东瓯小史之风月谈》;二、写当下世界类:如《听洪素手弹琴》、《苏薏园先生年谱》、《苏静安先生晚年谈话录》、《子虚先生在乌有乡》等。学术界对东君小说的研究也逐渐从个别到全面系统过渡。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研究东君的专著,有的只是一些期刊论文。这些评论文章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东君的小说进行了剖析,但也主要聚焦于作者的语言特色、小说的风格、叙事角度等方面。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陈涛、盂繁华等评论家中。
东君作为70后的一个新生代作家,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对东君的关注和研究有了一些,但是还是十分的匮乏,除了有少量的期刊论文外,没有专门性研究他的著作。在期刊论文中对东君作品的研究主要有:贺仲明在其“叙述的精致人性的探秘——读东君的三篇小说”中对东君小说的叙事技巧进行了研究;胡友峰(2011)在其论文“家族小说的新流变——评东君《树巢》”中对东君的长篇小说《树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东君对家族小说的抒写不同于以往的家族小说;王雪伟(2012)在其期刊论文“‘新冲淡’小说的出现一-论东君的小说创作”中对东君小说的特点的研究,得出了东君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淡”;胡友峰;董婧(2013)在他们的论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行一一东君论”中分析了东君写作特点的转变;刘涛在其论文“从先锋文学到中国传统——东君创作论”中得出了东君的写作特点由先锋转向了传统,大胆的向中国传统寻求资源,这是东君在写作上一个很大的转变。
...............................
2东君小说中的循环回归恩想
2.1小说中的循环思想
事物是发展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在回答事物是怎么样发展的这一问题时,人们就有了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起点出发,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又回到了起点,终点和起点是重合的,这种重合不是指时间和地点的绝对重合,它主要指的是一种状态的重合,或者说是一种重复,这就是所谓的循环论。与循环论相对立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上升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递进论。通过通读《老子》一书,我们不难发现,老子是非常典型的循环论者,他提倡循环回归的思想。他在书中多次谈到这一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远曰反。”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呈环状形循环,也就是说事物从起点出发,经过一个发展过程,最后又回到起点。
在东君的小说中,也体现了他的一种循环思想。如《昆虫记》就体现出了一种“循环”的主题。在这篇小说中,东君以一只非常渺小的跳蚤为描写对象,一只小小的跳蚤刚开始生活在农村的一些畜生的身上,后来又因为不满足或者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跑到了人类的身上,最后随着人类从农村来到了大城市,刚开始,它非常满足于城市的这种生活,但是在这里生活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后,它看到了老学究所受的遭遇,于是它开始怀疑这种生活。此时的跳蚤对城市里的这种人情物态开始产生了厌恶,直到后来它亲眼目睹老学究的夫人把老学究生前最爱的书当成废纸卖掉,然后把老学究的藏书送进废纸堆的时候,这让它想起了老学究,它这时意识到:“人和书的命运竟会如此相似。从小说的表层来看,这描写的是昆虫的生活世界,看似与我们毫无关系,但是作者却在无形的叙事中隐藏了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现状。跳蚤从农村到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了农村,这些阶段其实对应了跳蚤自然意识的觉醒,同时更是它社会意识的觉醒,这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空间循环。在城市生活的阶段表明了跳蚤的社会意识已经成熟。
.............................
2.2回归“自然”返朴归其
道家认为,天道高于人道,这是道家自然主意哲学观的一种体现。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庄子强调“天而不人”,自然在道家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是“道”,但即使这样,它也要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从这里可以看出“自然”在道家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自然”是“道”的本性和存在的状态,也是天地万物的本性和存在状态。那么何为自然?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它是一种状态,或者说它是一种风格,或者又说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但是道家所说的自然除了是指自然万物外,更多的是指一种智慧,一种随心所欲自然而然的状态。老子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朴散为器,以及器亡返朴的变化过程就是道家所谓的自然。因此,道家所谓的道既是指哲学意义上的本体,也是指这种本体的运动或变化的规律。“自然者,无为也。”无为就是无意志、无目的、不加人为的客观存在,老子说的“道法自然”就是指这个意思。在东君的小说中,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这种思想体现得十分明显的。#p#分页标题#e#
道家认为道的本性是“真”和“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朴,在这里指的是还没有加工过的木材。“未加工过的原木与‘道’有相似之处:原木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器具,而‘道’可以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的规律;原木是各种器物的本源,‘道’是各种规律的本源;原木无人工痕迹,道’同样是原始自然的。所以老子用‘朴’来比喻‘道’。道家认为这种自然的状态是最理想的精神境界,希望人们保持原始的自然纯朴的本性。“见素抱朴”希望改变繁华混乱的世风,让每个人变得行为单纯,内心纯朴,使天下“复归于朴”。
................................
3对道家“致虚守静”的追怀..............22
3.1对“人为物役”的批判.............23
3.2对道家“虚静无为”的追求...............27
4东君的社会理想与乌托邦情结..........34
4.1构建“小国寡民”式的理想社会............34
4.2乌托邦的渴望与迷恋...............37
5道家美学与东君小说艺术..............42
5.1从容散淡的作品结构.............42
5.2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44
5道家美学与东君小说艺术
5.1从容散淡的作品结构
一说到小说,我们就会知道,小说主要以故事为主线,以事情的发展起伏作为脉络,这是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而东君的小说颠覆了这个传统,东君在其小说中主要采用了散文化的结构形式,把情节筒单化了,所有的叙述似乎都归于了平淡。他所有的小说也都没有很强的故事性,都是非常平常的生活化叙述,完全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创作小说的,所以东君的小说会给人呈现出一种不像小说的小说。他小说中这种散淡的风格,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由、散淡、简单的文学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是他其对自由生活的一种向往。陈涛在《东君小说的追求》一文中就说到:“东君的小说,追求一种清与淡的境界。”东君对作品和生活的那种自由、散淡、从容的态度,与道家的基本思想是吻合的。
例如《听洪素手弹琴》,这部小说获得了短篇小说奖,但是这部小说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小说在叙事上都非常的平淡。小说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整篇小说呈现的只是舒缓的场景,其对人物的描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掠过。更没有深刻的环境描写,这篇小说无论怎么看都不像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但是当你深刻的去品读作品后,就可以发现这篇小说有着非常深刻的力量源泉。正如施战军所言:“默片一样的叙述,静湖一样的波澜不惊,却沉潜着动人至深的力量。”这是对这篇小说非常到位的评价。“整篇小说营造了平淡从容、起伏舒缓的文本氛围和艺术境界,同时也使得全文如古琴的调子一样明镜飘逸、舒缓安静。”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优秀之处,其获得短篇小说奖也就是毋庸置疑的了。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