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张恨水文学小说的平民意识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41519490018801
  • 日期:2019-04-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文学毕业论文,本文所依持的“平民意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张恨水以普通人的思想意识来表现平民阶层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张恨水描述的是普通人生活的世界。张恨水用平民对生活的感受来描绘平民生活的故事,反映平民的情感,关注他们的生存境况和现实遭遇,“不以高瞻远瞩的启蒙者、引导者的姿态去鞭挞他们的生存,而是用平等的视角和下沉的姿态深入体察他们生存中的艰辛和生活中的“小确幸”(指微笑而确切的幸福),这是“平民意识”最普世性的概念。”

第一章 张恨水小说的平民意识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坎坷生活的特殊经历
《金粉世家》曾有“民国红楼梦”的美誉,这也就说明《金粉世家》不是《红楼梦》,它们之间不仅存在时间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张恨水和曹雪芹的出身、经历的不同。曹雪芹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从此一蹶不振,晚年时期更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经历重大的生活转折,曹雪芹深刻体会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因此对他生活的社会有了更深的见解和领悟。尽管骨子里依旧是充满了才子佳人的情结,但是经历了生活的浮沉使得曹雪芹描绘的才子佳人成了性情中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性格清高、个性乖张的“混世魔王”,这正是曹雪芹与当时封建社会扼杀人性进行斗争的结果。与出身上层的曹雪芹不同,张恨水普通的平民出身使他在以后的小说创作中多为平民说话。张恨水虽然出身小官僚的家庭,但是由于父亲的早逝 17 岁的张恨水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和养家,张恨水经历过艰苦漫长的流浪生活。1914 至 1915 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流浪于武汉、上海、苏州等地,为了生活,先后加入文明进化团和民兴社。这段生活经历,也是张恨水以后的小说中为经常会有戏剧场面描写的重要原因。由于票房的问题,张恨水依旧没法摆脱贫穷的境遇,以至于在生病的情况下,需要将自己的衣服进行典当来购买药材。1917 年春天,在好友郝耕仁的邀请下,张恨水同他一起出发,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外出谋生,这一次谋生行动中他们专门挑选小路前行,在路途中一边卖药一边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受当时战争的影响,他们被迫再次返乡。在一次次失败的旅行中,张恨水更加深刻的体悟到下层平民生活的不容易,为他以后小说的平民意识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坎坷的谋生经历让他正视并且同情平民世界。这样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给了张恨水一个坚定的写作立场,那就是为平民创作。他开始用平民的视野去观察现实世界,并且站在平民的立场去批判这个社会。1934 年,张恨水再一次开启了他的游历,这一次是从北平到西北。通过这次的旅行张恨水在《我的写作生涯》中这样描述过“但我更认识了中国老百姓真有苦的呀,陕甘人的苦,不是华南人所能想象,也不是华北、东北人所能想象……”①一路上的见闻,让张恨水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来张恨水也根据这次的游历创作了《小西天》和《燕归来》这两部小说。张恨水在《写作生涯回忆录》中也这样说过“文字是生活和思想的反映,所以在西北之行以后,我不讳言我的思想完全变了,文字自然也变了。”②这些变化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更加坚定的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更加接近平民、理解平民,小说的创作也更加能够展示平民的生活。
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促使张恨水在描述平民生活时,更多的采用深入其内的体验方式。他仿佛照相机一样对平民的生活进行最真实的描写,不拔高、不伪饰。他和以往全能的小说家带着悲悯和可怜的眼光去描写芸芸众生不同,他是直接以“主人公”的意识去分享他们的生活,他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承受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当张恨水以其中一份子的身份去切身感受平民的现实生存世界,自然也会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寄托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这样张恨水所经历的所有劳苦与奔波、烦恼与苦闷、理想与追求无不渗透在作者所创作的平民人物身上。
..............................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心理定式
张恨水自小深受民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执着的秉承和深切的坚守。张恨水从小接受私塾教育,虽然儿童时期的学习对书本的内容不甚了解,但是长期耳濡目染的文化渲染依旧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张恨水“三观”。张毅说过:“张恨水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家风严谨,极讲礼仪观念和传统道德的旧式家庭里,接受的都是四书五经、传统诗文这样的旧的教育,因此他的旧文学修养极为深厚,这使得张恨水秉承着传统文人的一些气质,因而从传统文人的态度来感知世界。”③张恨水生活在五四运动时期,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多数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严重怀疑,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涌入,使得知识分子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他们想用“民主”、“自由”的思想使百姓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张恨水在这次浪潮中也受到了影响,与前期通俗小说家相比,张恨水的小说在男女平等、追求人性、民主平等、婚姻自由等理念方面有许多现代性话语,他的作品中呈现了前人没有涉及过的新理念。但是,张恨水依旧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写作根基,小说也依旧讲述“才子佳人”的故事。作为传统文人,张恨水在现实的社会中用小说的方式在守旧与创新的交流中实现雅与俗的转变。对于传统文化深沉的爱恋,张恨水小说创作中的思想情感、文本形式都在以改良和创新中国文化为己任,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承传统文化,创造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小说作品。他采取的措施就是改良传统小说,他说过“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上的组织,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正如雅颂之诗,高则高矣,美则美矣,而匹夫匹妇之莫名其妙。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字组织文字,硬灌入这一批人的脑袋。窃不自量,我愿为这班人工作。有人说中国旧章回小说,浩如烟海的东西,它不是现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点写现代事物的小说……”①张恨水因此旧瓶换新酒,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进行融合,通过借鉴新文学写作方法。在《金粉世家》的创作中张恨水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当时的读者,同时张恨水还采用了大量内心独白的描写。这一系列的转变都是张恨水对传统小说地改造,也展现了“平民化”创作方法的“现代化”特征。
...............................

第二章 亲近于普通人生活的描绘与感叹

第一节  行走在“新”“旧”之间的平民人物
作为职业报人,张恨水的一生奔走在全国各地,成名后的张恨水也接触过很多位高权贵的上层名流。但是,张恨水接触更多的还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平民百姓。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平民阶层,这一阶层更多的是和张恨水相仿的平民知识分子。作为小说创作中比重较多的一类群体,这一群体有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他们往往渴望以一种无拘无束的“新人类”来处理周围的人事,但又不可避免的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因此他们游离在新旧不同的时代潮流中,面临着两难取舍的尴尬境地。
一、从佳人到新女性
“五四”作为中国新女性的诞生期,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口号鼓舞着一批女子勇敢地走出了家庭,争取自由。她们敢于突破常规,对封建政治、封建伦理进行抨击和否定。那么何为“新女性”,鲁迅小说《伤逝》里曾经借子君之口这样说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①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在那个时代的小说中比比皆是,张恨水同样给予了深切的思考和高度的关注。冷清秋、落霞等女性人物的不同悲剧命运和情感结局,都呈现着作者在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之间的无奈和彷徨。
冷清秋应该是张恨水小说中较为杰出的新时代女性代表,也是张恨水笔下最具美学意义和认识价值的一位典型平民。她是新旧合璧的典型,在她的身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女性意识有着完美的结合。她虽然出身寒门,但也是“书香门第”之后,从小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既有传统女子的道德操守,容貌秀丽端庄,行为举止落落大方,也有新时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和平等意识。冷清秋才气逼人,在塑造冷清秋这一形象的时候作者可谓不吝溢美之词。她的人品、小楷、诗文都被金诠赞赏,嫁到金家之后,她仍旧坚持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既不打牌,也不学着金家的少奶奶们应酬,整日看书练字,对金家的明争暗斗从来都不参与。在金府里面,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在那样的大家庭里面,她这样的清高孤傲的性格,与金府的热闹繁华格格不入,最后在金燕西的眼中,她的性格就是正经保守、不会变通的女学究。除了具有传统女性的端庄贤淑,德才兼备以外,冷清秋身上还有着很多现代女性的清醒和独立自主的意识。这位新旧结合的现代才女,同时也闪烁着平民思想的光芒。嫁入金家以后,她依旧保持着尊重他人的品性,对金家的下人们也特别照顾。小说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冷清秋给一个丫鬟小囡递了一杯热茶,就是这一普通的行为让小囡非常惶恐,此时的冷清秋这样开导她“我顺手递一杯茶给你喝,你就受折。你不过是穷一点,在我家帮工,又不是晚辈对着长辈,折什么呢?”①几句闲聊,就将冷清秋内心平民意识展露无遗。张恨水特意通过丫鬟之口,将其与整日宣扬平等思想的“新女性”金家二少奶奶进行比较,从而更加体现了冷清秋的的平民意识。小说的此类描写,表现了张恨水对于冷清秋这样一类小人物的认同,他从日常的生活细节着手,刻画了小人物在生活上对于尊严的渴望,对于自由、民主的向往。#p#分页标题#e#
..........................

第二节  以报人的新闻创作方式对应平民的“猎奇心态”
传统章回小说能够吸引读者,主要依靠的是两种表现手段,“一是故事情节的曲折,突出的是其中的‘离奇’;二是人物情感的缠绵,突出的是其中的‘缠绵’。”①张恨水小说能够吸引广大读者,在我看来,与张恨水小说中含沙射影的映射社会热点人事有很大关系。前文提到的张恨水平民意识与张恨水三十多年的报人经历密不可分,同样新闻记者的身份也让张恨水较于常人有更多接触实事动态的机会。前苏联作家波列伏依在《永志不忘——我的记者生涯》中说过:“新闻是联结文学和生活最可靠的桥梁”②关注新闻,发挥重大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也成为张恨水收集素材和创作的标准之一。以新闻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通过吸引读者了解社会事件、引导读者对社会事件的评价,扩大作品对社会的影响,这样的创作方式,既是新闻传播中功能的表现,也是张恨水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③《啼笑因缘》,取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生在北京的两起军阀抢亲的社会新闻:一起是田旅长抢走唱大鼓的漂亮女人高翠兰,被田家父母告发,进而引出一场官司的社会新闻。另外一则是张宗昌抢走两位女子,三日之后“奉还”,以至人人自危的事件。张恨水把这两则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拿过来经过处理之后,形成了《啼笑因缘》中沈凤喜被刘德柱抢去的小说文本。在创作中,张恨水没有单纯的用教条式的口吻进行批判和揭露,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性化的情感因素,构建了曲折复杂的悲情故事,在饶有趣味的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军阀当道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尽管军阀可恶,但是张恨水没有将问题简单化,虽然作者很同情沈凤喜的不幸遭遇但是也没有掩饰她身上爱慕虚荣的性格弱点。这使得小说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有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同时表现出作者对新闻价值选取的深厚功底。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对北京 20 世纪 20 年风俗和黑幕的揭示。小说中除了杨杏园与两个女人的爱情纠葛外,更吸引读者的还有发生在当时社会上的新闻热点,小说中的塑造的很多人物就是当时活跃在中国上层的“才子佳人”。现在的很多研究者已经将事件与人物一一对应起来。例如徐志摩是时文彦、胡适是何达、张宗昌是鲁大昌、陆小曼是余兰痕等等。在当时,很多人买报纸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在当时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好友林徽因、红颜知己陆小曼的三角恋爱关系可是轰动全国的“桃色事件”。普通百姓,对于上流社会的信息获取不及时,但是强烈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想要知道后续事情的发展,张恨水则从新闻的角度给大家娓娓道来,这样的写作模式既时尚又传奇自然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喜爱。离奇的社会轶闻和强烈的情感煽动一直是通俗小说吸引读者的表现方式,张恨水在满足百姓阅读期待的同时,也将社会上的热门事情分享给他们。这样的小说创作一方面满足老百姓的猎奇心态,同时也让每一位平民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不至于与时代脱轨。在那个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信息存在着封闭和滞后的特点。
............................
第三章  小说艺术的平民化的创作特征 ................... 23
第一节 “新章回小说”改良的平民化特色 ....................... 23
第二节 更加接近平民的小说叙述方式:“报人语体” ........................ 25
第四章  张恨水小说平民意识的重要意义 ...................... 30
第一节  小说创作平民意识的文体意义 ....................... 30
第二节  审美价值:通俗文学的现代化品格 ................. 31

第四章  张恨水小说平民意识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小说创作平民意识的文体意义
“五四”时期,大多数的文人都在以“发展新文学,抵制旧文学”的口号来适应时代的潮流时,张恨水却是其中的一个“另类”。他坚持章回体小说的创作,并将“匹夫匹妇”可以接受作为文学创作的宗旨。虽然这样的行为招来了很多人的不满,但是张恨水并没有因此进行改变。“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发展新文学”作为“五四”时期文学的口号,在这种的形式下,形成了一种新旧文化对立的局面。一切以西方的思想、形式呈现的作品都是新的值得推崇的,所有靠近“传统”的都是旧的、都是该抛弃的。当时文人的“极左”思想使得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西化”的怪圈。他们不知道旧瓶可以装新酒,旧的小说形式通过改造也可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由于作家大都不愿意被说成“不摩登”所以在小说创作中忽视了普通平民理解能力,因此他们的作品大都不被平民接受。《春明外史》首战告捷,继而发表的《金粉世家》更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小说典范,《啼笑因缘》也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舞台剧等形式,可谓家喻户晓,这些现象证实了张恨水坚持自我的正确性。虽然小说有着较高的热度,但是在新文学作家的眼中这些不过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不入流作品。张恨水没有在追捧中迷失自我,他意识到章回小说存在的弊端,所以一直在改良的路上。同时也看到了新派小说的问题,他意识到新派小说虽然一切都很前进,但文法组织,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可以读惯的,正如古典音乐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一样。在大多数人对通俗小说嗤之以鼻的时候,张恨水却看到了章回小说在平民百姓中的可接受性,反其道的小说创作拉近张恨水小说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这也是他一直强调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张恨水不仅从为‘匹夫匹妇’服务的受众对象上肯定了章回体小说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从为‘匹夫匹妇’服务的受众对象上认识武侠、言情、历史小说的价值。”①在创作过程中,张恨水就是从满足百姓期待的立场出发进行惩恶扬善,从而塑造浑身“侠气”的人物形象。但是张恨水塑造的这些侠客,多是下层贫民,小说《中原豪侠传》、《剑胆琴心》中,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小说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满足百姓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起到教育民众的作用。从张恨水对小说“侠义”人物的塑造,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推陈出新。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