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法学研究论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015
  • 论文编号:el2022010711522028108
  • 日期:2022-10-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哪里有?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法学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以“合作式司法中的对话——以审前辩护为切入”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二、论文摘要

总体而言,包括控辩协商和被害-加害恢复与和解的“合作式司法”模式,在当今世界已然成为一种变革潮流。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强化认罪协商,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在原有的合意制度之外酝酿新的对话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审前程序处理案件、解决纠纷乃至形成事实的新诉讼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司法合作制度,也即和解与认罪认罚从宽机制,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当前域外诸国“放弃审判制度”方兴未艾之时。然而,不迎合世界潮流并非表明制度的滞后性,只有实践需求才能有效论证变革的必要性。 对此,若从审前程序的辩护样态出发,可以知晓,我国在辩护方与控方的交涉、对话上已有长足的发展,如辩护律师推动形成的纠纷解决、侦查合作、审前诉讼终结,以及伴随其间的“对话”或“交涉”过程,都可以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现。然而,相对于实践的发展形态,当前的制度框架——和解与认罪认罚——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两制度不仅具有外在功能上的不足,也一定程度存在内部的衔接不畅、减让幅度不明确等问题,这是诉讼参与者对话的障碍。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立足实际需求,明晰当前认罪认罚与和解制度存在的内在与外在的痛点,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合理地分析域外经验,由此获得相应的启发。这将明确对话机制的基础所在,也会为实务操作提供更有效、规范的经验借鉴。鉴于此,虽然当前制度存在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贸然移植往往事与愿违,但至少应以开放心态看待制度,认识到其相对于实践需求、域外潮流可能的滞后之处。相应制度的完善或许是审前程序对话的平等性、有效性的有利条件。同时,在我国某些法治较为发达、司法办案与辩护的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先行先试某些域外前沿经验,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综上,本文的主要思路如下。导论部分将对本文的研究制度背景、现有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做一简述。

第一章将分析合作式司法的概念及其制度基础,并明确辩护功能得以发挥的条件。笔者将厘清合作式司法的基本概念,并做好相关的辨析,分析其存在的域内外制度;也将强调“对话”在其中的重要意义及相应形式。其次,本文还将分析在这种合作与对话的环境中,辩护律师在审前具有何种相对优势,具有何种良性条件,为接下来的深入论述打下基础。

第二章聚焦辩护的对话经验。具体而言,将从审前辩护的部分实践案例入手,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新形态,并尽量分析其中的法理构造和产生因素。基于此,笔者还将对实践中的侦查合作、类案特殊性以及相应交涉过程予以梳理。

第三章论述当前和解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局限性。深入讨论辩护实务后,本文将分析现有的和解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实践(尤其是对话与合意达成)的制约因素,包括实践效果层面、内在衔接以及外在功能层面的全面梳理。基于此,将明确对话机制形成的短板何在。

第四和第五章将分别梳理域外经验,并简述社会性因素。具体而言,笔者将对域外相应有利于对话的制度基础予以梳理,既为我国当前对话机制的塑造提供借鉴,也将真正为实务中办案者、辩护律师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或许,在相应时机成熟时,我国亦会开启制度变革的大门。

最后,还将从法律职业的角度,简要归纳对话实践经验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基于此,将有利于我们看清实务中潜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规制的思路。 第五章的最后一节,集中归纳合作式司法中,对话得以有效、平等开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制度层面),展望合作/协同这一模式的发展方向。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具体而言,关于刑事纠纷解决、审前程序改革和审前辩护,域内外均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基础,简述如下。

其一,关于刑事纠纷解决,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其本身概念界定以及基础理论,总体区分了两种基本模式,同时梳理了国内外的制度差异与其相互关系;①国外学者在研究刑事纠纷解决(Criminal Disputes Resolution)时,往往将其纳入恢复性司法、辩诉交易、被害人保护和社区关系维护等语境中,综合讨论其功能定位、制度保障、实践模式等方面的问题,②众多文献还进行了详尽的比较法研究,总结了和解、社区恢复及其他“被害-加害沟通”的经验。

其二,关于审前刑事程序改革,尤其是审前程序的反思。国内研讨多被业已平反“冤假错案”的成因分析所左右,关于刑事诉讼办案的检视和规划,也多围绕冤假错案体现的程序弊端进行,例如何家弘教授的《当今我国刑事司法的十大误区》、《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的实证研究》等文;③另外,关于“以审判为中心”和“认罪认罚从宽”,前者立足传统案件的口供中心、由供到证、侦查中心主义以及办案职权配置、办案机制等问题进行剖析、反思,④后者研究则更为丰富,主要围绕程序的细化完善、量刑建议制度、认罪认罚的制度定位、辩护保障等问题展开。⑤总之,当前研究围绕错案及其成因,以及庭审中心、认罪认罚的改革推进,都针对审前程序改革阐发了观点。

其三,关于审前辩护问题。国内前置化辩护分为理论性和实务性研究,前者主要为提倡保障知情、支持核实人证或有限扩张阅卷权,也有“增益辩护权”的方法规划,以及审前控辩“平等武装”的理论探讨与审前非法证据排除完善的研究;后者实务规划,主要结合辩护实务进行“宏观战略构建”以强化律师“战斗力”的方案,如攻击性辩护、妥协性辩护、协同性对抗和层次化经验……①域外研究则包括了不同的角度,有的从社会学角度归纳律师评估当事人、事实证据等经验,有的着重于律师参与协商,有的则关注律师群体内的差异(如公职律师和私人律师);②其同我国律师辩护的最新形态及其研究的共性较多,不赘述。 总体而言,当前研究的着力点都集中于较为单一的方面,或是律师辩护,或是被害加害的和解,亦或是审前改革问题。然而,审前刑事司法其实是个多元的整体,其互动的主体亦包括了律师、司法办案者和被害-加害方,单一性的研究虽能够细化保障和规制,但无法提供有力的改革思路、理论供给。

四、论文结论

既然是硕士论文后记,还是应从学术本身谈起。 相较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在思考的深度、智识投入量及社会价值等方面都逊色不少,就连 20 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都说,“哲学只剩下了语言分析”,这是由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人文学科传统的何等堕落!作为人文社科的下游学科之一,法学,当然不能摆脱单纯的语言、教义分析的局限性。即便如此,在法学研究内部也还是存在区别。

诉讼法学在法条变动不居、政策导向和体制制约明显的环境中,缺乏民商法、刑法等实体学科的法条研究、规范分析的充足空间,法律解释的实用价值式微,故而在研究方式上容易形成简单的法对策学,在研究内容和结论上倾向于失之于宽或简单化。 作为一名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生,我时常思考: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从何而来?大多数有创新追求的研究者选择了投入刑事证据制度和理论的研究中,这个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历史脉络和解释空间,在实证研究乃至比较法分析上也潜力巨大。

但不容讳言,从我读研期间在刑辩律所、检察院和最高院刑庭的实习经历来看,“证据法研究存在此案与彼岸的巨大鸿沟”绝非是不实之言,证据法理论研究的艰深、庞杂已经超出了实务面貌,也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因此,“生之有涯学海无涯”,我还是选择了关注较多的刑事程序领域,并集中体验和思考刑事审前程序这个实务中较为活跃、重要的阶段。为此,我结合实证考察和理论研究,铺垫了一些前期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合作式司法的主题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过程中,我的初始理解受到了更正。

我逐渐发现,研究领域不能决定研究是否具有深度、取得创新点,甚至研究领域本身也不应被机械地理解。例如,在关注审前程序时,这一已被认罪认罚从宽、侦查中心主义等研究成果覆盖的领域,依然可以发掘出新意:我深入刑辩律所、检察机关考察,获取了一些案例和数据信息,也借鉴了法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思路,对实务和理论的问题予以思考、提炼,并在此过程中深化了理性认识。从实务中提炼问题,并辅之以交叉学科的、法哲学的分析归纳,得以在看似无发展空间的问题上有所得。 但这些思路或方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条理地提供一些新信息给受众,能否在获取的事实中发掘出创新点、提炼为理性认识。那么,我有效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吗?坦率地说没完全实现。由于主客观因素,本文在实践样态的归纳上仍存在宽泛或缺乏条理的问题,在制度展望中也或有偏颇,在理论的抽象上也有待商榷!但我已做了最大努力。至少,在合作式司法的理性认识上,本文并非无所作为。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五、参考文献

1.陈瑞华著:《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2.陈瑞华著:《刑事辩护的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3.陈瑞华著:《刑事辩护的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4.费孝通著:《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5.马明亮著:《协商性司法——一种新的程序主义理念》,法律出版社 2007年版。

6.田文昌、陈瑞华(对话录):《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7.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8.刘绍奎著:《刑事辩护的专业化与精细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9.宋英辉等著:《刑事诉讼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10.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 年版。

11.龙宗智著:《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12.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13.黄东熊著:《刑事诉讼法研究(第三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017 年版。

14.苏力著:《也许正在发生》,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15.左卫民著:《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以上是法学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