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护理论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0
  • 论文字数:1259
  • 论文编号:el2021081914321722765
  • 日期:2021-08-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哪里有?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的文献综述,以“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以 B 市为例”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另一方面,就我国老年群体的整体结构而言,存在失能、半失能以及患有慢性病等情况的老人与空巢老人人群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养老以及医疗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妥善解决。面对老年人口对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迫切需求,我们应该看到,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并不能够彻底实现广大老年群体在养老以及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所以,推动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创造性的把医疗以及养老资源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的提供给老年群体,这是将来我国养老领域必然的发展方向。
目前学术界关于医养结合的探索和研究大多针对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专门针对中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型城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多。基于此,本文选取中部地区中型城市 B 市为研究对象,围绕 B 市现阶段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情况展开分析和探究。与此同时,基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 B 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中展开有关调查,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并进行比较研究。基于以上分析和调研,本文从下述几个部分展开具体论述:
第一章内容为导论。重点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有关研究方法和思路,同时说明存在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内容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先是围绕健康老龄化、长期护理以及医养结合等相关概念的含义做出了具体解释和说明;接下来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具体包含积极老龄化理论、福利多元理论以及需求层次理论。第三章从实施背景、发展现状、两种主要发展模式等方面阐述医养结合在 B 市的实践情况。第四章是对比分析部分。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从成本、优劣势、服务需求、意愿等多个角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这两种主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其共性和差异性。第五章是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完善对策。在前文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并指出当前 B 市医养结合模式具备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不足,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养老模式一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属于相互补充的关系,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灵活进行选择。同时指出 B 市当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医养结合服务成本较高、医养结合服务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特点,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养结合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医养结合服务、针优化政策保障降低医养结合成本、加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建议,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形成技术、资源、政策融合的健康促进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因为各个国家老年群体的数量以及规模并不一样,并且各国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而部分发达国家在有关照护服务和医疗护理方面的改革工作起步比较早,同时其开展改革工作的重点在于给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国外围绕“医”和“养”这两类资源的融合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研究和尝试,多年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措施方面都做出了优秀的成绩,积累了丰厚的成果。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围绕国外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一)关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的相关制度的研究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政府有关福利部门制定并实行了关于老年群体的长期照护制度,其中蕴含的是能够同时实现老年人在日常护理以及医疗照看方面存在的双重需求的新思路,这一举措从制度层面上给广大老年群体享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Toner(2009)指出这一制度的目标对象应该是那些完全无法生活自理以及生活半自理的老年人,需要给他们供应包括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以及康复训练等在内的一系列与医疗照看有关的服务。除此之外,他还指出这一制度必须重点着眼于保障老年群体应有的尊严,需要结合老年群体对于具体医疗照看服务需求程度的差别,将其划分成患病治疗康复服务、日常生活护理服务还有娱乐生活护理三种类型,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提供精细化服务①;Bravell(2013)认为在落实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时,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必须事先设计出科学高效的服务内容,由此保证在给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服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产生服务重复以及服务欠缺的情况②。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长期照护保险提出了两大典型观点:Jones 等(1997)指出长期照护保险针对的重点目标对象是那些因为年纪、家庭以及别的一些因素而导致自身完全失能或半完全失能的老年群体,其中纳入保险内容的服务方式重点涵盖了家庭医疗护理、机构医疗护理还有别的一些护理,从而实现降低老人及其家庭生活压力与负担的目标③;Black(2004)则指出长期照护保险的重点目标对象是那些需要长期居住在疗养院(Nursing Home)或者是需要家庭医疗护理的老年人,属于一种根据一定比例给其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费用的补偿性保险①。
(二)关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的实践研究
Grone(2002)指出系统照料是把包括疾病预防、患病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所有环节的服务项目都整合在一个体系当中,根据老年人所处环节的差异而更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模式②;Thomas(2015)指出系统照料通常涵盖了横向协调以及纵向协调两个模块,其中横向协调指的是可以给老年群体供应医疗服务的不同机构间进行资源的共享与融合,而纵向协调指的是在给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的过程中,不同机构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实现具体服务项目由单纯的照料向最终长期照护融合的转变③。
Ohwa 等(2012)在进行长期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日本政府实行的长期照顾制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供求不均衡的矛盾,而且进行长期照护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方面较为生疏,专业水平比较差,因此必须加快强化机构有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④;Shirasawa(2015)认为长期照护制度若是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必须有效处理好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投资力度,其二是专业人才的供给,同时他还指出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其中,而且他设计提出了有关人才培育的具体建议和对策⑤;Steedena(2013)提出因为长期照料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参与的机构以及团体比较杂乱,在不同机构以及团体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因此必须大力推动多个机构以及团体的融合进程⑥;Mahiben(2015)指出长期照料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困难和多种问题,其中,在内部缺少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医护人员,并且实际执行程序比较繁琐;而外部则存在老年群体理念发生变化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问题与阻碍,因此必须针对来源于内部以及外部的一系列有关因素展开有效的协调与处置,然而这势必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⑦。
(三)关于长期护理制度配套设施的研究
Francisco Grimaldo 设计和建立了一个目标对象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的模拟系统,这样的智能化平台可以围绕老年人的偏好以及社会能力等要素展开科学准确的评估,从而可以给医护人员制定决策带来一定的参考①;HyunsooLee 研究和建造了以老年人空间行为特点为基础的服务型智能卧室,其中的系统能够给老年群体提供三种类型的服务,即有效解决老年群体存在的睡眠问题、准确控制室内环境条件和要素、给老年群体提供娱乐休闲设施②。
二、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提升,老龄化趋势也日益严峻,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医疗层面以及养老层面的资源,从整体上给广大老年群体提供综合性的生活照料以及医疗护理服务,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这一模式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本部分将围绕国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梳理:
(一)关于医养结合的必要性的研究
沙卓娃、蔺刚等(2020)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面前,推出和发展医养结合的模式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以及有效解决广大老年群体医疗保健问题的一个必然选择③;王挺(2020)认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在养老和健康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④;黄佳豪、孟昉(2014)对于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家庭结构的演变、养老机构对于医疗服务需求大以及医疗资源调配不均衡等情况和问题进行细致研究之后,指出加快推动发展医养结合是创新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康庄大道⑤。就市场的供需情况而言,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行不但能够实现广大老年群体特别是存在失能、半失能、失智以及身患慢性疾病等情况的特殊老年群体在医养方面存在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有力强化对于医疗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加快推动医养资源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
伴随着政府不断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全国范围内各个主要试点城市对于“医养结合”模式加快进行落实,国内的专家学者们立足于各地试点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重点提出了下述几种途径:就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而言,袁晓航(2013)以失能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从养老机构的角度出发研究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具体建议和对策,和传统养老机构单纯增设医疗服务不同,他认为养老机构应当组织建立医疗供给机构,在内部对其提供服务在医疗机构提供养老照料服务方面①;周霖、李莉等(2021)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的供应,认为应当在医院内部组织成立专门的医养科室,同时需要安排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人员、护理人员还有生活照料人员,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老年人在医疗照护方面存在的需求②;刘芳芳(2020)指出推动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必须以政府部门制定的顶层设计为前提,持续发挥政策主导性,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③。
就养老和医疗这两类机构的合作而言,樊红敏等(2020)认为应当以老年群体存在的多样化需求为切入点,有效调配和融合当前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医疗和养老两类资源,促使二者签订有关协议并开展深度合作,在两者之间增加相应的“通道”,同时分别进行日常生活照护以及疾病诊疗等多方面服务的供应④;唐志红(2017)认为应当运用多种形式展开合作,从而让养老和医疗机构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消除“医”“养”之间存在的明确界限,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医养结合”服务的供应⑤。
(三)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
祁峰等(2017)以公共物品的角度为出发点,围绕医养结合型机构具有的属性进行深入挖掘,他指出医养结合型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准公共物品,并且具备非竞争性的特征⑥;同春芬等(2017)提出进行资源互换所具有的意义重点是要根据二者对于这一资源的需求程度,养老机构与医疗部门二者之间的彼此融合是针对有关资源需求互换的体现,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系统能够满足各个利益相关方最本质的需要⑦;李韶莹、王霞等(2020)认为目前医养结合机构存在上层政策不完善、护理人才缺乏、筹措机制不合理、医保报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⑧;冯玉莹(2020)以抽样调查为方法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展开了创新模式的研究⑨;高海珍(2014)以北京市的 M 与 J 养老中心为案例对象,围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展开了细致的研究⑩;王晓晓等(2020)聚焦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公私合作模式开展研究①;俞进(2020)指出,以往的家庭养老形式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己经无法实现当前广大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由于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可以很好的实现广大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因而面临着光明的前景,将来势必会发展成社会上主流的养老模式②;郑研辉、郝晓宁(2021)指出,老年群体通常存在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而机构养老一般提供的都是比较程序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没有个性化的服务,因此缺乏人情味。和机构养老模式比起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给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从而使得服务过程充满人情味③。
(四)关于医养结合难点的研究
李杰(2014)在其发表的文章《青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问题研究》当中,对于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际经验做出总结,他认为青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与不足,例如护理保险范围受限、护理保险基金缺乏资金来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准入门槛比较僵化、缺少护理人员以及质量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等④;孟颖颖(2016)在其发表的文章《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当中指出我国普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关键障碍和问题为有关主管部门职权交叠、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定位不准确以及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等,他提出应当厘清当前的管理机制、增加服务供给途径、对服务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以及组织构建高度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团队,借助于这些举措能够有效的处理存在的问题和障碍⑤;陈俊峰、王硕(2016)在其所发表的文章《城市“医养结合”型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合肥市为例》当中明确提出当前合肥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存在管理秩序混乱、医疗养老两方面的资源融合不畅、队伍建设落后、面临医保政策瓶颈以及养老群体等级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⑥。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板
2.论文结论
一、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
老人在两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之间进行选择,通常会受到包括年龄、配偶健在与否、收入水平、儿女数量以及自理能力等在内的多重因素影响。如,选择社区养老方式的老人年龄小于机构养老老人,可能是因为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在身体状况方面相对健康程度较低,自理能力更差,需要选择服务更专业更细致,照料更周到的养老机构;配偶健在的老人较丧偶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养老,可能是因为丧偶老人因为缺乏共同生活伴侣导致的孤独感,更倾向于选择老年人入住比较多,文娱活动相对比较丰富的机构;低收入群体相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会更加偏好社区养老,原因在于机构养老需要付出的成本远高于社区养老,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很大程度上要考量收入水平:儿女越多的老年人越偏好社区养老,其原因在于儿女越多,能够对老人进行日常照料的人手越多,会更倾向于离家近方便照料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而子女个数越少,照顾老人的人手就越少,会更倾向于选择机构来进行照料。同时,基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不同的特点,老年人会根据自身的年龄、收入、自理能力、配偶健在情况、子女数量等具体情况进行有倾向的选择。因此,两种医养结合模式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都应同时发展,才能构建更为合理科学全面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有效实现各类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二、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
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丰富和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首先期望的养老模式来看,接受问卷调查的 300位老年人中,虽然有 45.33%左右,也就是将近一半的老年人倾向传统的居家养老,但也有将近一半的老年人可以接受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种医养结合模式;另一方面,从对医养结合服务的具体需求看,接受调查的 300 位老年人中,54%左右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最主要的需求还是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这两大块,不过统计结果也显示,老年人对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占一定的比例。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在基础生活的到保证后,老年人对较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有期望,不仅包含基础的疾病医疗需要还想得到包含精神慰藉、交流、娱乐等方面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与追求,整体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因此,在今后的医养结合体系建设中,应该在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方面增强医养结合服务的针对性和丰富性。
三、医养结合服务成本较高
前面章节的分析中针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成本分别做了对比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入住机构的大部分老年人花费都在 3000元以上,这笔费用是相对比较高的;选择社区养老的大部分老年人花费都在 1500元以下,相对比较低。但是,根据对接受调查的 300 位老年人的月收入情况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月收入集中在 3000 元以下这个档次。按照这个情况来看,大部分老年人承担机构养老是相当困难的,即使费用相对低廉的社区养老,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特别是目前的医保报销政策方面,老人在“医”的状态下,能够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带来的福利,按照各种诊疗项目规定的比例完成医保报销,然而处于“养”的状态下,涉及到的治疗、护理相关费用,是无法报销的。然而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长期护理这一块是亟需却又负担沉重的资源。现有的医保报销政策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元化的医养需求。社会医疗保险对于医养结合服务能够发挥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当前青岛等城市己经开展了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2012 年青岛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构建完成了城镇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借助于对基本医保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基金的比例做出合理的变动来进行融资,包括残疾、半失能以及失能等在内的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参保老人首先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估手续,一旦结果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因为医护需要而发生的医疗与护理费用能够享受由护理保险代为支付的优惠,从而相当于减少甚至免除了相关费用。
四、医养结合服务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医养结合”属于一种极具创新元素的全新养老服务,要保证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除了经济上的物质支持,还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当前 B 市内有关老年服务的专业人才不足,服务队伍专业素质较低。据前文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社区养老,专业护理人才的缺乏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专业人才更加匮乏。B 市目前的大环境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加上待遇低,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缺乏一批年轻、专业、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都过硬的护理队伍,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一方面,在我国虽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开设有关老年护理专业的课程,但各大高等院校对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的重视程度较低,所培育的相关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有关事老年人护理的工作,不仅社会认同感低,而且工作任务繁重,社会福利及薪资待遇低,所以高校毕业生或相关社会人才大都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易造成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板
3.参考文献
[1]陈俊峰,王硕.城市“医养结合”型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一以合肥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6(6):92-97
[2]樊红敏,王轲.新时代养老服务创新驱动因素、障碍及路径[J].社会政策研究,2020(4):26-37
[3]冯玉莹.中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24):5325-5328
[4]高海珍.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下医养结合养老方式初探:以北京市 M 与 J 养老中心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31-33[5]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63-68
[6]李杰.青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8):74-80
[7]李韶莹,王霞,张寒冰,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报,2020(5):81-83
[8] 李钕铃 ,叶先宝 .构建 社 区“ 医 养结 合 ”的养老 模式 [J].行政 与法,2016,No.212(04):45-48
[9]刘芳芳.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医养结合模式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6):31-32
[10]刘雪明,陈沁.积极老龄化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井冈山大学社科版,2019,40(3):75-83
[11]孟颖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经济纵横,2016(7):98-102
[12]祁峰,祁丙观.我国医养融合型机构养老服务的制约因素及推进思路[J].经济纵横,2017(1):82-85
[13]沙卓娃、蔺刚.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一一基于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40(11):818-822
[14]孙漫丽.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65-70[15]孙兴美.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的城市老年人学习需求及其教育政策意义[D].江南大学,2015:101-106[16]唐志红,于卫华等.医养
以上是护理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