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的文献综述,以“资源依赖视角下儿童社工机构的发展及行动策略研究——以江西省T机构为例”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政治论文文献综述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2018年民政部设立专门的儿童福利司以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近些年来我国出台的各种儿童相关政策,都意味着我国对于儿童的越发关注,儿童福利体系也在逐渐完善。从2006年中共中央在会议上提出要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始,相关政策便陆续出台以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与积极参与儿童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认为专业社会工作在儿童服务领域中不可或缺,对社会工作参与儿童工作予以了较大肯定。
T机构是江西省N巿首家市级民办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并聚焦儿童保护。在2016年的全国留守儿童摸底排查中,江西省的留守儿童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因此江西省的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受到了全国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T机构作为N市最早一批的专业儿童社工机构,在环境条件并不优越的条件之下是如何发展至今,其发展历程如何?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状况如何?如何获取多方资源并成为省域范围内的核心儿童社工机构?
本研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访谈法、观察法收集资料,以归纳法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对机构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资源状态以及行动策略展开全程性的深入研究。根据T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及资源获取策略的阶段性差异,结合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将T机构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至2015年为初创期,基于专业的资源探索阶段,行为策略包括通过专业实践关注儿童群体、政策机遇以获合法身份、资源探索后聚焦儿童,该阶段由于资源联系弱,资源匮乏,资源依赖性弱;2015年至2017年为成长期,是基于立场的资源获取阶段,行为策略包括配合获权力资源、明辨获稳妥资源、助推获非正式资源,该阶段资源聚集,资源依赖性较强;2017年至今为成熟期,是基于理念的资源转化阶段,行为策略包括项目成效影响资源持有者的认知转变、项目支持以搭建儿童保护网络、机构的主动性调适资源依赖状态,该阶段资源丰富,资源依赖性强但逐渐转向资源互依状态。最后,对机构发展历程中的行动策略进行总结,即探索资源的原始策略、获取资源的根本策略、转化资源的技巧策略,并提出对儿童社工机构发展的启示,对机构资源获取能力,效力与效率对机构发展的影响以及机构与其所处环境中的行动主体之间共生性依赖关系何以形成进行了讨论。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结合以上文献能够发现,现阶段对于儿童社工机构发展的研究不多,即使是社工机构发展的相关研究,也多是在探索机构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与政府互动时的行为策略。包括在资源依赖视角下,也是用于探索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资源状态的研究会更加普遍。相较之下,更加全面地探索机构与不同主体之间的资源依赖状况以及相应的行动策略的研究会少一些,同时再加入历史的视角,从纵向去看机构的整体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资源状况及获取资源的行动策略的则更少。但是通过呈现机构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状态及行动策略,对于当下正处于发展中并处在类似境地的机构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将尝试探索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发展不同阶段,机构的资源状态以及相应的行动策略。
四、论文结论
4.1.1 初创期:探索资源的原始策略
初创期的机构的资源基础主要是专业资源、受众资源和政府资源。专业资源缘起于机构初始团队背景,即江西C大的社会工作系师生队伍,而机构负责人D先生也是初创团队成员之一。专业资源在机构的发展过程中的根基性资源,参与了机构发展的全过程。而专业资源在其中发挥的最主要的作用有以下三点:首先,机构负责人D先生的个人专业素养。D先生在其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地开展专业实践,并且在校期间就已经奠定了从事儿童事业的初心;其次,高校团队的专业服务。初创团队在外部环境艰难的条件下能够坚持服务先行,而正是这个阶段所垫底的服务基础积累了充足的受众基础,从而得到了政府对团队以及儿童社会.工作的关注;最后,师资的全程依靠。高校团队在机构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变换,而师资队伍从机构初创到如今都是一路陪伴,在机构发展过程中不断为提供专业指导和明晰发展方向。受众资源积淀于该阶段,通过机构初创团队的服务,为机构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机构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的有力之声。政府资源伊始于初创阶段,主要是在该阶段,通过师资得以与政府进行初步互动,并且让政府知晓机构的存在,通过团队的服务及其成效,成功吸引了政府的关注,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初步建立。在该阶段机构对外界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弱,是因为机构与外界资源的联系弱,联系弱就无法谈依赖与否。
在该阶段机构主要是对政府资源进行了探索。在我国的结构背景之下,政府资源是攸关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机构的合法性获得以及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手政府资源的影响,因此在该阶段的原始策略是基于专业资源对服务先行策略。该行动策略具体是基于上述提到的三项专业资源先行展开儿童专业服务,在该阶段机构没有任何其他的资源基础,完全是通过高校院系所能链接到的有限资源进行服务的探索,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当前困境儿童情况、政府对困境儿童的关注情况以及政府在社工机构开展专业服务的态度,基本上就是在探索政府对于社工机构开展儿童专业服务的看法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这个阶段的探索服务后能够发现,当地困境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面临较大困境,同时政府想作为但不知如何作为,而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政府基本上没有概念,但基于高校师资背景,也是抱着好奇的态度在观望服务成效。
4.1.2 成长期:获取资源的根本策略
成长期的机构的资源基础主要是政府资源、NGO资源和行业资源。政府资源在经过初创期的探索之后,资源逐渐开始向机构聚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政策环境推动,国家及地方对困境儿童问题越发关注,并且强调社工机构参与儿童服务的角色重要性,并鼓励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立并提供专业服务;其次,政府购买服务增多,服务增多说明机构所能获取的政府资源也就更多,机构服务的专业性以及机构与政府关系的初步建立,在机会竞争上略有优势;最后,政府认可的资源递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省外资源进入当地时,政府会倾向于将资源链接给其认可的专业机构,而机构在作为其认可的专业机构,相应的资源则也会更向机构聚集。NGO资源主要是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而该资源的到来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递送,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的。INGO提供的技术支持对于机构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机构在儿童服务领域的专业性,提升了儿童保护理念和儿童工作技术。行业资源是指其他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机构关系资源,主要是机构间的关系建立能够促使其进一步对专业及行业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相互学习和促进。在该阶段机构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而外部资源对机构资源的依赖性较弱,因此呈现出非对称性依赖的状态,尤其对政府资源的依赖。这种状态的长期延续并不利于机构的发展,但是在机构发展的成长期,却又是必然要经历这样的资源依赖过程,其原因最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大国家、小社会”的结构背景,政府与机构在机构的发展过程中的权力就是不等的,而在该阶段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调适这种状态。
在该阶段机构主要是获取上述三类资源,而获取资源并不仅仅是在该阶段所要做的,因此获取资源的行动策略是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项:首先,接收政府所投递的“橄榄枝”,上文也有提到政府资源对于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当政府主动将资源递送到机构时,机构选择接收政府所递送的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构就完全失去了自主性接收政府的投喂,而只是在当前有限的资源里,在不违背机构使命与价值伦理的前提下,选择接收资源以维持机构的生存。另外,顺应政策环境开展服务,通过政策解读获取政策福利和回避政策打击。其次,选择性获取生产者资源,在这部分谈论策略的基础是在机构发展的全过程中的行动策略,因此将资源扩充为生产者资源而非INGO资源。根据Rhodes政策网络分类模型,将中国社会组织环境中的主体分为了政策社群、政府间网络、专业网络、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其中,生产者网络特性包括行动者数目不固定、有限程度的水平相互依赖、提供生产者利益,而在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中,生产者网络参与主体主要是指社会组织、提供非营利活动资金支持的企业等机构,包括企业、基金会等。而在这里借用生产者网络的概念,用来讨论环境中的生产者资源,即生产者网络参与主体所提供的资源。选择性获取生产者资源的行动策略主要是指要考虑生产者资源持有者的背景情况,尤其是政治背景,而这种考虑大多数发生在境外的生产者资源。生产者资源的优势在于其理念技术的先进性和资金充沛性;劣势在于所受限制较多,灵活性较弱。行业资源的获取策略主要是通过机构本身的主动性加强与不同地区的社工机构之间的互动,由此来增强同行伙伴之间的相互支持。
4.1.3 成熟期:转化资源的技巧策略
成熟期的机构的资源基础与成长期的资源基础类似,但是资源状态发展了一定变化。政府资源、生产者资源和行业资源在该阶段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但是资源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机构对自身结构与业务范围进行了一定调整,而这种调整是在增加机构的内在稳定性,而这也意味着机构与其外部资源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趋于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下降。
在该阶段机构主要是对资源进行转化,首先,通过机构本身的影响力对外部资源持有者的理念进行转化,增强外部资源持有者的儿童保护理念和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由此进一步地肯定机构的角色与服务。通过转化后的外部资源将会更加贴合机构使命与专业理念,从而能够降低机构与外部资源之间的不稳定因素,从而保持资源的稳定性。其次,将外部环境中获取的不稳定资源逐渐转化成组织内部的相对稳定资源。机构主要是通过开展培训项目的方式让儿童社工机构的理念与服务专业性有所提升,同时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让省域内儿童社工机构的互动加强,联系紧密,形成儿童保护网络,使机构获得有力的同伴支持。最后,机构通过主动学习并分析政治话语,理解政治逻辑以更好地解读政策与政治环境,从而能够享受及时享受到政策福利与避免政策打击,也能够更好地与政府、生产者网络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机构主动尝试调整业务范围也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并且让机构在业务上能够进一步让外部资源对机构产生专业依赖,由此使得机构具有话语权和独立性。
五、参考文献
[1]陈为雷:《从关系研究到行动策略研究——--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1期,第228-240页。
[2]〕邓雅莉、王金红:《中国NGO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广东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例》,《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89-97页。
[3]范菁、王立红:《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问题》,《劳动保障世界》2018年第27期,第27-28页。
[4]冯元:《儿童心理虐待行为过程与社会工作干预策略—--基于一个儿童受虐案例的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第117-126页。
[5]高威威、姚云云:《“全能化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发展的逻辑悖论与实践倾向~—基于郑州市六家社工机构的调查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4期,第82-91页。
[6]何艳玲、周晓峰、张鹏举:《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1期,第48-54页。
[7]贺连辉、陈涛:《我国社区儿童保护和服务机制发展新走向》,《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第111-119页。
[8]胡林荣、刘冰峰:《谈组织发展中的生态学意识》,《商业时代》2009年第10期,第38-39页。
[9]黄生林、余晓敏、裘菊红:《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实证研究--以浙江为样本》,《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年第6期,第86-92页。
[10]江华、张建民、周莹:《利益契合: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以行业组织政策参与为案例》,《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3期,第136-152页。
[11]姜微、薛在兴:《论从机构救助到社区为本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建设》,《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27-32页。
[12]敬乂嘉:《社会服务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研究---一个基于地方改革实践的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5期,第5-25页。
[13]康晓光:《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73-89页。
[14]李爱民:《我国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探析》,《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38-42页。
文献综述怎么写
以上是政治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