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献综述,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通过对大量现有文献的调研,是对相关专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述评,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综述之综是综合的意思,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综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比较全面地反映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并指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评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文献综述是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础。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提高文献检索和资料积累的能力;
2.为科研选题及科研活动打好基础;
3.通过写作过程,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4.有助于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科学决策。
三、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另一种是“小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四、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
为毕业专题做基础准备而写的文献综述,只需研究8~10篇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再进行高度的总结、概述、分析就可以了,但不要出现摘要的堆积。写文献综述的一般程序为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1.选题
毕业专题的选题通常是比较明确的,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往往由指导教师根据其科研状况确定。
2.搜集阅读文献
文献综述选题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相关的文献。搜集文献的方法很多,如专著和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最常用的方法是检索法,因为搜索到的资料更广更全。
通过对搜集到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的高低。在阅读文献时,要学会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3.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注重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相对而言,文献综述的格式更加多样化,但总的来说,都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等四个部分。
第一步:按上述四部分撰写文献综述的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第二步:写前言部分。前言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第三步:写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但无论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其中,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的引用和评述是最为重要的。
第四步:写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相类似,此部分是对全文主题进行的扼要总结,有研究经验的作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五步:记录参考文献。通常放在文末,且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准确无误。
五、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通常,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只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文献综述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的。
2.必须引用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文献。应该舍去文献中观点雷同,可靠性或科学性又缺少代表性的文献。
3.必须忠实原文献的内容。在评论分析文献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必须有参考文献项。有时,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参考文献,而且,参考文献必须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六、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要求
1.字数通常控制在4000~6000左右(不同的学校的老师也许要求的字数不同)。
2.以评述为主,不简单罗列文献。
3.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主题)、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参考文献通常控制在中文15~20篇,英文20篇左右。文献要新,最好是近5年的,近3年的文献最好占50~80%。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做准备的,建议写成漏斗状结构的文章,即“研究进展如何,问题在哪里,怎么找方向”。
七、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
1.题目
1.1 结果式论文标题的格式为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或(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
1.2 方法式论文标题的格式为Methods for … Progress。
1.3 其它格式,不固定。
2.摘要
常用句型为“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关键词
选取能代表整篇综述意义的3~5个词语。应符合相关主题词标准。象研究、进展等比较宽泛的词就不适宜做关键词。
4.前言
4.1 前言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概念和定义;主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选择此专题的目的、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前言常用的句型为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在于…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正文
5.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p#分页标题#e#
5.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5.3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5.4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5 常用句型为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结语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