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献综述?
科研人员应该都听说过文献综述,甚至见到过不少的文献综述,但究竟什么是文献综述呢?简单来说,文献综述就是只采用文献法写作的学术论文。详细来说,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思考,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不是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文献综述的分类与结构组成
根据涉及的领域大小,文献综述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一类是较为微观的,这类综述可以涉及到相当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算法,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 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比较好读好懂。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然而,欲深入课题的研究,则希望能有后一类的综述为自己鸣锣开道,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于是只好旁证博引,由自己来完成该课题的综述。当写学位论文时,我们要写的也就是这类结合自己研究课题而写就的综述。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5个部分:
(1) 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 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 当前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原因。
(4) 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 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难的是第4和第5。难在哪里呢?当你对一个领域分析不深入,就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前人的肩膀”、出发点、研究的立足点、自己可能的突破等等。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
写好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学会收集最相关的资料,而不是海量搜集,陷入文献的泥淖。那么如何收集有用的资料呢?下面介绍三个技巧: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
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
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
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论文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给大家推荐NoteExpress和Mendley这两个软件,他们是文献检索和管理方面的神器。(注:Mendeley是一款开源软件,下载更方便)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