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与洞经音乐性质综述相关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92918061917865
  • 日期:2018-09-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献综述,供大家参考。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众多民族创造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艺术形式,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壮丽画卷增添了诸多绚丽的色彩,成为中华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无论是悠扬动听的民歌,还是让人如痴如醉的傣族舞蹈以及音色柔和甜美的葫芦丝,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人惊叹的是,在内地大部分地区已经失传的洞经音乐至今仍广泛流行于云南境内,尤其在昆明汉族、大理白族以及丽江纳西族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所谓“洞经”,是指洞真――上清经系统的《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本(1168―1246年的南宋传本)与十卷本(元代四川道士卫琪注本),简称《大洞仙经》或《洞经》.(1)“洞经音乐”则是以谈演诵唱《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作为主要活动内容而得名.目前学界大多认为它创立于南宋时期以文昌信仰著名的四川梓潼,至明朝永乐年间,洞经音乐由四川梓潼传入云南大理,此后又由大理传至云南各地.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洞经音乐在云南极为盛行,至抗战时期渐趋衰落.自1979年开始,在政府文化部门的领导下,经过音乐界、宗教界等大批专家学者的深入调查研究,濒临灭绝的洞经音乐才有幸重获生机.
 
当代学者对洞经音乐的考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2),此后中断了二十年.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洞经音乐这一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论文和著作,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洞经音乐的起源、流变、现状、功能、曲目、表演形式以及洞经音乐的美学特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外,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洞经音乐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与深化人们对洞经音乐的认识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那么,“洞经音乐”(3)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乐种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界见仁见智,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对洞经音乐性质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视洞经音乐为“道教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洞经音乐具有道教性质”、“洞经音乐与道教音乐关系密切”等观点,是学界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雷宏安、彭幼山《云南洞经音乐试探》(4)和曾维加、蔡钊《道教洞经音乐漫谈》(5)二文者皆认为洞经音乐是道教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锋《漫谈大理洞经音乐》(6)和罗明辉《道教音乐研究综述》(7)也认为洞经音乐具有道教性质.张育英《纳西洞经古乐与道教音乐》(8)一文则从洞经音乐的名称、洞经音乐的组织形式“洞经会”的性质、所用曲目及音乐风格等方面阐述了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洞经音乐与道教音乐关系密切”的多方面理由.首先,从名称上来看,“洞经”二字是道教的惯用术语,洞经音乐很明显就具有道教属性.其次,从洞经音乐的组织形式――“洞经会”来看,其宗教属性是道教,主要体现在:(1)洞经会崇奉的神灵,有95%以上是道教神灵;(2)各洞经会在其所建造的宫观庙宇的门窗梁柱上刻绘有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道教图案,宫内墙壁上也有道教故事的绘画;(3)洞经会在做会时,人们念诵的是道教经典和道教“圣诰”,如《文昌大洞仙经》、《五斗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元始天王诰》、《灵宝天尊诰》、《太上老君诰》等道教“圣诰”;(4)洞经会在文昌圣诞、关圣圣诞、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等道教纪念日里,都要办会;家庭做寿、求子、祈福、消灾、丧事超度等活动,也谈演洞经音乐.第三,从洞经古乐的曲目名称上来看,大多是以道教为主体的传统音乐曲目,如《八卦》(《紫微八卦舞》)即是唐玄宗自创的道曲,在《道藏》中就有记载.最后,从洞经音乐的风格来看,许多学者认为“整个音乐情绪、音乐语言,都透着道家哲学思想、道家风骨、道家情调”(9).作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阐述,对大多数学者所持“洞经音乐与道教音乐关系密切”的观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