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献综述,供大家参考。
一、学校特色的概念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特色”一词包含“独特”和“出色”两层含义。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特色”就是事物表现的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风格。古人曰:“事物之独特胜处曰特色”。根据这种理解,所谓“特色”也就是某事物呈现其与众不同而且特别优异之处方可称之为具有特色,“特色”的本质在于“独特”和“优质”两个方面。
二、“学校特色”的核心内涵
关于“学校特色”概念的学术研究发端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此,许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学校特色即独特说。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从“特色”的“独特”和“出色”两层含义入手,将特色理解为优质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主张从“独特”和“出色”两个方面来理解学校特色的概念。其中,“独特”强调学校在办学风格、办学风貌方面与同类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性,而“出色”强调的是学校在办学效益方面与同类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优质性。王宗敏在《对办学特色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一文中强调,学校特色就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优质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⑴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学者在《解读办学特色》中指出“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中根据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等,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和传统,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具有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风貌、优良的办学特征,而不是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它表现为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校风、学风、师资水平、学科专业、制度规范、教学与研究方式,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学生。”
与之持质疑观点的是北师大高鸿源学者,他在《对学校特色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指出:“学校特色建设不一定要与别人比较,如果老在“我们学校发展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特色”方面费心思,就本末倒置了,甚至可能阻碍特色的建设。从现实来看,一所中小学的办学特色很难绝对与别的学校不同,因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任务和内容趋同,办学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大限制,在特色建设内容上的不同只能是相对的,不同之处多是在项目活动的细节或者发展的深度上有所差别。企业发展中差异化战略从竞争角度考虑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之说,对于中小学的特色建设来说,这句话改成
“我需我有,我精我特”可能更合适。根据这个意思,学校的特色就是根据学校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把项目做好,只要把适合学校需要的项目做细、做深、做持久、有实效,特色就会产生。因此,学校选择与别的学校内容不同的项目可以创造特色,学习别人的特色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借“他山之石”促自己发展。一句话,学校特色的核心含义可以理解为“校本、精细、实效、突出”。”
2.学校特色即个性说。由于特色本身包含着独特和个性的含义,因而王宗敏在《对办学特色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将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个性,即学校在较长期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格。北师大钱志亮学者指出办学特色表现为“特殊性或个性”。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王伟学者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结构、条件与状态”一文中指出“特色确实包含着特和个性化的涵义,但如果将学校特色简单地理解为学校的独特个性,不仅没能抓住“优质”这一学校特色的本质规定性,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人们在实践中单纯去追逐一种“标新立异”的办学行为,而忽视了学校内在品质的真正提升和整体发展目标的达成,甚至会滋生办学自由化的消极倾向。”
3.学校特色即文化模式说。由于学校特色的精神实质在于学校独特的文化模式,因而郑金洲在“办学特色之文化阐释”一文中从文化的角度,将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个性化学校文化模式。也有学者将学校特色进行划分,其中一个典型的类型就是学校文化的特色,并列举了以此为特色的学校如有基于地域特点的文化特色,如沿海地区学校的教育国际化特色,农村学校为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服务的特色;有基于历史特点的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特点提炼凝聚到学校文化中来形成的特色;有基于教育对象特点的文化特色,如学生来源于多个国家的多元文化的国际学校,以民工子弟为主体的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特色。更有学者指出“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核心就是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任何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围绕特色创建主题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凝炼校园精神所彰显出来的激励功能反作用于特色建设。”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彭钢学者就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形成进行了论述,指出“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整体表现”。各种学校特色都具有自身各自不同的学校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在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都印染上了深深的痕迹。这种观点帮助人们认识到了学校在谋求特色发展中的深层内涵,有益于人们从更为整体和深刻的层面上去关注学校的特色发展。但是,王伟学者指出“这种观点也容易使人们忙于建构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模式,以一种新颖的文化模式的建构而遮蔽或模糊了学校办学中各种鲜活、生动、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学校片面地追求表面的模式认同,最终损害了学校的实际办学效果。”
三、学校特色的类型
关于学校特色的类型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划分,其中张华东把学校的办学特色分成四类包括“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价值取向上的特色(如北京市一师附小的“快乐教育”、史学小学的“和谐教育”);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如体制改革试点校、九年一贯制试验校、小班化教育实验校等);在文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特色(如国学文化教育特色);在物质环境、校容校貌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如山村小学、寄宿制小学)。
北师大钱志亮学者将学校特色划分为三个方面即:体现于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上的特色如办学思想特色、教育目标特色;体现于教育教学上的特色如教育内容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教学方法特色、教研教改特色;体现于管理上的特色如办学体制特色、管理制度特色、管理风格特色。
学者孙孔懿在“学校特色的类型与品位”文章中将学校特色的类型细化为5个方面如体现于办学上的特色如办学方向、办学模式特色等;体现于教育上的特色如创立崭新的教育模式;体现于教学上的特色如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造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学科;体现于课外活动上的特色;体现于管理上的特色如管理观念上的特色、管理制度上的特色、管理行为上的特色等等。
关于学校特色类型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基层学校在确立特色项目时对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少走弯路,所以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首先我认为基层学校特色都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形成的,受自身理论水平的制约,很难在办学思想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其次张华东学者将物质环境和校容校貌建设也列为特色的一个类型,笔者颇不认同。学校特色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教育对象上,校容校貌和物质环境的建设只能是为学校特色建设服务的,只能是作为一种手段出现,而不能算是一种特色类型。纵观基层学校的特色,大多是以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为特色的,笔者以为这种更适合基层学校的特色建设,且教育教学特色建设能更好、更直接作用在教育对象上,培养出色、富有个性的学生,这也是我们建设学校特色的归宿。
四、如何建设学校特色
在如何建设学校特色方面,很多学者和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p#分页标题#e#
1.学校特色建设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
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特色的核心在于一定的教育思想,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特色,其内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特色就是办学者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思想的生动反映”。陈静在如何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把学校办成特色学校的讨论中谈到“办学特色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是非常认同的,笔者也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没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学校的办学特色就会失去灵魂。
2.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丁时辉学者在“关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中强调“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核心就是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任何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围绕特色创建主题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凝炼校园精神所彰显出来的激励功能反作用于特色建设。”
3.取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特色发展的若干案例,成功的学校多是依托社区的背景和条件,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各方面加强交往与合作,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社区教育资源,同时又积极参与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知识、智力支持,形成了学校与社区的水乳交融关系。学校特色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反之,形成学校特色则能更好的吸引政府的关注,吸收社会资金,从而进一步办出特色,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更是如此。
4.打造尖端项目,并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
纵观许多特色学校,往往都是从优势项目开始的。优势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优质性,能够逐渐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持续扩散,进而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进而上升到理论和文化层次。校长要分析研究,弄清哪些是自己的优势项目,有什么条件实现,然后组织力量找准切入点实施。
学校要形成突出的相对稳定的统领全局的特色项目,特色项目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本校优势和潜能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单项性特色,它在同类学校中有明显的优势。学校统领全局的特色项目既是特色学校的表征,也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因此,创建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选定十分重要,它既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决定学校最后能否形成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品质、生存条件和发展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校长、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与学校的独特个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特色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是体现特色、评价特色的重要指标。
5.打造有特色的教师群体
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特色建设要靠特色教师来实现。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6.找准时机和切入点
在具体的做法方面,有学者认为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有六种:传统发扬式、弊端针对式、借机发挥式、空白填补式、困境奋起式和理想验证式。
纵观学校特色建设中的诸多举措,使笔者深受启发。但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如人文特点,环境特点、历史发展等等,因此特色建设中的诸多举措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的方向和值得借鉴的工作方式,但具体的适合自身特色建设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同时不断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造福孩子,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