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对于本研究中出现的“掌握专业知识”以及“造福社会”这两个内在动机,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举办方及教练员可以通过课程内容设置方便来进行改善及增强。
1 问题的提出
1.4.2有关少林功夫的研究
1.4.2.1 少林功夫的历史进程
有关少林功夫起源的说法目前尚未统一,有学者认为目前少林寺的起源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南北朝说,隋唐说以及元明说[1]。在南北朝说中,达摩的出现是整个少林起源 的核心内容,但这种说法并经不起历史学的考究。隋唐说是民间对少林功夫起源较为普遍的认识。隋唐时期,朝局动荡,社会环境不稳定,一些少林寺僧人开始习练一些动作以维护寺院的安宁,并逐渐将单一的动作编排成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下,少林功夫经过战争和动乱的洗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明朝时期,少林寺僧人曾加入明军参与镇压起义,明朝中后期,少林寺僧人参与海上抵御倭寇战争,并声名远扬[3]。也有学者认为少林功夫的起源应以北魏时期禅武合一为界限[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少林功夫是在历史进程中长期积累和演变的结果,既受佛教中国这一外在文化进程的影响,也是禅拳合一这一内在文化因素的直接产物[5]。
少林功夫在中华民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社会因素发展缓慢。国内军阀乱战,少林寺藏经阁、大雄宝殿等建筑被烧毁,导致少林寺众多经书典籍被烧毁。文化大革命期间,少林寺经书文物被毁。社会的变革使少林寺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少林寺僧人仍坚持修禅修武,这才使少林功夫延续至今并得以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采用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为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将“少林功夫”、“文化传播”、“少林功夫段品制”、“成人学习”、“成人教育”、“成人学习动机”等关键词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河南大学图书馆、SSCI、Troy University Library、EBSCO等数据库中进行中文及英文文献进行搜索,并将所得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阅读、分类及分析。此外,本研究中的部分参考文献包含已出版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类图书。
2.2.2 问卷调查法
在本研究中,问卷调查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将结合以往各类相关研究中的调查问卷,以达到从多个维度客观全面地对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问卷所用的主要量表方法为“李克特量表法”。李克特量表是以其发明者Rensis Likert的名字命名,是调查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衡量响应的方法。在回答李克特量表时,参与访问者会在一系列陈述的同意-不同意量表上指定他们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
李克特量表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以下集中原因造成答案失真的情况。集中趋势偏差,是指在靠前的问题上,人们会为后期问题留出空间以做出更强的回答。这种预期会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影响特别不好的偏差,因为它的影响在整个测试中并不统一,并且无法通过简单的全面标准化来纠正。默认偏见,是指受试者并非处于自己的意愿去高度同意问卷中所提出的陈述,多出现于儿童、发育障碍者、老年人及弱势群体中。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少林功夫段品制发展概述
少林功夫段品制按照少林拳中的洪拳、炮拳、罗汉拳等几大类别中遴选了九套传播广泛、具有代表性的拳种,按照难易程度递增的顺序将这九套拳中的经典动作拆分出来,形成不一样的招法,并将这些招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精要套路,再将这些套路分别作为不同等级的拳术技术标准。少林功夫段品制分段位、品阶以及包含在品阶内的荣誉品阶,其中段位和品阶皆分为九级。为推动全人类身体康健水平,满足海内外广大少林功夫业余爱好者习练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段品制在编创中加入了“段位”。“段”指得是阶段,其主要目标人群为初步接触并学习少林功夫的广大爱好者。技术内容由手法、步法、腿法、身形等少林功夫基本功组成,分为一到九段,一段、二段、三段为初段位,四段、五段、六段为中段位,七段、八段、九段为高段位,其主要技术考评形式是演练。品阶的面向人群为专业习练少林功夫的人群,“品”指得是品质、品德,其技术考评内容在演练的基础上加入了少林格斗的内容。在品阶中,一品、二品、三品为初品阶,其获得者被授予“拳士”称号;四品、五品、六品为中阶,其获得者被授予“拳师”称号;七品、八品、九品为高品阶,其获得者分别被授予“名师”、“大师”、以及“宗师”称号。段位和品阶的晋升都有严格的理论和技术考评标准,申请人考核成功后,由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评机构颁发授予相对应证书、徽章、腰带与服装。
2018年10月22日,少林寺方面委托河南大学研制《少林功夫段品制》项目,主要项目内容包括《少林功夫段品制》文件制定、《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编写》、《少林功夫段品制推广方案》等研究任务。少林功夫段品制是嵩山少林寺指定的一项评价习练者少林功夫水平的等级制度,力求通过标准化的少林功夫段品制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少林功夫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推动少林功夫的传播,引导少林功夫习练者通过升段晋品,循序渐进的了解和掌握少林功夫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达到科学健身、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1]。
3.2 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学员参与动机分析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本研究选择通过进行克隆巴赫(Cronbach)α系数对该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在探索性研究中,当信度系数达到0.70时,则可以认为该量表或问卷达到了内部一致性。检测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量表中的五个维度均实现了内部一致性,α系数均高于0.90,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5。以上数据说明本次调查问卷具有非常理想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4 结论与建议
4.2建议
对动机的研究不仅可以理清人们的参与动机,同时也有利于根据研究结果对参与者的参与动机进行多方位的干预,从而达到促进更多的人参与进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中。本研究提供建议的主要侧重点为:(1)为丰富授课内容,除教授技巧和套路外,可加强对相关背景知识及少林文化的内容,满足学员对求知的需求。(2)引导其内在学习动机的产生。(3)加强学员间互动,满足学员间社交需求,加强学员间联系。(4)改善劣势,抵御威胁。
4.2.1内在动机的满足与加强
对于本研究中出现的“掌握专业知识”以及“造福社会”这两个内在动机,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举办方及教练员可以通过课程内容设置方便来进行改善及增强。 在教学内容方面,按照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和其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参与者继续学习的意向。在教学过程中对技术的教授应该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动作难度,使习练者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掌握学习技能的成就感,也可以感受到挑战性。注重教授动作的实用性以及对背景知识的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教学内容及技巧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调整和提升,培养参与者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尤为重要。通过对参与者的激励以加强其内在感知,削弱外在环境对习练者的制约影响。
在教学完成后,授课者应与习练者沟通,给其反馈学习成果。使习练者了解自己的程度、不足、侧重点以及目前学习进度,并辅助不断制订新的目标,鼓励参与者不断挑战自己。此外,对于不同层次的习练者,应有不同层次的目标设置。
综上,提高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参与度内在动机的具体策略可以总结为增强自信心,培养正确学习态度、合理安排课程资源,设立合适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刺激新动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