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哪里有?笔者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和常规训练对动感单车运动中腰腹部及股四头肌的肌肉贡献率都具有增加的作用,但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腰腹部肌群增加更为明显,常规训练对股四头肌增加较为显著。 (2)坐姿骑行时,腰腹部肌群激活增加对下肢肌肉的影响较小;在站姿时,腰腹部肌群激活程度增加,下肢肌群有减少的趋势。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可以使核心区肌群在站姿骑行过程中的肌肉贡献率明显增加,稳定核心部位,加强人体运动链结构,为肢体创造支点,使其达到更好的控制躯干以及力量传导的作用。
1 研究综述
1.1 动感单车运动
1.1.1 动感单车运动的简介
动感单车运动起源于美国,英文为 SPINNING[2]。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由美国的乔治·约翰尼创立的。在 20 世纪 90 年代传入我国,是在室内进行团体训练的运动。动感单车运动将健身运动在室内的集体环境中进行,结合了听觉和视觉等效果,同时有着激情的音乐以及活力十足的氛围,趣味性很强,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弥补了独自运动时的乏味等一系列缺点,在健身人群中广受欢迎。但它与普通自行车不一样的是,动感单车可以根据骑行者的个人身体情况进行调节,也可以根据自身素质来调节车身的阻力。在进行动感单车锻炼的时候,不仅会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更能给人起到减压的作用,因此深受健身人群的喜爱。
1.1.2 动感单车动作概述
在动感单车运动之前应先调节单车器械,主要为根据自身情况对车座和车把进行调节。当自身的髂骨和单车坐鞍处于同一高度时作为车座的合适高度。动感单车的车把调节要高于车座 10cm 左右,同时也要考虑车座与车把之间的距离,最合适的距离是小臂加手掌的长度。车把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动感单车的车把过低会导致自己的肩关节、胳膊以及腕关节的负重增加;车把的位置过高也会使上身过度挺直,会弱化核心区肌群的用力,这会需要腿部肌肉来弥补核心肌群的力量。
在动感单车运动中有着多种骑行姿势。比如坐立姿态、前倾姿态、站立姿态等。坐立骑行姿态的要求为双手握住车把,胳膊自然伸直,肘关节略微弯曲;肩部不要紧张,目视前方,上体略微前倾,重心位于车座上。前倾姿态大多数用在速度骑行,动作要求为身体前倾,与地面的角度大约 45 度左右,身体重心下降,大约为肚脐位置。双手放于三把位处,手腕略微紧张,肘部弯曲,头正目视前下方,核心收紧。腿部放松,进行蹬踏。注意身体起伏不要过大,身体不要晃动。站立姿势动作要求为:双脚踩在踏板上,身体呈站立姿势。目视前方,微收下颚。注意肘关节要略微弯曲,腕关节放松用力握于车把。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起动阶段肌电指标比较
3.1.1 坐姿起动阶段肌肉贡献率比较
3.1.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肌肉贡献率
本研究选取的表面肌电指标为肌肉积分肌电值的贡献率与肌肉激活时序。肌肉贡献率是一块肌肉的积分肌电值所占测试时间段内所有测试肌肉积分肌电值总和的百分比,相对地更直观反映肌肉的参与度,此指标为相对指标[55]。肌肉的激活时序反映着在一个技术动作中所测试的各个肌肉放电顺序的先后,对运动技术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由表 4 可知,在坐姿起动阶段时,在实验前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此阶段的肌肉贡献率处于同一水平,符合实验要求。
4 讨论
4.1 起动阶段肌电指标变化分析
4.1.1 坐姿起动阶段肌肉贡献率变化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坐姿骑行起动阶段,实验后腹式呼吸训练干预组与常规训练组的肌肉贡献率的大小顺序没有改变,依旧是股外侧肌的肌肉贡献率最大,腹直肌的贡献率最小。通过 10 周的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实验组在实验后较实验前腹直肌、腹外斜肌、腰部竖脊肌的肌肉贡献率明显增加。而经过 10 周的常规训练对照组前后虽然腰腹部肌肉贡献率较实验前均得到增加,但是并没出现明显的差异。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腹直肌、腹外斜肌的肌肉贡献率发生了显著性差异,其余肌肉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
因此可知,在坐姿起动阶段,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主要差异是在腰腹部肌群,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通过腹式呼吸会引起腰腹部核心肌群的激活程度的增加,导致腰腹部肌肉的肌肉贡献率有明显的提高,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余肌群的肌肉贡献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在坐姿起动阶段,身体有座椅的支撑,身体更加稳定,所以腰腹力量对下肢肌肉的影响较小,导致腰腹激活程度的增加对其他肌肉的影响不大。
4.2 稳定骑行阶段肌电指标变化分析
4.2.1 坐姿骑行阶段肌肉贡献率变化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后在坐姿 50W 骑行时,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中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贡献率有显著性增加,常规训练组实验后各肌肉贡献率变化不明显,实验后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的腹直肌与腹外斜肌的肌肉贡献率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说明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较常规训练组对腹直肌和腹外斜肌有显著性提高。在坐姿 100W 时,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中腹直肌、腹外斜、股外侧肌肌肉贡献率有显著性提高,常规训练组中股外侧肌有显著性提高,但两组之间只有腹直肌和腹外斜肌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坐姿 150W时,腹式呼吸干预组实验后腹直肌、腹外斜肌、股直肌有显著性提高,常规训练组实验后股外侧肌肌肉贡献率有显著性提高,实验后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的腹直肌与腹外斜肌的肌肉贡献率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说明在坐姿骑行时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腹直肌和腹外斜肌有明显提高。
综上可知,在坐姿骑行阶段,低负荷时,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腹部肌肉出现了提高,常规训练组各肌肉贡献率无明显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与常规训练对下肢股四头肌的肌肉贡献率均有明显提高,说明在骑行运动中股四头肌是主要发力肌群之一,所以经过 10 周训练后两组中股四头肌的发力更加明显。在坐姿骑行时,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的差异主要是在腹部前侧肌群,其余肌群无明显差异。Jo Mcrae 指出骑行运动中出现下背部疼痛,归根到底是肌肉发展不平衡导致的[65]。腹式呼吸干预组实验后腹直肌和腹外斜肌有明显提高,腹部肌肉的增加,使背部肌肉与腹部肌肉发力更加平衡,从而降低背部疼痛的风险。骑行时在较高强度下,弱化的核心会引起不佳的姿态,腹式呼吸干预训练组在骑行中通过呼吸来调节腹内压,提高核心区的刚性,这更有利于上半身骑行姿势的稳定。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和常规训练对动感单车运动中腰腹部及股四头肌的肌肉贡献率都具有增加的作用,但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腰腹部肌群增加更为明显,常规训练对股四头肌增加较为显著。
(2)坐姿骑行时,腰腹部肌群激活增加对下肢肌肉的影响较小;在站姿时,腰腹部肌群激活程度增加,下肢肌群有减少的趋势。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可以使核心区肌群在站姿骑行过程中的肌肉贡献率明显增加,稳定核心部位,加强人体运动链结构,为肢体创造支点,使其达到更好的控制躯干以及力量传导的作用。
(3)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核心区腰腹部肌肉贡献率有明显提高,常规训练组只是腰部竖脊肌明显增加,腹部肌肉贡献率增加不明显。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可以使腹部肌肉的激活程度增加,以减少背部运动损伤的发生。
(4)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可以对核心区腰腹部肌群预先激活,常规训练组以下肢率先激活为主。通过呼吸引导核心肌群的预先激活,可使其在前馈控制和动作准备阶段中迅速的建立良好身体姿势,同时在动作阶段建立正确的发力顺序,完善动作技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