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体育论文,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现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育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时期,而大三、大四学年体育课程停止;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足球、排球和篮球,而网球、跆拳道等项目较少,学生选择项目较少;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以传统评价方式为主,对体育成绩给予重视,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关注,需要引起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男女比例失调;课时压力大。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公共体育课程、公共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公共体育宣传以及师资与建设。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性与多样性特征,表现在选修体育课和分班/接触多媒体课件情况/学生与老师互动/老师推送的视频/运动APP推送和学生在线评价六方面;大部分对于多媒体课件、推荐APP的满意度略低。主要通过新媒体宣传、新媒体新闻和新媒体互动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活动的开展。当前,各高校均开展了以制作和使用PPT为主的新媒体培训活动,创建有官方媒体平台,部分学校还组建有新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提升对新媒体应用能力。通过调查发现,疫情下,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要求下,各高校都应用新媒体开展了线上教学,形式包括QQ群、云课堂、钉钉、慕课、腾讯会议等平台,最为广泛的是钉钉。因此,该论文结合高校公共体育在课程设置、体育场馆设施、体育教师、课外活动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作为题目研究新媒体运用于高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
1绪论
该论文以”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作为题目,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利于弥补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工作中运用现状的不足,提高新媒体下高校公共体育工作的发展。二是有助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工作发展的内容构建和方法创新。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事态的方式,使得高校公共体育工作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发展方式。新媒体环境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传播主体之间较强的互动性,为高校公共体育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后,从传播学视角来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工作发展遇到的难题提出建议,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公共体育工作过程中运用新媒体积极性、主动性与有效性方面的作用。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新媒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视,新媒体已经开始在体育领域得到应用,通过新媒体推动了体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在高校公共体育中运动AP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探讨了高校公共体育发展对策与措施。众多学者以高校体育工作的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切入点,研究了新媒体与APP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展开的相关研究还不深入,也不全面,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研究中。没有结合新媒体的硬件软件等问题来进行研究,还有体育教师对于新媒体技能培训方面的缺失,导致新媒体技术在体育中的运用不够完善。随着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的运用,广大学者充分肯定了其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的价值,强调了新媒体在高校体育工作过程中的运用趋势。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第一,河南省高校现阶段体育必修课的安排上,部分学校不能满足要求,部分高校没有安排体育选修课。由于体育教学通常在室外进行,容易受到天气等影响,影响了体育课的时间。第二,现阶段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大一年级的基础体育课取消,适当设置了体育选项课。尽管体育选项课的增设基于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然而主要是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竞技类的体育项目,网球、跆拳道等也比较多,缺乏具有趣味性的小众体育项目,影响了大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考核体系中,占比重最大的评价指标是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尽管具有客观公正性,但是没有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采用统一标准,不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有效评价,由此会影响部分体育基础水平差的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大学生人数众多,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体育教师教学压力大,影响了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第五,在对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调查中,篮球、羽毛球及乒乓球等球类是男女学生普遍较为喜欢的项目,男生和女生喜欢的项目差异较大,喜欢游泳、网球及武术项目则较少。由此表明,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喜爱程度发展潜能,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显著提升,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应该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以河南省8所高校多少学生为调查对象。其次,在研究内容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认识高校各类型、各领域公共体育工作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方式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解决措施,而且提出了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工作中的发展策略,是对理论内容的丰富。
体育论文格式范文
2.2研究方法
依据研究的需要,遵循问卷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本文选取了8所省属重点高校的学生来调查研究其新媒体在公共体育运用现状。针对8所高校的学生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到其参与公共体育活动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新媒体、新媒体在学校体育的使用方式、新媒体在学校体育的使用效果与新媒体在学校体育的发展建议等,为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为确保问卷内容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将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教授的意见,并对问卷的内容、结构进行效度检验。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排除无效因子,保证本课题调查问卷的有效度。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对其信度进行检验。对30名调查对象进行实名发放,并在14天后对其进行再发放,计算出相关系数r为0.812,符合问卷系数水平。这反映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状况,可以获取精确的调查结果。选择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所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对公共体育运用新媒体情况的分析。本文对高校的选择考虑了”211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范类院校、农业类高校、省属重点高校等,尽可能地使收集的数据更加全面,更加具有代表性。利用2020年6月的时间,完成了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问卷采取匿名调查的方式作答,按照每所学校100份问卷,一共发放了800份问卷,回收748份,有效问卷为606份,有效回收率为81%,能够准确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首先,从新媒体环境的角度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研究,是高校体育课程紧跟时代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所处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环境对高校体育课程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影响,从新媒体角度对高校公共体育进行研究,符合课程发展与时俱进的要求,同时也扩展了课程理论研究的视角。
2研究对象与方法....................................................................................................................17
2.1研究对象....................................................................................................................17
2.2研究方法....................................................................................................................17
3研究结果与分析...................................................................................................................19
3.1河南省高校现阶段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19
3.2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中的运用现状....................................................................23
3.3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44
3.4解决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运用的措施................................................................48
4结论与建议...........................................................................................................................51
4.1结论............................................................................................................................51
4.2建议............................................................................................................................52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高校现阶段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实际上就是深度解析教学目标,基于个体处于不同时期对于运动需求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优化,从而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高效发展。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现阶段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对运动技能教学给予重视,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主线是大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有关的运动技能、关键运动技术等。随着我国新课标的不断实施,河南省高校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重视”以人为本“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由表3-1可以看出,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不断改革,对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调整,把”健康第一“作为公共体育教学基本指导思想,对终身体育下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的指导,结合大学生体育发展的需求与教学环境,形成的体育教学的有关内容,通常是将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体育竞赛相关内容等向学生进行传授。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尽管规范了高校体育课的内容,然而没有细化相关内容。笔者调查了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如表3-2所示。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大一年级的基础体育课取消,适当设置了体育选项课。尽管体育选项课的增设基于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然而主要是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竞技类的体育项目,网球、跆拳道等也比较多,缺乏具有趣味性的小众体育项目,影响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认为借助于新媒体丰富的资源,通过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拓展运动项目,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热情。
学生问卷效度检验
3.2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中的运用现状
如图2所示,对于在线选课和分班系统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分别占22.43%和56.8%,说明大部分学生比较满意学校提供的在线选课和分班体系;对于多媒体课件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分别占18.11%和30.25%,反映出体育教师有待进一步创新多媒体课件设计方式,提供课件创作质量;对于教师互动效果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分别占30.04%和45.27%,说明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与体育教师在新媒体中的交流价值;对于体育教师在社群平台上推送影音信息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分别占40.12%和50.21%,说明体育教师在平台中提供的影音信息对于辅助学生学习具有良好效果;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推荐运动APP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分别占24.07%和32.72%,说明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特征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针对性的运动APP,并加强对学生APP应用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发挥其在辅助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价值;对于在线课程评价系统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分别占42.39%和50.21%,说明大部分学生比较满意在线评教体系。总体来说,学生对于在线选课和分班系统、在线互动行为、在线推送的影音作品、在线评价系统满意度比较高,对于多媒体课件、推荐APP的满意度略低,有待进一步创新新媒体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方式。通过对8所高校走访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所有的学校都设计有网上选课系统和自动分班机制,学生可以根据选课制度、个人兴趣,自主地选择喜欢的体育课程,随后由网络系统对各门课程进行分班,形成一系列临时班级,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选课的便捷性与效率性,提高公共体育课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面是郑州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网上选课目录和要求。
......
4结论与建议
疫情期间各高校安排学生体育线上练习内容主要是占地面积下,和专项相结合,和科目有关的技能、技术占60.9%;拉伸练习占51.6%;体能训练占44.7%。各高校线上体育教学时间在40分钟左右。整体上而言,学生对疫情期间体育线上教学比较认可。4.1.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体育教学对新媒体应用较少;新媒体应用于体育宣传相对落后;新媒体应用停留在初级阶段;新媒体应用缺乏系统策划。4.2建议4.2.1各个学校鼓励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积极使用新媒体创新公共体育工作方式,包括为其提供额外课时量、经费支持、精神鼓励、成果宣传,选择一些成功的影音视频案例、网络授课案例、微课程教学案例,作为学习、借鉴对象。4.2.2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必须形成常态化的新媒体应用机制,有规律、有节奏、有计划地应用新媒体。每一项宣传工作均要准确把握宣传对象特征,设定明确的宣传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整合选择和使用新媒体手段,制定宣传计划,实现不同媒介优势互补。4.2.3学校需要以”课程“和”工作内容“为导向,为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新媒体培训活动,制定详细的新媒体培训计划,设置一些前沿性、高水平的培训内容,安排实践性、操作性环节。4.2.4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活动将表现出新媒体成为支撑公共体育工作核心力量、新媒体将会被整合应用于公共体育活动、新媒体培训和应用将被制度性加以规范三方面趋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