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范文在哪里找?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生活方式逐步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转变。为保障身体健康,促进身心愉悦,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给体育场馆的建造创造契机。同时,体育场馆除了满足居民日常运动需求外,还是举办赛事、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展示城市建设形象的“利器”,基于体育场馆的积极作用,场馆建设也逐步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其不但要面对国内同类企业的竞争,还要应对国内企业带来的挑战。是否能建造出一流的体育场馆,关系到一个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决定了建筑企业是否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深入探究体育场馆建设项目问题,对促进建筑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篇关于体育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体育论文范文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通过比对体育教育专业与高中新课标制定的课程内容,发现两者之间的课程内容契合程度较高,且专业课程涵盖了高中大部分课程。其中专业课程中体能类与健康类课程的设置较少,院校是否通过其他课程予以弥补值得继续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为个案,通过对教师访谈、学生问卷以及实地观察,发现当前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亟需完善。本科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不均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健康行为缺失,体育品德的养成途径单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领导小组或负责部门应尽快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普及,对专业的课程设置予以微调。研讨具体课程设置,调整部分课程内容,例如增减,替换某些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前沿性与时效性;建议陕西师范大学注重学生的课程质量评价与反馈,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学生体育品德,以监督指导为主要手段完善本科生行为养,以实际需求为主要导向,以国际视野培养多元化体育教育人才。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选题背景
1.2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选题目的
1.2.2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1.1概念厘清
2.1.2国外现状
2.1.3国内现状
2.2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2.2.1概念厘清
2.2.2国外现状
2.2.3国内现状
2.3文献述评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问卷调查法
3.2.3数理统计法
3.2.4专家访谈法
3.2.5实地考察法
3.2.6个案研究法
3.2.7比较研究法
4分析与讨论
4.1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4.1.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发展
4.1.2不同类型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4.1.3体育教育专业与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对比
4.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分析
4.2.1课程设置分析
4.2.2课程反馈分析
4.2.3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分析
4.3调整与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讨论
4.3.1调整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4.3.2调整与优化的设想
4.3.3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模板构建
4.3.4优化实施对策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范文二:基于阶段转变模型的哈尔滨市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
4.1.1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五个阶段中,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整体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特征,锻炼没有赋予行动,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低,锻炼态度有待于转变。4.1.2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五个阶段人数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于女生。4.1.3干预手段对准备阶段大学生的影响是有效的。对照组干预前后准备阶段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干预前后准备阶段变化明显,行动阶段呈正向上升趋势。4.1.4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的锻炼态度整体情况不乐观。其中行为意向、行为习惯得分最低,而行为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以及主观体验得分逐渐增加。4.1.5干预手段对体育锻炼态度的转变是有效的。其中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主观标准等6个维度上的效果是明显的;在行为习惯和行为控制感等两个维度上的效果不显著。4.1.6干预手段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主观标准维度上对男生和女生实验组的干预效果都是有效的,其中在行为认知维度上只对女生的干预效果显著。不同性别相比,干预除了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效果无差异外,其他7个维度都出现显著性,对男生组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要好于女生组。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应循序渐进的进行,在准备阶段应注重运动量的问题,主要以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改变其锻炼态度,加深的体育锻炼的认识,以避免过量运动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养成规律地、健康地体育锻炼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教学的创新性,培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积极的态度,让大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日后的生活的重要性,能够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达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为以后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学校应大力宣传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通过网络、座谈和广播等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传播体育相关知识信息以及体育运动赛事,给予学生参与锻炼的正确方式,养成积极锻炼、健康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导员和体育教师可以让体育生或一些有良好规律锻炼的学生在课外可以带动周围一些朋友同学一起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通过自己在长期锻炼中积累的经验帮助其他同学在锻炼中少走弯路,尽快的养成运动习惯。在长久的体育锻炼中,肯定会产生一些惰性,在这种时候大家要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帮助同学一起克服困难,用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学校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也在增加,现今国家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但是一些室内体育馆存在收费的现象,虽然收费标准比对外低很多,但是大学生锻炼是个长久的计划,很多学生承受不了这种收费标准,从而也打消了不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应在冬季开发建设一些适合体育锻炼的场所,如速滑等冰上运动,接触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针对季节因素带给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利用哈尔滨冬季寒冷,结冻期时间长的特点,在校园内浇灌大型室外冰场,开设速滑课,带给学生一些新颖的运动项目,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因冬天室内场馆不足所带来的烦恼。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3.1相关概念界定
1.3.2阶段转变模型的相关理论
1.3.3相关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实验法
2.2.4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特征调查研究
3.1.1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阶段分布的特征研究
3.1.2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阶段分布性别差异的特征研究
3.2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实验研究
3.2.1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实验前后各阶段转变中人数的变化研究
3.2.2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锻炼态度的特征研究
3.2.3锻炼态度综合干预手段对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
3.2.4锻炼态度综合干预手段对不同性别高校大学生锻炼态度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范文三:体育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以Y市城南体育中心为例
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其他管理活动实施的基础。只有基于工程实情以及项目要求,构建健全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人力资源的根本效用,对提供工程质量,缩短项目工期,保障施工安全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对Y市城南体育中心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探究,基于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人员培训、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体系等五个层面对体育中心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从这五个维度提出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方案,对体育中心后续施工以及同类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人力资源是项目最为关键的资源,若没有优秀人才的支撑,任何项目都不可能顺利完成,因此,人力资源是项目的基础,如何对此部分资源进行合理管理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组织必须提高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给予人事部充足的人力资源管理权利,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2)对Y市城南体育中心项目施工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培训、绩效考核管理、薪酬体系等五个层面梳理了该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指出组织结构方面存在双重领导管理、行政过度干预等问题;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人岗匹配度不高、主要负责人选拔机制不合理、人力需求不明确等问题;培训方面存在培训内容不全、领导不重视等问题;绩效考核管理方面存在逆向激励过重、考核机制不合理等问题;薪酬方面存在福利待遇偏低等问题。(3)针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组织结构方面,单独成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高其地位与专业性,将组织结构变为多维矩阵型;人员配置方面,高层领导采用竞聘制,明确项目管理团队成员所需能力,制定人才需求计划,丰富人员招聘方式,分阶段展开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培训体系方面,提高高层领导对培训活动的重视,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分阶段展开培训工作;绩效考核与管理方面,增加正向激励,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方面,加大考核奖金差距,依据岗位职责难以程度合理设定薪酬,增加员工福利津贴。将制定好的优化方案应用于实践工程中,并通过问卷法调查项目成员对优化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效果的看法,结果显示,本次研究提出的优化方案效果明显,策略可行,得到项目成员的一致认可。(4)从建立高效信息渠道、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建立优秀项目组织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方案顺利实施的相应措施。
某道路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需求量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2.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1.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2.1.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2.1.3人力资源配置理论
2.1.4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
2.1.5人力资本理论
2.2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2.2.1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2.2.2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Y市城南体育中心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3.1Y市城南体育中心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3.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3.2.1项目人力资源组织结构
3.2.2项目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3.2.3项目人力资源培训情况
3.2.4项目人力资源考核激励情况
3.2.5项目人力资源薪酬情况
3.3Y市城南体育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组织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3.3.2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3.3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3.3.4绩效考评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3.3.5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Y市城南体育中心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设计
4.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总目标及原则
4.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总目标
4.1.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原则
4.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改进思路
4.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设计
4.2.1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4.2.2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设计
4.2.3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4.2.4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管理优化设计
4.2.5人力资源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4.2.6应用效果评价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Y市城南体育中心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性措施
5.1建立高效信息渠道
5.2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5.3建立优秀项目组织文化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范文四:基于新疆哈密市小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分析的课外体育活动干预策略研究
三种类型的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场地器材缺乏问题,重点小学的场地器材及师资均好于普通小学和农村小学;普通小学、农村小学场地器材紧缺,师资严重匮乏。2、在课外体育活动安排方面,三种类型的小学早操按时开展的只有少数学校,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安排;课余体育训练内容普遍单一;体育课教学内容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缺乏有效衔接。3、通过对三种类型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分析发现,男生的耐&素质、力量素质较差,柔韧素质、灵敏素质一般,速度素质较好;女生耐力素质较差,力量素质一般,柔軔素质、灵敏素质和速度素质较好。4、通过不同类型小学身体素质差异性分析发现,三种类型小学男生50米乘8往返跑、跳绳、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成绩呈显著性差异;三种类型小学女生50米乘8往返跑、50米跑、跳绳、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成绩呈显著性差异。5、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发现,重点小学男生、女生的50米乘以8往返跑成绩较普通小学和农村小学差,重点小学男生、女生的跳绳、坐位体前屈均好于普通小学和农村小学,普通小学的男生、女生仰卧起坐成绩较重点小学和农村小学差,农村小学女生的50米跑较重点小学和农村小学差。6、从学校体育的角度,造成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有:(1)体育师资、场地和器材设施的因素。(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及开展情况。(3)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开展。(4)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衔接。(5)占课和“放羊式”教学出现。7、课外体育活动干预策略:(1)引进新兴体育项目。(2)规范早操安排,丰富课外体育的内容。(3)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程的内容衔接。(4)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5)创建大课间小型体育竞赛等。1、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严格执行当地教委指定的教学大纲,安排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杜绝占课和“放羊式”教学的出现。2、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校一操”等体育特色课程。3、组织开展全校性“全员运动会”并创新更多的比赛项目及组织形式。4、拓展体育活动空间,创新教室走廊体育锻炼与竞赛活动。5、丰富大课间组织形式,如“大课间擂台赛”“大课间小型全员运动会”“大课间素质大比拼”“大课间体育班级赛”等多种形式与内容。
人岗匹配度评价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选题背景
第一节选题依据
一、中小学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
二、课外体育活动对中小学学生健康至关重要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身体素质的定义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定义
第二节国内外有关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国内外有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
第二节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访谈法
三、测试法
四、数理统计法
五、逻辑分析法
六、实地考察法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哈密市不同类型小学场地器材及师资现状分析
一、不同类型小学体育场地情况调查
二、不同类型小学器材设施情况调查
三、不同类型小学体育师资情况调查
第二节哈密市不同类型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开展内容分析
一、不同类型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分析
二、不同类型小学体育课开展内容分析
第三节哈密市不同类型小学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析
一、不同类型小学男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状况分析
二、不同类型小学女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状况分析
三、不同类型小学男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四、不同类型小学男生身体素质呈显著性差异指标的多重比较
五、不同类型小学女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六、不同类型小学女生身体素质呈显著性差异指标的多重比较
第四节哈密市不同类型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干预策略
一、早操
二、课间操
三、运动会
四、课余体育训练和校内体育竞赛开展
五、体育课与大课间的衔接
六、身体素质的专门性练习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建议
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范文五: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的实践研究
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但目前针对小学体育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实践与应用研究非常缺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状况,以及其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随后通过实地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获得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发利用小学体育中生成性资源的建议。1.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不了解生成性资源的相关理论及其教学价值,甚至对其存在误解。2.教师在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时受功利主义教学观念影响较深,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不足,忽略了可以发展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和提高学生思辩能力的生成性资源。3.教师在面对不同类型生成性资源时,较少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开与发利用。1.要深刻了解生成性资源,教师就必须从生成性资源的定义、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及教师在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时扮演的角色,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等不同方面来进行理论学习。此外,教师也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对自我的要求,如自我暗示、教学竞赛。2.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承认个体的“生命感受”的存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的身体实践与心理体验,不同的领悟与结果,同时,学校管理层和政府教育部门也应调整现有的相关制度,细化条例,为教师进行生成性教学做好充足的制度保障,如减少每个班的班容量,制定相应的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制度等。3.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改善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方式时,教师应积极了解当前各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根据生成性资源类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开发与利用;通过教学评价改善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方式时,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适当的评价语言和方式。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生成”的定义
二、“生成性资源”的定义
第二节生成性教学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一、生成性教学理念的起源
二、生成性教学理念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二、生成性教学理念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生成性资源的类别
一、学生资源
二、教学环境资源
第四节生成性资源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二、人本主义的教学观
第五节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的研究现状
一、小学各学科生成性资源的研究
二、体育学科生成性资源的研究
三、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的研究
第三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
第二节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访谈法
五、数理统计法
六、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卷分析
第一节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相关理论的认识分析
一、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实践
二、教师对“预设”与“生成”关系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师对“生成性资源”及相关理念的认同
第二节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分析
一、教师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主要动机
二、不同类别生成性资源的出现频率
三、不同类别生成性资源的出现频率的对比分析
四、不同类别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五、不同类别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类型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尚存不足
二、开发与利用意识有待加强
三、人文主义关怀较为缺乏
四、开发与利用方式有待改进
第五章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调整教学方法
一、体育分层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法
三、口诀教学法
第二节利用教学评价
一、利用肯定评价
二、利用幽默式语言或行为进行评价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二节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问卷
二、问卷效度专家问卷
三、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学案例评价表
四、《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学案例评价表》效度专家问卷
五、小学体育生成性资源实践研究的访谈提纲
致谢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