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体育论文,同时梁溪区独生子女具有正确的体育活动知识,但是运用不足。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调查显示,梁溪区独生子女体育活动目的以强身健体为主,而以兴趣爱好为目的的比例最低,可见小学生体育活动的了解仅停留在初级层面;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节目非常有兴趣的比例最高,但比例不高,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感受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对“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认同度最低,不足半数。梁溪区独生子女体育活动行为有待提高梁溪区独生子女体育活动情况不尽人意。独生子女每周有体育活动计划的,远远好于寒暑假;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游泳、球类运动项目类为主,男生以大球类项目为主,女生以小球类项目为主;独生子女每周的体育活动频次不足,仅有42.1%的独生子女每周的体育活动能达到3-4次
......
1绪论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体育活动认知、体育活动态度、体育活动行为四大部分。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身高、体重、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学历、职业等,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父母的基本情况。体育活动认知方面共有5个题目组成,主要是了解学生体育活动知识关注度、类别、获取途径以及体育活动知识的运用等,从而归纳分析学生体育活动认知的情况。体育活动态度方面共有8个题目组成,包括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对体育节目的兴趣程度、体育活动目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参与感受等,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情况。体育活动行为方面共有6个题目组成,包括体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的次数、强度、时间、项目和形式,主要了解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现状。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对问卷进行设计,按照调查研究的设计思路,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体育活动认知、体育活动态度和体育活动行为4个部分。问卷内容的编制是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导师的指导,多次修改后确定了正式调查所需的问卷。
....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陈嵘认为,体育行为是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身体活动[9]。金健秋,徐国宏等认为当人与体育发生某种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称为体育行为,根据表现形式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体育行为[10]。杨雪芹认为体育行为是指在动因与环境交互下,人们为了身体健康而表现出有目的躯体运动[11]。综上所述,在前人对体育行为的解释归纳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体育行为”定义为:小学生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有意识地采取各种体育手段进行的身体活动。它的内在因素包括认知和态度,外部因素包括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为了保证统计指标能够反映梁溪区独生子女小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现状,问卷初稿设计完毕后,呈送给2位有关专家评阅,然后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最后共向6位专家(见表2)发放了效度检验问卷,结果证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有效性(见表3)。
2.2国内文献综述
本研究综合使用了词频统计法、知识图谱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十五年来有关“学生身体活动”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识别。首先,收集整理“学生身体活动”期刊资料568篇,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利用MicrosoftExcel2010制作数据列表。其次,运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软件对获取的文章进行关键词的词频统计。第三,运用UCINET6.0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构建词频矩阵。最后,运用NETDRAW软件对关键词矩阵进行样本聚类构建关系图谱。在对上述期刊论文的主题图谱分析,可以看出,主要的高频关键词有:体育活动、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体育认知等。因此,有关学生体育活动研究在形态上主要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中心点,以“学生体育行为”、“学生体育态度”和“学生体育认知”3个关键词展开的“单中心”样态,并且“学生体育行为”、“学生体育态度”和“学生体育认知”3个关键词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
3结果与分析.......................................................17
3.1单因素分析...................................................17
3.2独生子女体育活动行为的变量关系分析...........................49
4影响独生子女小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外在因素.........................54
4.1父母因素.....................................................54
4.2学校因素.....................................................68
5结论与建议.......................................................70
....
4影响独生子女小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外在因素
4.1父母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父母对体育重要性的认知、情感上有显著性差异,在行为意向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71]。文化程度代表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认知水平和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水平,职业则决定了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因此,本研究选取了父母学历和职业,分析其对子女体育活动的影响。父母学历对独生子女体育活动认知的影响影响独生子女小学生体育活动认知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和小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父母对其影响如何呢?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使得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密切。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学历的高低决定了父母的文化水平,也直接影响其子女的认知。已有研究发现:父母的学历与孩子体育锻炼认知水平之间相关性十分显著[72]。那么父母学历对其子女体育活动认知存在哪些影响呢?本调查主要研究父母学历对独生子女体育知识的关注度、关注内容、获取途径及知识的运用的影响。
4.2学校因素
学校体育课是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渠道。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是小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石。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正确的技术技能可以使小学生正确地锻炼身体,发展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甚至具备欣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能力,丰富业余生活。小学生们彼此的身体状况和基本身体素质、喜欢的运动项目都各不相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更加无法保证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才可能在课外继续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身体素质,变得更好更优。为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展开对体育课教学探索和研究。学校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也是影响其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场地器材是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梁溪区有的学校处于市中心,用地紧张,场地小;有的学校虽然场地大,但是学校规模大班级多,造成班级数和场地面积不成正比。实际教学中,学生多,场地有限,人均运动面积不足,器材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
5结论与建议
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1分钟以上的独生子女只有46.3%;每次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的独生子女为54.2%;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是和家庭成员。变量分析表明:独生子女体育活动认知越好,其对体育活动态度也越好;独生子女体育认知越好,其活动强度越好,男女生略有差异;独生子女对体育节目越感兴趣,其体育活动强度也越高,但是部分男生存在体育态度欠缺,但体育活动行为突出的现象。父母为工人的,其孩子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节目兴趣、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以及体育参与目的都是最低的;父母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别有2.7%和2.3%孩子不同意“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情绪”,父母为工人的,有4.5%的孩子不同意“体育锻炼有助于愉悦身心”,2.3%的孩子不同意“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6.8%的孩子不认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