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不同种类运动对大学生足型和步态特征实证研究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90814355120812
  • 日期:2020-09-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运动类型是影响足型及步态的重要因素,跑、走、站中:跑对足型影响最大,走对足型的影响最小,走对步态的影响最大,站对步态的影响最小。2、三种不同类型运动对足型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足部承受持续过量载荷是导致跑后足型变化的重要因素;走后对足型没有影响;足部蠕变是自然站立后足型变化的重要因素。持续运动时,胫骨前肌较腓肠肌更容易疲劳,足部肌肉疲劳不是导致足部形变的重要因素。运动会使足部体积增加,足弓下降会导致足长增加。

.....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追求科学健身与训练、预防运动损伤已经成为趋势。当前运动对足型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耐力运动和负重运动,这些研究时间、负荷、频率不同,缺乏运动过程中主要影响足型因素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该更严谨的定量与控制变量。控制自变量例如,在研究前控制运动鞋、受试者条件、总负荷量(或总时间),并结合相关肌肉的肌电信号进行研究。在总负荷量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不同运动(大负荷运动、小负荷运动)对足型、步态、肌电信号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探究运动对足型影响的主要因素。自然站立是人体最常见的姿势之一,自然站立时身体重心的改变反映了下肢乃至全身的结构、功能和肌肉等方面的信息。Chang等人[15]指出,对足弓的改变对静态站立和动态运动活动都有影响,相反,Cote及其同伴[16]提示足型对静态平衡的影响较小,但其结构异常改变了动态活动中的稳定性限制。因此长时间站立可能影响足部形态及步态异常的出现。在人们日益关注健康的当代,这些常见的运动类型会不会对足部产生损伤目前还存在争议。跑、走、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运动行为,在一定时间累积的足-地作用力中,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运动对足型及步态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运动后足部形态及步态特征,有助于人们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运动类型,并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为大众健身、运动康复、体能训练提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以及为运动对足型及步态特征的研究和制鞋业的研究提供参考。

.....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足的解剖结构
成人的距骨颈长轴使距骨头处于矢状面内侧约30度位置。距骨头向内凸出40-50度,解释了经常内翻的足部外观现象。跟骨是最大的跗骨骨骼,适合承受行走时足跟着地的冲击。跟骨在其远端和前侧与其他跗骨骨骼连接。距骨下面的3个关节面与远端的跟骨面连接,构成距下关节。舟骨近端凹陷面在距舟关节处容纳距骨头,远端包含3个相对平滑的面和3块楔骨相连。舟骨内侧有突出结节,在成年人内踝顶端下侧和前部约2.5cm可以触及。这个结节充当胫后肌的几个远端附着点之一。楔骨包括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其扮演着舟骨和3块内侧跖骨基部之间的间隔区。楔骨帮助形成足部横弓,部分解释了足部中间区域背面凸起的横突原因。骰骨有6个表面,其中3个与相邻的跗骨骨骼相连,远端面与第4、5跖骨基底相连。整个骰骨近端曲面与跟骨相连。内侧面连接外侧楔骨的椭圆面和连接舟骨的小面。跖骨由5块跖骨将近节趾骨与跗骨远端序列相连。从内侧起,跖骨依次编号为1-5.第一跖骨是最短而粗的,第2跖骨一般是最长的。
体育论文范文

 

1.2足型的分类
根据足趾长度将足型分为3种类型,1型为第一趾最凸出,2型为第2趾最凸出,3型为第1、2趾平齐[29]。通过对2000例黄种人的调查发现,无论男女第一趾最凸出的1型足在运动中占绝对优势。当赤足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时,强大而凸出的足趾起固定与防滑作用,使足部力矩增加,有利于支撑与弹射身体,使走、跑、跳时躯体更趋于平衡。根据行走或跑步运动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特征反映,在足部蹬离地面时段由最凸趾推离地面[1]。足部推离地面时若3、4趾较长,其力量较弱无法协调对侧平衡,容易导致不稳定。控制足趾屈伸动作的肌肉有拇趾短屈肌、拇趾长屈肌、拇趾短伸肌和拇趾长伸肌,控制剩下2-4趾屈伸动作的肌肉有趾短屈肌、趾长屈肌、趾短伸肌和趾长伸肌[30]。足趾屈伸运动还受到跖趾关节和趾骨的运动控制[31],也受到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的控制[32]。因此人群中不同足趾纵向运动表面形态的产生原因可能与不同表面形态之间个体足部神经、肌肉、关节、骨骼的结构差异性有关。
体育论文怎么写

....

 

3研究结果.............................................................................................................................23
3.1不同类型运动前后足型变化特征..........................................................................23
3.2不同类型运动前后肌电信号特征..........................................................................24
3.3不同类型运动前后步态变化特征..........................................................................28
4分析与讨论.........................................................................................................................33
4.1相同负荷量不同类型运动后对足型的影响..........................................................33
4.2相同负荷量不同类型运动后对步态的影响..........................................................36
结论.......................................................................................................................................41

.....

 

4分析与讨论

 

4.1相同负荷量不同类型运动后对足型的影响
跑步有助于提高有氧能力[6-7],也有造成损伤的潜在风险[8-13.81]。虽然在三种运动中总负荷量相同,但是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不同,跑步相比于行走和站立,足-地接触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更大,实验中跑、走、站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分别为自身体重的2.7倍、1.2倍、0.5倍,即跑>走>站。足的足弓结构使足在各种承重任务中通过功能变形充当减震器,重复载荷作用可能使足弓形变逐渐增大,通过降低足弓结构达到减震的目的。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跑步时足部更注重蹬地和扒地,这可能是拇外翻指数显著大于运动前的因素。跑步时动用的肌纤维数量也多于行走,肌肉在跑步模式的收缩程度大于行走模式[82],跑步时足部刚度更高足蹬离地面的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增加。在运动过程中足部承受重复载荷逐渐累积,可能是导致跑步过后内侧纵弓高度、足背高度、舟骨高度显著低于运动前的因素。足弓降低可能是足长增加的因素。运动会使足部充血,可能导致跑后足宽、足围度显著大于运动前。足弓的形态和功能离不开足部肌肉的贡献[83],足部内在肌疲劳也可能是导致足弓形变的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与跑前AEMG肌电信号值相比较,跑后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AEMG肌电信号值显著增大,腓肠肌内侧头肌电信号值运动前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4.2相同负荷量不同类型运动后对步态的影响
足底压力分布可以反映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足部的结构、功能以及整个身体姿势的运动状况。通过对足底压力测试与分析,可以获得人体在各种姿势和运动的力学参数和足部功能参数[89-90]。先前的研究显示正常人在走的运动模式下,足着地先由足跟外旋着地因此呈现在压力中心轨迹中初始着地阶段曲线为类似“C”型,当足离地时通过跖骨-趾骨背曲、趾骨蹬伸离地足向内旋呈现在压力中心轨迹中前掌离地阶段曲线也类似“C”型。RICHARD等人[91]在对不同年龄阶段成人舒适和最大步行速度的参考值和决定因素的研究显示,20多岁的男性步行速度在139.3cm/s左右,步行速度与下肢肌肉力量显著相关。其中髋关节外展(舒适速度)和膝关节伸展(最大速度)相关性最显著。走、跑、站后在足底压力测试板上行走时步速与三种运动前步速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三种运动之间运动后的行走步速也无显著性差异,由于行走是髋、膝、踝协同作用产生,因此足部相关肌肉疲劳可能不足以改变习惯性行走的步速。本次试验中所选取的总负荷量在不同运动类型运动后均不会对正常人的习惯行走步速产生影响。

....

 

结论
与本研究结果不同的是一项对10名马拉松运动员的调查研究认为长跑不会对足部产生影响[68],这项研究受试者均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穿着自选跑鞋,研究结果不同可能由于跑鞋不同,经验丰富的马拉松运动员在跑鞋的选择上更加专业,专业的马拉松运动鞋可能是导致足部未出现变化的原因之一。选择合适的跑鞋有利于减轻长时间运动中足部所受的负荷冲击。于海滨等人对专业长跑运动员持续跑2万米后对运动员足底压力进行检测,发现持续2万米跑后运动员足底压力产生变化,但是1万米跑后对运动员足底压力无显著性影响[3]。研究中所选用的跑鞋为长跑专用类跑鞋,并且由于这两项研究选用的是专业运动员,其骨矿物质含量较高,骨的最小有效阈值优于普通人,本研究结果表明跑1万米会对非专业跑者足型、步态及足部相关肌肉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大众健身时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与运动负荷,并选择合适的运动鞋,避免运动过度增加损伤风险。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