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体育论文,从原始数据中可以看出,三组受试者测试结果的单因素ANOV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测试之前,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在同一个水平。核心稳定性决定了的身体平衡素质。核心稳定性是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用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从而为身体更好地发力创造有利条件。良好的核心稳定性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睁眼站立动态指标则是显示了运动员在睁眼状态下单独站立的时候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晃动距离以及晃动的速度。晃动距离越大表示平衡能力越差,晃动速度越大表示稳定性越差。
....
1引言
核心稳定性主要是指在运动中主动肌和拮抗肌协同保持关节稳定的一种能力,当达到这种状态时就称为平衡。核心稳定性是竞技运动项目最关键的运动能力之一,在运动实践中,拥有好的核心稳定性的运动员具有好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而且更容易在专项中取得优异竞技成绩。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的最大区别就是其身体在最大失衡状态下是否还能有效的发力。精确的控制动作,完美的表现技术,良好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几乎是所有体育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游泳是一项在水中开展的重要运动。在游进时,受水的不稳定性的影响,游泳运动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稳定性,所以,做好核心稳定性的训练工作对改善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提升游泳成绩,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梳理TRX悬吊训练与专项运动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设计游泳运动员核心区稳定性训练方案,并通过8周的实验数据采集,对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准确了解TRX悬吊训练所能带来的切实影响和提升,以指导游泳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借助TRX悬吊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
..
2文献综述
2.1悬吊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悬吊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在Thomson设计的“吊带桌”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种训练设备。在二战期间,如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受伤士兵的机体功能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悬吊方法应用而生,在恢复伤者机体功能方面展现出了不俗的效用[3]。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欧挪威的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吊带主动训练,完成了对肩、髋关节方面的慢性疾病治疗。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体育开始和科学高度接轨,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在竞技体育领域有机地引入康复医学领域的一些训练方法,如悬吊训练法体能训练(S-E-T)[4]。悬吊训练被引入和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之后,其中定义也发生了改变,即:通过某器械对目标对象的身体做悬吊处理,使之保持一种不稳定状态,基于“无序→有序→稳定有序”的原则锻炼其躯干核心肌群,使其恢复应有的力量以及稳定性,最终收到提升体能的效果。现阶段,该种训练法已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开始在短跑、跨栏以及游泳等多项体育竞技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5]。这种训练对于运动员很重要,因此被尝试性的引用到体育之中。体育科研工作者在实验调查跟踪已经力证了悬吊训练确实可以强化人的平衡能力,提升使受训者躯干部位核心稳定性,以及下肢的爆发力,还能够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6]。
2.2国外研究综述
TRX悬吊训练诞生于英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具有较大密度的纤维毛巾逐渐发展成美国单兵物资补给领域的一种必备品。这类毛巾韧度优异,即便用几百磅大小的力去拉扯也不会断裂,于是部分士兵在空闲时将此种毛巾固定在装甲车的炮管上,做一定次数的引体向上,锻炼身体。所以这就是TRX悬吊训练的最初原型。David[10]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体能训练师,他认为,悬吊训练益处多多,可满足多类项目运动员的训练需求,在强化他们身体控制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自行车运动员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SeilerS[11]在研究悬吊训练的过程中,将其引入到了高尔夫运动员训练领域,结果发现,此种训练方法可以大幅提升手臂挥动速度,提升击球速度,从而使最终球速产生高达3.8%的增幅。梁琪[17]等人对12名太极拳运动员进行核心区稳定性训练,将TRX悬吊训练法作为辅助性练习手段,发现TRX悬吊训练法成为了实现运动员成绩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它能最大限度减少受伤风险。刘旭[18]研究发现悬吊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以及肌肉控制能力,提高肌肉控制能力。不同训练模式对于运动员核心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的改善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悬吊动态训练在提高肌肉控制能力和核心稳定性方面的效果比悬吊动态训练和常规训练要高。
....
3研究设计.....................................................................................................................18
3.1研究对象、方法..............................................................................................................18
3.1.1研究对象..............................................................................................................................18
3.1.2研究方法..............................................................................................................................18
3.2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39
3.2.1研究重点..............................................................................................................................39
3.2.2研究难点..............................................................................................................................39
3.3.3研究创新点.........................................................................................................................39
4研究结果.....................................................................................................................41
4研究结果.....................................................................................................................41
4.1数据结果............................................................................................................................41
4.2实验前后各组蝶泳成绩对比分析................................................................................59
5研究结论与建议.........................................................................................................61
..
4研究结果
4.1数据结果
对三组运动员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数据显示:在训练前,三组运动员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当F=0.07,p=0.92>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前数据无差异。训练后对三个组运动员的八级腹桥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p=0.03<0.05,三个组学员的八级腹桥存在显著性差异,F=4.20,数据有效。通过对各组训练前后实施配对样本T检验,由结果不难发现,悬吊静力组训练前后的指标之间可观察到相当显著的差异,p=0.00.T=3.41;悬吊动力组运动员在训练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T=3.54;常规训练组在训练前后指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2.14。从整体来看,运动训练对于八级腹桥指标的提升均具有推动作用。八级腹桥代表核心力量稳定性能力,提高程度越大,训练效果越好。从前后提升程度看,悬吊动力组是最好的,悬吊静力组次之,常规训练组最后。数据显示:训练后三组运动员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其中,x平均值、x方向距离、y方向距离、y平均速度以及区域半径在训练后三个组运动员的各项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中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0.05>P>0.01。
4.2实验前后各组蝶泳成绩对比分析
悬吊动态组的运动员在训练之后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悬吊静态组,最后是常规训练组。各项指标的减少说明运动员平衡性在逐渐提高,改善机体平衡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训练前后,通过对三组运动员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后发现,常规训练组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改善不明显,改善最明显的为悬吊动态组的运动员,悬吊静态组的训练效果次之。训练效果差异性主要是因为训练过程中对于运动员施加的训练手段的差异性导致的。而三种训练手段中,悬吊动态组的训练训练手段对于运动员睁眼站立指标最为有效。
...
5研究结论与建议
训练后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明显提升训练前后,悬吊动态组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提高最为显著,悬吊静态组训练次之,常规训练改善效果最小。说明动态性悬吊训练对于核心稳定性方面的改善效果最好。训练后各组运动员平衡能力明显提升训练前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升,对比三组运动员提高的总体水平来看,悬吊动态组的运动员提高效果最为明显,训练前后各个指标的改善程度最大。悬吊静态组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比之略差,常规训练组的运动员平衡能力提升效果最小。说明悬吊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比常规训练要好,而悬吊动态训练效果又要优于悬吊静态组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有助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