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02 年,美国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促使美国乃至世界更加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美国政府为了重拾资本市场信心,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监管,通过了影响深远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下简称 SOX 法案)。它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了全面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必须评价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另外,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审计内部控制、出具审计报告。SOX 法案让美国走进了内部控制审计这一全新领域。 SOX 法案虽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管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内部控制审计成本过高的缺陷也广受诟病。许多专家和学者对 SOX 法案颁布以后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进行了初步的数理统计和研究,发现审计费用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尽管美国相关机构颁布了《审计准则 5 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下简称 AS5)进一步优化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但是,对于首次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公司,占审计总费用 54%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依然是非常高。由于受 SOX 法案第 404 条规定的影响,国外大都采用整合审计收费,并没有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详细资料,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研究不能全面进行,学者们也就不能为降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提供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支持。 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设要晚于国外,在 2010 年 4 月 26 日,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根据国家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等 18 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从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施行。另外,2012年 8 月 14 日,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 2012 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的要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 2011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 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2013 年进一步扩大到一定规模以上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①。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标志着结合了我国实际国情并汲取了世界先进经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建成。
........
1.2 研究意义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由定义可以发现,内部控制风险和内部控制审计有着无比密切的联系。当企业的管理层能够遵守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规定,如实地披露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及其影响,准确地给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由被审计单位披露的企业年报中获取与内部控制风险相关信息,这自然就大大提高了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的效率,节省了审计资源。这样尽管被审计单位披露的内部控制风险是高的,但是可以因此降低内部控制审计成本,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也就随之降低;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不能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使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流于形式,不能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报告而报告,并且其内部控制缺陷并不足以使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④时,由公司披露的相关资料看,企业披露出的内部控制风险是低的,但是,保持应有关注和职业怀疑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必须进行详细而又繁琐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这会花费注册会计师更多的审计资源和时间,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这也就增加了内部控制审计成本,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也就会随之增加。
.........
第 2 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审计收费关系到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双方,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对审计行业的发展和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识别出衡量披露的内部控制风险的相关指标是否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这为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供需双方磋商价格提供合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监管机构制定合理的定价标准提供参考。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联系是密切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财务报表审计由于起步较早,现阶段已经进行了相对成熟的研究,而内部控制审计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完全可以借鉴财务报表审计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2.1 财务报表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
在 SOX 法案第 404 条相关规定的背景下,接受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整合审计上市公司只能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整合以后的审计费用。因此,国外学者就无法获取相关的原始数据来单独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大多数的学者研究的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综合收费(Eldridge 和 Kealey,2005)。 Simunic(1980)是第一位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学者,他选取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收费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了审计收费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数理统计方式研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子。最后得出的结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上市公司所处行业、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类型;净资产收益率、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优势并不是影响审计收费的显著因素。以后的学者大都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
2.2 整合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
由于 SOX 法案第 404 条规定的原因,在国外,大都采用 SOX 审计费用(即,整合审计费用)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进行单独披露的资料。 Eldridge 和 Kealey(2005)对审计费用进行分析,发现 SOX 审计成本与公司的规模、资产的增长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 2003 年的财务报表审计费用具有相关关系。Krishnan、Rama 和 Zhang(2008)选取了 2003 年 1 月至 2005 年9 月期间自愿披露 SOX404 条款执行成本信息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和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影响整合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也有学者对 SOX 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研究得到了更加具体深入的结论。Raghunandan和 Rama(2007)深入研究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整合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他们研究发现,2003 年的样本公司的审计费用均值比 2004 年的审计费用低 80%左右,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显著提高了审计费用,不过,重大缺陷的类型对审计费用不会产生影响。Hogan 和 Wilkins(2008)从事务所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审计费用会更高,并且内部控制的缺陷程度与审计费用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Rani Hoitash和 Udi Hoitash(2008)检验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与根据 SOX404 条款要求披露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显著影响着审计收费,并且二者是正相关。Krishnan 和 Wei Yu(2010)以从 2004 年到2007 年的跨年度整合审计费用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被弥补以后审计费用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如果公司被出具了 SOX 非标准审计意见将会承担更高的审计费用。
........
第 3 章 理论分析 ..... 17
3.1 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 ......... 17
3.2 内部控制风险披露、“极反效应”与审计风险 ........... 17
3.3 内部控制风险披露与审计收费:基于成本效益理论 ............ 18
3.4 内部控制风险披露与审计收费:基于保险理论 ......... 19
3.5 内部控制风险披露与审计收费:基于信号传递理论 ............ 20
第 4 章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及研究设计 ........ 22
4.1 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现状 ..... 22
4.2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披露现状分析 ........... 23
4.3 研究假设 ....... 26
4.4 变量定义与计量 ...... 30
4.5 数据来源 ....... 32
4.6 模型建立 ....... 33
第 5 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34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
5.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35
5.3 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 37
5.4 小结 .... 41
第 5 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 5.1 是各个变量经过 SPSS19.0 的处理之后,输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并进行了简单整理,分别列示了各个变量的样本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差。由表 5.1 可以清楚的看到,样本中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的均值为 12.509,最大值为 14.914,最小值为 10.096;从体现披露的内部控制风险大小的三个变量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或重要缺陷(IC1)这一变量的均值为 0.14;内部控制是否无效(IC2)这一变量的均值为0.02;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是否为非标准审计报告(IC3)这一变量的均值为 0.08。我们可以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并且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风险,由以上三个变量,我们可以定义披露的内部控制风险这一变量(IC4),我们可以看到披露的内控制风险大小这一综合性的变量的均值为 0.24,这充分说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比较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比较完善的,运行良好且具有一贯性。
........
结论
由第 5 章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 21 号文件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出台,使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市场中出现了一种“极反效应”,即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风险评估阶段,注册会计师直接获取内部控制风险大小的相关信息。正是因为“极反效应”的存在,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或重要缺陷、内部控制无效和财务报表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尽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风险较高,而注册会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却是相比较而言降低的,即披露的内部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是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结论打破了人们对“风险与收费正相关”这一常识性观点,因此在确定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时必须着重考虑披露的内部控制风险这一重要因素。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