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审计活动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审计的确切定义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较为权威的观点是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73 年于《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公布的,即“审计是对组织客观进行过的经济事项留存下的证据进行鉴证,核对这些事项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符合既有标准,再将鉴证的结果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过程[1]”。根据这个权威概念,按不同实施行为者来进行分类,分别是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内部审计[2]。其中独立审计,也称为民间审计或外部审计,是指审计单位受委托方要求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并对委托方负责的业务活动①。通过审计后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信度被认为更高,同时更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利益。但是即使经过审计人员的审计,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却没有因此销声匿迹。更严重的是存在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联合操纵的情况。这都造成了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的不信任,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行为,并要求加强对审计行业监管。面对以上问题,许多国家出台了不少致力于提高审计质量的法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萨班斯法案》,它创建了面向上市公司的新监督体制:不仅关注上市公司内部财务信息,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审计重点应放在确定该审计对象财务报告中信息的真实性。国内方面,《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和《关于改进和加强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管理的若干规定》也都为提高我国审计质量给出了法律条例方面的规范[3]。尽管我国政府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督,但经审计之后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公信力仍然不够,利益相关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判断时,大多不会因为该财务的信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增加信任度。但利益相关者又需要专业人士对财务报告进行鉴证。所以审计质量的高低,逐渐为相关使用者关注。在审计领域中,审计费用是可获取的最直观相关信息。若可以通过审计费用来体现审计质量的水平,将给予信息使用者一条评判财务报表可信度的直观途径。因此,基于我国目前审计市场的大环境,审计质量是否为审计收费影响,并呈何种关系,这将是论文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 2007 年-2014 年中国沪深两市 A股上市公司年报资料,用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呈何种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希望明确两者关系,并通过两者的相关关系,为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使用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一定支持,以及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
..........
1.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为全文搭建平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文章主要内容,使用的方法和大体框架;特色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及评述。这一部分对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价。西方学者因为市场较为发达,对这两者的关系的探索较为系统。而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市场环境也比较特殊,因此我国学者基本上是依据国外理论,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定义概念、理论介绍。首先对本文使用的审计收费、审计质量等专业名词及内容进行概念规范。然后,采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审计产品定价理论这三种理论,对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进行规范性研究。第四部分:实证研究。详细说明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选取过程和计量方法,并明确数据来源和样本筛选过程。之后将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呈现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接着建立实证模型,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来证实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关系。最后列示实证模型得出的结果,并尝试给予适当说明解释。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及建议。结合上一部分实验成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获得研究结论,结合理论给予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最后表明文章的不足之处及以后发展空间。
............
第 2 章 文献回顾及评述
2.1 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
对于审计收费定义的界定研究,Simunic 于 1980 年就研究认为“独立审计有利于减小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费用是委托方向会计师事务所委托审计业务愿意支付的金额”。他的研究成果是定量研究审计费用的先驱,尤其是他所创立的审计收费模型在后来 20 多年被广大学者参考使用。Firth (1985)在借鉴 Simunic 成果的前提下,对新西兰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审计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一定收益以及可能的损失,最终的审计收费是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客户双方博弈后的结果[4],这些结论与国外大多数结论基本一致。国内方面,耿建新、杨鸿(2000)的研究观点则是:审计报酬是偿还审计人员完成审计活动付出的代价,同时必须保证相当的收益。因此,审计费用既是由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单位双方磋商取得,也要受到审计费用构成形式影响[5]。余玉苗、刘颖斐等学习了 Simunic 实证案例,并研究了审计总体情况。于 2003 年分析了解了中国目前本行业中供求状况,并尝试建立审计业务关系中两者的审计报酬决定模型,特别关注了审计人员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审计收费的影响[6]。在统一审计收费定义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保证审计费用的收取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目前审计市场中,审计单位在完成审计业务并呈交审计报告后,才能取得审计费用。这种方式,会令审计单位为了保证收到审计报酬而被上市公司操控。为了争取客户,审计所可能会实施“低价揽客”的方式。“低价揽客行为”迫使审计单位采取减少审计程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那些被简化的审计程序中很可能就有不可或缺的程序,继而影响审计质量。同时,审计单位常常兼营审计对象的咨询项目,这也不利于保持其独立性。而且委托方选择什么时候支付审计薪酬对审计工作独立性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王汉卿、吴布(2003)建议避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改由董事会和审计单位单独磋商来确定审计费用[7]。
..........
2.2 关于审计质量的研究
区别于国际国内研究关于审计收费定义的观点一致,对于审计质量的定义,各方存在多种看法。Deangelo (1981)认为审计活动质量是审计人员在进行业务服务的流程中觉察到被审计单位不良财务事项,并且呈现于审计报告的机率。审计人员能否察觉不良财务行为主要受到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审计程序完成充分性的限制,而审计人员是否报告该违约行为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独立性[10]。Titman 和 Trueman(l986)则把审计也看作产品,所以应依据鉴证后的会计报告,按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来判断审计质量高下。如果企业会计报告能真实可靠地体现出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那么就可以判定为审计质量高[11]。Simunic 和 Stein (1987)的研究观点则是审计质量应以会计报告的可信任程度来评估,审计质量就是会计报告中不会出现重大错报漏报情况的保障程度[12]。关于审计质量的界定,国内学者也有自己的观点。张龙平在 1994 年提出审计质量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业务流程中的水平,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呈报出来,其中包括真实程度、可信度。那么这项工作核心所在就是经过审计人员审计后的会计报表,有多大程度增加了可信性[13]。徐政旦、谢荣(2002)的研究观点是,所谓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活动完成的好坏,就是说审计成果能否满足预期需求。具体表现在与审计人员的能力及业务流程落实程度,最后是发布的审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最核心的部分是审计人员审计之后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是否提高了。在这一点上徐政旦、谢荣的观点和张龙平是一脉相承的。陈晓媛(2009)认为审计质量就是审计人员在获得充足资源的前提下,对财务信息是否呈报切实可靠的意见。这包含三个方面:1.审计质量不仅包含审计报告的可信程度,而且包含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业务的好坏程度;2.切实地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情况描绘在审计报告中;3.除了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以外,注册会计师们工作的谨慎态度也会使审计质量发生变动[14]。
...........
第 3 章 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相关理论.........12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影响因素...........12
3.1.1 审计收费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2
3.1.2 审计质量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3
3.2 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理论基础...........14
3.3 异常审计费用的形成机理....... 17
3.3.1 审计悖论形成理论上的可能性.... 17
3.3.2 审计市场环境是现实条件......17
第 4 章 实证研究.....18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18#p#分页标题#e#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19
4.3 数据分析.....19
4.3.1 一般分析.......... 19
4.3.2 具体分析.......... 20
4.4 变量选取.....22
4.4.1 审计质量的衡量......22
4.4.2 审计费用的衡量......23
4.4.3 控制变量的选取......25
4.5 实证模型的设定........26
4.6 实证分析.....27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0
5.1 研究结论.....40
5.2 相关建议.....41
5.3 本文局限性和研究方向....43
第 4 章 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实际审计费用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常审计费用。可以简单理解为审计单位出于填补提供审计业务所产生的必要成本的目的及防范未来可能需要承担的诉讼风险而必须取得的报酬。根据审计对象的规模、经营复杂程度、面临的风险的不同,审计对象的正常审计收费也不同。剩下的就是异常审计费用,也就是实际审计费用超过正常审计收费的部分。弥补了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的流程中形成的必需成本和承担了可能的诉讼风险会带来的损失后可知,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检查风险等,正常审计费用必然是在一个可浮动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在此范围内,审计专业人士应足以完成审计项目并提供具有良好质量的审计报告。如果正常审计费用在合理范围内越高,注册会计师弥补成本后,就有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以更详尽的完成审计工作,可以花费更充足的工作时间,充分实施审计必备程序,从而在客观上保证审计质量。因此,正常审计费用是有利于促进审计程序充分实施,进而推进审计质量的提高,提出假设 1。假设 1:正常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是显著正相关的。考虑到实际审计费用存在高于或低于正常审计费用两种情况,异常审计费用可以划分为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正向异常审计费用是指实际审计费用大于正常审计费用,负向异常审计费用是指实际审计费用小于正常审计费用。现实中会出现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主要是上市公司可能会出现以高薪换取审计意见的行为。参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4 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的相关规定,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出现,很大几率会令上市公司痛失融资机会,甚至严重的话是停牌处理。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损失是非常大的。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发生,一些上市公司会采取购买审计意见的方式,支付高额审计费用,期望审计单位“手下留情”,发表符合他们需求的审计报告。
............
结论
经过前文理论与实证研究,获得以下成果:文章选取 621 家发布财务重述公告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致力于探索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其中,审计质量由财务重述和审计意见结合判定。具体判定方法为:对于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如果在财务重述公告发布前,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是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含: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该审计单位审计质量可靠;同理,如果财务重述公告发布前,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则表示该审计单位审计质量较低。同时,实际审计费用拆分为正常审计费用部分和异常审计费用部分,异常审计费用部分又分类为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全文分为规范性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部分相辅相成,互相验证。规范性分析里,首先对国际国内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回顾,对审计收费、审计质量的界定和影响因素,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关系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自己的评述。然后,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审计产品理论等三种理论的角度对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关系作出分析。实证研究角度中,承接规范分析后,得出关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关系的两个假设。接着,使用 Simunic 模型对正常审计费用进行估计,计算异常审计费用的异常程度,构建 Logistic模型,检验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最后对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合理区域内,正常审计费用提升,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收费金额的确定,首先是要完成填补审计单位为这项审计业务所付出的成本,以及因审计对象而可能在未来产生的诉讼风险的目的,然后考虑审计对象的规模、经营活动复杂程度、检查风险等进行适当调整。由此可知,正常审计费用必然是在一个可浮动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在此范围内,审计专业人士应足以完成审计业务活动并提供具有良好质量的审计报告。如果正常审计费用在合理范围内越高,注册会计师弥补成本后,就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便更详尽的完成审计工作,可以花费更充足的审计时间,充分实施审计必要程序,从而在客观上保证审计质量。因此,正常审计费用的提高是促进审计程序的充分实施,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