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2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8282129247738
  • 日期:2016-08-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 1990 年恢复建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广大投资者蜂拥而进。但是各界对公司的发展状况大都不了解,仅能通过公司向外报送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进行判断跟决策,其中大家最关注的通常是公司的经营成果。会计盈余可以较为直观的反映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因此盈余质量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披露丑闻、包装上市后业绩“变脸”等现象都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这种状况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是亟需改善的。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地探索如何能保证较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其中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质量的效用得到了广泛认可,而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安排也被寄予了较高的预期。 上世纪中期,美国资本市场上频频爆出财务丑闻,外部审计师未能发表合理的审计意见,给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外部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同时证券市场在监督信息披露机制上的缺陷也暴露无遗,于是迫切地需要一个专业独立的机构从财务信息产生过程的角度进行监督,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委员会制度应运而生。在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审计委员会制度随着公司治理的需求逐渐被重视并迅速推广与运用。如今,审计委员会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逐渐趋于规范和成熟。 而我国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时间较短,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频发的财务丑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反观国内的资本市场,“郑百文”、“银广夏”等舞弊案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也存在着严重的失真,为解决这一问题,社会职责各方面也在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不过直到本世纪初才注意到审计委员会制度。2002 年初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中首次提议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准则中还具体规定了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随着这项准则的发布,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正式应用开来。在 2008 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对审计委员的职责又进一步的明确,并且强制性的规定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同年底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 2008 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上市公司要制定审计委员会工作章程,并要在公司年报中予以披露,发展到此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已经建设的比较规范。从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引入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也在逐渐完善和规范,并且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作用也逐渐被肯定。 
.........
 
1.2  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构安排,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投资人和管理层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很可能为了使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进行逆向选择,给投资人带来损失。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有助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弱势有效,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公司盈余质量普遍不高,财务丑闻频出。审计委员会制度是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三大支柱”2之一。其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过程监督,能有效的协调内外部审计及管理层间的沟通,对公司向外报出的会计信息进行把关,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但是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起步较晚,现在尚处于探索阶段。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及其内部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于盈余质量的影响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目前盈余质量已是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在我国也不乏研究公司治理和盈余质量间关系的文献,然而,直接研究在公司治理中占重要地位的审计委员会与盈余质量间关系的文献尚且不多,并且结论各不相同,由于盈余质量的涵义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经验研究中盈余质量的指代变量也多样,这也是造成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借鉴 Hribar(2014)3,袁东任,汪炜(2015)4的研究结论,以较为综合的异常审计费用作为盈余质量的间接指代变量,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财务专业性以及规模性等特征对审计委员会提高盈余质量效率的影响,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本文的实证结果证明了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财务专家对其执行效率和监管职能发挥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审计委员会中有现任管理层成员任职并不会显著抑制公司的盈余质量,这也间接证明了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制度安排下管理层成员操纵报表的空间较小,独立董事确实起到了监督和抑制管理层的作用,并且一味地扩大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并不能带来盈余质量的显著提高。这些结论为上市公司及监管机构在构建高效率的审计委员会内部结构、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等方面提供了经验参考。 
............
 
2  文献综述 
 
2.1  审计委员会特征的文献综述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国外已经趋于成熟和规范,国外学者对审计委员会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和完善。而我国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才十几年的时间,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时间不长,国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梳理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研究文献时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立性、财务专业性、规模性和勤勉性等特征上。 第一,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特征的文献综述 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的灵魂。独立的审计委员能有效地对管理层实施监督,从而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Wright(1996)6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的公司,发生财务造假及被证监会处罚的概率越低。Carcello 和  Neal(2000)7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审计委员会越有可能规避不利的审计意见。Aprail(2002)8研究发现那些盈余管理水平高的公司其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比例显著低于盈余管理水平低的公司。Abbott  等(2004)9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由越多外部独立专家组成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李斌、陈凌云(2006)10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的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越小。王雄元等(2008)11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的公司越不容易发生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谢香兵(2011)12研究得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能显著提高公司的会计稳健性。Abbott(2011)13等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刘怡芳、张笑宇、吴国萍(2014)14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以独立董事占比衡量的独立性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
 
2.2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盈余质量影响的文献综述 
Bedard(2004)分别从两个方面验证了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越高的公司越能有效减少盈余管理行为,这种抑制作用在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时发挥的更明显,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此外,持有更少公司短期股票的审计委员会抑制管理层操纵盈余的效用越大;将专业性也细分了两个方面: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专长的人数越多,管理层操纵盈余的概率越小,公司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规定的越明确,越能抑制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 Yang 等(2005)37经验研究得出独立性越高的审计委员会所在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并且委员任期年限、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 谢永珍(2006)38考察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履职能力,试图分析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是否为财务专家与上市公司盈余操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是财务专家的数量与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概率负相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她认为审计委员会在监督和减少公司财务舞弊及优化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 冯立新、兰曼(2007)39搜集了 1997 至 2004 年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的488 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是否会对管理层盈余管理造成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管理层操纵盈余负相关,这说明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起到了监督管理层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实证检验结果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认为这种监督效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还需优化。 李歆(2008)40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财务专业性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上所起的作用,得出越专业的审计委员会越能有效监督和抑制操纵盈余的行为,认可了审计委员会对公司治理起的作用。 倪慧萍(2010)41从公司内外部综合分析了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公司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能更好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但是两者在对盈余操纵的抑制上没有协同效应。 #p#分页标题#e#
............
 
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12 
3.1  盈余质量概念的界定 ...... 12 
3.1.1  盈余质量的含义 ........ 12 
3.1.2  盈余质量的衡量 ........ 13 
3.1.3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 13 
3.2  相关理论基础 ............ 14 
3.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14 
3.2.2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 ......... 16 
3.2.3  基于组织理论的分析 .... 17 
3.3  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盈余质量的作用机制 ...... 18 
3.4  研究假设 ....... 19 
4  实证设计 .......... 21 
4.1  定义变量 ....... 21 
4.1.1  异常审计费用 .......... 21 
4.1.2  审计委员会特征 ........ 24 
4.1.3  控制变量 ..... 24 
4.2  样本选择 ....... 26 
4.3  模型设计 ....... 26 
5  实证结果分析 ...... 27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7 
5.2  相关性分析 ..... 28 
5.3  回归分析 ....... 30 
5.4  产权性质的影响 .......... 31 
5.5  稳健性检验 ..... 31 
 
5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异常审计费用(|UAF|)均值为 0.1538,最小值与最大值差距较大,说明样本公司中盈余质量参差不齐。审计委员会规模(ACsize)的均值为3.507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规模上大都符合下限 3 人的规定,但最小值 2也说明了样本中仍有少部分公司未满足这个规定,并且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发现大部分公司规模仅保持在下限 3 人(72.92%),并且在人数配置上多采用利于过半表决的奇数制构成(91.85%)。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ACinde)均值为 0.6493 介于 3/5与 2/3 之间, 说明样本公司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整体上能满足独立董事占多数的规定。是否存在管理层成员(ACmgt)的均值为 0.3837,可以看出有现任管理层在审计委员会中任职的情况比较普遍。审计委员会的财务专业性(ACpro)均值为 0.4229,说明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仍没有占到多数,在奇数制的人员配置中不利于发表其发表专业的意见。 董事会开会次数(ACmeet)均值为 9.5049,最小值为 3,最大值为 47,标准差为 4.0704,可以看出不同样本公司的开会频率差异较大,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不同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开会频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审计意见(OPIN)均值为 0.03778,说样本公司中只有极少数经审计后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实际控制人类型(SOE)均值为 0.5776,说明样本公司中大多数都具有国有性质。另外从资产规模(SIZE)、盈利能力(ROA)以及股权集中度(Shar1)上可以看出样本之间差异性较大。 
............
 
结论 
 
本文以深、沪两市 2009 年至 2014 年 A 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鉴 Paul 等(2013)和袁东任(2015)的研究成果,把异常审计费用作为盈余质量的一个间接替代变量,手工搜集整理了各样本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规模、独立性和财务专业性这些特征的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盈余质量间的相关关系,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来看:(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财务专业性与异常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即独立性越强、专业性越高的审计委员会能更有效地促进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与财务专家都较好的完成了各界对他们的预期;(2)审计委员会中有现任的管理层成员任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盈余质量;(3)实证结果还说明了审计委员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显著的带来较高的盈余质量;(4)与国有上市公司相较来说,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的效率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