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本文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分析框架中。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了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阐述了中国环境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委托代理问题严重,制度变迁动力不足;依据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实施机制的完善对策;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中国环境审计制度变迁的类型,并提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态管理对策;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委托代理模式;运用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分析了中国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等等。本文将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于拟提出对策的检验中。通过问卷设计与发放的实证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审计的社会基础,并利用 SPSS 与 EXCEL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审计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研究结论;运用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中国环境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并运用综合模糊判断模型进行了分析,运用 SAS 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出了中国目前环境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特别严重的研究结论。
.....
第一章 和谐社会视阈下环境审计制度的研究综述按照“和谐社会视阈下环境审计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和谐社会视阈下环境审计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从环境审计的前期研究成果看,将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的工具已经得到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认同,但总体上看,前期成果多停留在观点表达层面,研究尚不够深入,表现为:从理论上看,环境审计属于对资源环境委托受托责任的鉴证,应当充分研究资源环境管理的委托受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中环境审计关系人之间形成的具体责任关系,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发现一篇文献能够结合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系统地阐述环境审计的委托受托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委托受托关系所派生出的鉴证责任形式的具体表达,因而,前期成果既没有对环境审计的具体类型做出过科学界定,更没有对不同环境审计类型的运行机理做出揭示;从技术层面看,环境审计多数情况下是在环境会计并不健全、资源环境定价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直接报告业务④,因而,审计程序的实施与审计证据的获取具有相当的难度,传统审计方法难以达到环境监督效果,然而,从环境审计的前期成果看,国内外专家学者很少正视环境审计的这种专业性特点。
二、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环境审计制度存在问题及成因的相关研究
刘长翠(2005)认为,缺乏对国际大环境的研究以及与国际大环境的融合是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及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②;王艳玲和刘开云(2011)认为,环境审计制度建设未融入环境法的构建是环境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③;李苗苗和程淑珍(2012)认为,不重视环境绩效审计是目前政府环境审计制度问题的主要原因④;朱修元(2014)认为,审计制度缺乏长效机制是环境审计无法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⑤;齐蓓蓓、孙群、陈卫(2014)认为,政府不重视是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不能肩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重要原因⑥。可以看出,前期专家学者们很少有关于环境审计制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的研究成果问世,少量成果散见于对环境审计的研究中。这些成果要么不够深入具体,要么没有结合现实国情进行分析,因而其事实上并没有对环境审计制度问题的成因做出具体的回答,而结合一定的理论基础对环境审计制度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章 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成效、问题及成因分析 ..........53
一、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53
二、中国环境审计制度建设成效 ....57
三、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环境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58
四、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环境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66
第四章 环境审计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3
一、环境审计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74
二、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对国际环境审计制度发展经验的比较借鉴...............84
第五章 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完善对策..............88
一、完善和谐社会视阈下环境审计的组织管理.....88
二、完善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法律法规.............94
三、塑造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文化...........102
四、加强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动态管理.............108
五、加强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设...........113
第五章 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完善和谐社会视阈下环境审计的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明确责权关系等,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和谐社会视阈下环境审计的组织管理是指通过对环境审计主体的授权与控制,明确其应承担的环境监督责任,以有效实现和谐环境社会的监督目标。有效的组织管理,必须使责任人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工作分工,以及为实现其分工任务可以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这些权力。如果组织管理时没有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或虽然进行了分工但分工不明确,则会导致任务执行中的障碍,最终无法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组织管理时进行了错误的授权,导致责任分工不当,还可能使责任人产生寻租机会,导致制度设计失败,因此,良好的组织管理必须保证在授权时进行不相容岗位的分工牵制,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将环境审计的组织管理以机制体制的形式规定下来,可以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执行提供必要的管理基础,保障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完善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法律法规
首先,完善财务合规性审计制度。财务合规性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经济活动及由此形成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是否按照现行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一般是对环境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完整性所做的评价活动,从目前我国财务合规性审计制度的现状看,要完善制度,必须注重以下两点:第一,财务合规性审计制度不完善的首要原因是环境会计制度不健全,因此,应当健全环境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将环境经济活动真实、客观、完整地记录下来,并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当承担的环境会计责任;第二,由于环境会计信息存在着漏记的重大错报风险,而目前的审计方法对于漏记的会计信息进行取证有着相当大的困难,需要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应当加大环境审计人员的取证权限,弱化环境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法使用方面的责任,鼓励环境审计人员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取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环境审计人员环境取证的积极主动性。
.......
结 论
最后提出了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完善对策。首先分析了如何完善和谐社会视阈下环境审计的组织管理,包括完善环境审计参与者的参与方式、提高环境审计组织参与者的参与效果两个方面;其次,研究了如何完善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包括完善环境审计制度的结构、完善环境审计制度的内容两个方面;再次,分析了如何塑造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文化,涉及在正式制度中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培育环境审计人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施机制中落实审计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完善和谐社会背景下环境审计文化建设、以物质文明保障审计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五个方面;第四,分析了如何加强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动态管理,包括培育环境审计制度变迁主体、以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推动环境审计制度的动态变迁、建立环境审计制度的动态评估机制、推进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国际协同;第五是加强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设,包括完善环境会计制度、完善资源环境定价制度、完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完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公民环境权益保障制度等。
........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