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2007 年中共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9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2010 年 2 月中央组织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对此项主题的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具体工作要求。2012 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到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高度。由此可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局,必然会引起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重大变革,不可避免地改变现有的利益和社会格局。这个重要的历史过程,不仅要求市场积极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要求政府进行有力的监管和控制。国家审计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通过实施审计监督,不仅可以发现和反馈宏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存在的缺陷,为完善国家宏观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可以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审计建议,完善机制和体制,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
2 理论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与国家审计理论
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
我国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手中,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要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电子计算机处理芯片、手机芯片、操作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我国的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汽车工业等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当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出口、消费、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阻力。在我国人工成本高企、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的背景下,增强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国际竞争力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等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重要战略决策。
2.2 国家审计理论
审计产生的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受所有者的委托,通过调查、评价、确认等方式,对受托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国家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管理行为开展经济监督,改善管理秩序、维护经济安全,加强宏观调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监督论得到众多学者和审计工作者的认可。1989 年召开的全国审计基本理论研讨会、以及 1995 年召开的全国审计理论研讨会,两次关于审计定义的重要讨论,都强调了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符合我国恢复建设审计之初的审计工作特质,反映了当时审计环境的基本要求和审计机关的实际工作,经济监督论从审计行为的角度概括了审计的本质,强调揭示违法违规行为、对具体的经济行为和事项进行监督。如当时广泛开展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都体现了这一本质要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家审计实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工作领域从经济扩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并且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积极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所以,经济监督论不能准确概括国家审计工作的新领域和新功能。
2 理论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与国家审计理论.................7
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7
3 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路径...................19
3.1 宏观方面—基于政策分析.......................19
3.1.1 影响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19
3.1.1.1 外部体制环境..................... 19
3.1.1.2 内部机制问题...................... 20
3.1.2 中央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 21
4 结论与展望....................33
4.1 结论与政策建议.........33
4.2 本文不足和展望..................34
3 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路径
3.1 宏观方面—基于政策分析
本节内容首先对影响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部体制环境和内部机制问题展开分析,然后对中央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以及国家审计在宏观层面的配套政策和重大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实践证明,近年来相关的政策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和解决外部体制环境和内部机制问题。最后,再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路径。
3.2 微观方面—基于典型案例分析
上节内容主要是运用政策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路径,本节将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路径。在经济社会运行中,企业被称为经济社会运行的“细胞”,金融被称为经济社会运行的“血液”,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实现路径主要通过企业审计和金融审计来实现。同时,审计机关重点关注和揭示了华能集团存在的以下四项问题:(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多计资产、多计负债和多计利润,以及欠缴企业所得税等。(二)执行国家政策存在的问题。2008 年至 2009 年,华能集团收购和建设了两个国家产业政策限制项目。(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存在的问题。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尚未经过核准,以及项目建设用地未按照规定取得批准先行建设等(。四)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截至 2012 年 6 月,华能集团有 5 个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未按照规定通过环境保护部门的验收;甚至存在将计提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煤矿维简费用于职工住宅楼、厂区道路建设的违规问题;还有部分矿井超出核定生产能力进行生产。
...........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政策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决定审计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2)国家审计本质、功能以及权威性、独立性、专业性的特点,决定国家审计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对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和微观经济运行主体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对政策措施的纠偏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以上三点研究结论,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国家审计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目标,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作用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对政策执行情况实施跟踪审计,促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2 本文不足和展望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努力为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和经验的缺乏。由于本人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功底还不够深厚、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本文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关政策、国家审计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的搜集可能会有遗漏、分类不能确保完全科学;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基于重要性的原则,在微观方面的分析并没有涵盖全部审计内容,如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拓宽,与之相关的政策和理论也必将不断完善。
...............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