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审计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监督之实证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10191708355812
  • 日期:2013-10-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的操作,例如:欺诈客户、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擅自改变募股资金用途等。然而目前最为堪忧,讨论密集的是上市公司的“掏空”现象。“掏空”现象又称“隧道挖掘”行为,即控股大股东凭借自身的权限通过各种非公开的手段如证券回购、资产转移、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内部交易等创造私有收益从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川(滕晓丽,2006)。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非常普遍的。随着“掏空”行为给证券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包括审计在内的各种监督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防范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得出,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代理冲突。众所周之,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股权相对分散,代理冲突主要体现在分散的股东和公司的管理层之间。然而,在我国,由于特殊的体制原因,形成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普遍偏高,甚至超过50%的“一股独大”现象。在这个背景下,大股东往往能够利用手中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等方式来对上市公司进行掠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换句话说,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那么在我国新兴的市场中,审计手段能否,如国外研究结论所述,识别和防范该类违法违规行为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从理论上来说,本文对大股东“掏空”行为与审计监督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补充检验。该研究有助于公司治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代理问题更好的解决,提高资本营运效益。从实践上讲,本文以2002-2007年A股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来检验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与“审计监督”两者的相关性,可以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的:(1)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相对新颖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满足中小投资者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需求,遏制上市公司“圈钱”心理;(2)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为注册会计师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维护行业的信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证。(3)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有助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识别大股东“掏空”行为具体方式,极大降低闲置现金流代理成本 (李梅,2004),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益。(4)可以满足上市公司的监督部门的监管需要,为相关部门健全市场经济秩序,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经济监督的继续和发展。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促使其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计划和预算的要求,借以维护财经法纪 (胡中艾,2007)。在我国,民间审计组织鉴证业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重要,故本文中审计监督的主体主要针对民间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而言。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又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的出具表明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认可。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无保留加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本文根据需要仅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进行这两种定性划分,用以表达是否反映“掏空”行为。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与分析


2.1“掏空”行为的理论渊源
2.1.1委托代理理论
1932年,Berle和Means研究发现,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于是发表了《现代企业与私有产权》,倡导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追索权,而将经营权让渡。这即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这里的委托人就是授权者,代理人就是被授权者。授权人和被授权人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在制度经济学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契约关系。而这个契约的主要的内容就是规范委托代理双方权利与义务。通俗点说来,这个契约就是用来保障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支付代理相应的报酬。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世界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并不必然引发委托代理问题。但是,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非总是和其委托人相一致,尤其是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倡导下,企业按照“专业化”程度对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了分离,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公司管理层或称为代理人,由于更为“专业化”的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即公司全体股东行动,掌握了更多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委托人,除了被代理人主动告知外,是无法从外部获知这些内部信息的。也就是说,委托人无法根据观测到的代理人行为对其实施监督。再进一步说,委托人无法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督,也就意味着委托代理关系的契约是无法履行的。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无法完全预期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成本因素,也是导致委托代理关系契约失效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独立审计与“掏空”行为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17
3.1审计供给视角—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掏空”方式.......17
3.1.1审计意见与关联交易方式大股东“掏空”行为.......18
3.1.2审计意见与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方式...............19
3.1.3审计意见与担保占用资金方式“掏空”行为.........20
3.2审计需求视角—审计师的选择与大股东“掏空”行为...............22
3.2.1审计师的选择与“掏空”行为载体的股权结构.......23
3.2.2审计师的选择与“掏空”行为占款.................25
第四章人股东“掏空”与审计监督的实证分析....................27
41研究设计...............28
4.1.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9
4.1.2研究假设...............30
4.1.3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32
4.2描述性统计...............33
4.3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34
第五章实证结论及启示...............36


结论


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理论根源。掌握着投票决定权的大股东在选择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目标及方式时,有可能倾向于转移公司资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即“掏空”行为),有违于全体股东利益,给中小投资者带来风险。本文仅选择了2002一2007年沪深两市A股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以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为因变量,大股东“掏空”的不同形式为自变量建立审计供给模型,同时,以“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与否”这个哑变量为因变量,大股东资金占用等为自变量设计模型建立审计需求模型。从实证的角度,两方面展开对大股东“掏空”与审计监督的关系的研究,形成结论如下:
(1)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大股东“掏空”行为三种主要手段显著相关,也即是,从供给方来说,执行年报审计的审计师能够识别上市公司大股东转移上市公司利益的三种主要的“掏空”手段,能够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从而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2)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和大股东“掏空”行为显著相关,也即是,从需求方来说,大股东“掏空”问题越严重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从而发挥外部治理监督作用,降低代理成本。
(3)股权结构(集中度),尤其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质量需求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低于58.75%时,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上市公司均缺乏雇用高质量事务所的动机。然而,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高于58.75%时,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控股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事务所以获取信号传递的收益。#p#分页标题#e#
(4)从实证模型的控制变量,还可以看出,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上市公司扭亏倾向和揭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规模和审计师的选择是显著正相关,也即是说,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董事比例与审计师的选择在实证结果中没有反映出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
[1]Cho,Y.J. 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sjbylw/ in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arket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86(18)
[2]Levine,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J].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
[3]Kumar,P.C. 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arkets: A comment[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Banking,1994(26)
[4]Mehra,Y.P. Velocity and variability of money growth: Evidence fromgranger-causality test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9(21)
[5]Loungani,P.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nflation, and growth in transitioneconomic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97(29)
[6]Pagano,M. 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 An overview[J].European EconomicReview,1993(37)
[7]King,R.& Levine,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3(32)
[8]Stiglitz,J.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ial markets,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Supplement to the World Bankeconomic[J].Review and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994(2)
[9]Douglass,C.North.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2(10)
[10]Hayek, F.A.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4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