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 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政府审计结果的公开披露早在 1999 年开始。1999 年 6 月,李金华审计长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1998 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首次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提交了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对水利部挪用水利建设资金等问题直接披露,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2003 年 6 月李金华审计长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关于 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中央预算不合理的地方,个别部委挪用财政资金问题,赢得公众喝彩,拉开了审计风暴的序幕,引起全国人大,国务院深切关注,社会公众反响强烈,收到良好效果。同年12 月审计署第一号审计结果公告正式向社会公布,这一份关于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的审计结果公告的面世,标志着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正式实施。2004 年 6 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做了《关于 2003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呈送了一份沉甸甸的审计清单,这份审计清单所披露的问题之严重、措辞之严厉和透明程度之高,某些中央部委和中管骨干企业赫然在榜,因此在媒体上公布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媒体称之为“审计风暴”。审计风暴之所以备受关注,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和报告问题的严重化。2005 年审计署向人大所做的《关于 2004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审计出的问题依然严重,“审计风暴”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更多,范围更广。一场场“审计风暴”过后,一些单位立即着手整改,相关的负责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理,人们感受了“审计风暴”的巨大威力。要使审计不再成为风暴,只有让审计结果公告变成一项日常的制度,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审计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2006 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内容和体例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大案要案披露得少,主要原因之一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重要案例主要都通过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署制定的《2006 至 2010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和不断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到 2010 年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逐步健全科学规范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截止目前为止,审计署已经发布了 32 个审计结果公告。这体现了新形式下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表明了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研究的必要性。
1.1.2 选题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而国家审计作为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对政府权力承担着制约和监督的重任。政府审计结果直接反映了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只有增强公开性,才能真正成为实行民主监督的机制。目前,世界各种类型的国家审计机关都普遍实施了较为完整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为了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尽快与国际接轨,应尽快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起步较晚,审计结果公告以后这几年的具体的效果如何?审计结果公告的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整改的力度怎样?为什么年年审计,问题却“屡审屡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效果问题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本文将在透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后审计署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及违规资金、整改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效果作出客观评价,以期在提高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方面提供现实依据。
(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后,影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的对策,在实践中也有一定的操作性,这将促进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长期有效的发挥作用。
(三)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研究,有利于促进国家审计进一步公开透明,有利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并检验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实际效果。
(四)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研究,可以促进审计干部和审计人员转变审计观念,提高审计能力和审计质量,进一步扩大审计的影响力,对审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研究,可以反应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和涉及的问题资金,最终的整改效果,对督促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基础理论分析
2.1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相关概念辨析
在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中,审计结果公告本身的内涵会因为理解不同而混淆使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内涵,为以后规范使用相关概念进行理论研究,有必要将以下几个概念进行对比分析。
2.1.1 审计公开与审计结果公开
审计公开属于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务公开除了审计公开之外,还有财务公开、人事公开等。审计公开的内容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的公开;审计执法程序的公开;审计结果的公开;审计处理处罚、整改情况的公开;其他信息的公开,如审计职能、执法依据、工作纪律、发展规划、工作动态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审计公开形式包括通过审计结果公告、报刊等公开发行物的形式公开;以一定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审计信息;通过审计机关网站或依托政府网站公开;通过专门的信息公开机构公开。①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审计机关利用新闻媒体以及专门出版物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有关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进行的活动。②审计结果公开有层次和范围之分,向人大公开是一定范围内的公开,向社会公众公开是更大范围内的公开。
3.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的现状研究......... 29
3.1 我国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必要性 ...... 29
3.2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的现状 .... 33
3.2.1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相关法律法规的现状 ....... 33
3.2.2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的现状 ......... 35
3.3 影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 38
4.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的实证研究......... 44
4.1 审计结果公告效果的总体特征描述 .... 44
4.2 审计结果公告效果的数据分析 ...... 51
4.2.1 审计结果公告涉及的违规资金项目....... 51
4.2.2 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及整改效果分析 ..... 55
4.3 实证分析结论 .... 55
5.提高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效果的对策建议....... 57
5.1 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7
5.1.1 修改与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7
5.1.2 处理好审计结果公告与《保密法》的关系 ......... 58
5.2 规范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结构形式 ...... 59
5.2.1 丰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 ....... 59
5.2.2 规范审计结果公告的结构形式 ..... 60
5.3 建立审计结果公告的风险防范机制 .... 61
5.4 建立应对审计结果公告引发争议的措施 ........ 63
5.5 建立与完善审计结果公告披露问题的问责制度 ........ 64
5.6 转变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观念 .... 65
5.7 改革审计体制,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 66
结论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内容涉及很多的政府部门,只有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真正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重要意义,才能不断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政府部门领导对审计发现的一些严重问题,不能在公告时删除不说或避重就轻,除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的,应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开,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广大的社会公众应强化主人翁意识,明白获取政府信息及参政议政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公众应主动关注审计结果公告,通过网络、报刊、新闻媒体等各种途径了解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行使《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而只有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审计结果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真正达到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应有的效果。我国目前的行政型审计模式下,政府审计隶属于属于行政机关并对政府首脑负责,审计机关在领导体制、人事任免、资金预算等方面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政府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只是在行政权力之内而言,是相对于社会团体和个人而言的,这使得政府在审计结果公告过程中可能选择有利于其执政的审计事项的结果进行公告,阻碍不利结果的公告,这将难以实现政府审计对政府行为的监督。#p#分页标题#e#
笔者认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建立独立于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负责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审计体制。逐步通过修改《宪法》等相关法律,将行政型审计模式修改为立法型审计模式,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客观需要的。在人大常委会领导下设立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并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来强调审计的处理权。对县以上政府,设置国家审计的下级审计机构,且各地方的审计机关独立于当地政府,采用“垂直型领导”管理体制,打破以前的“双层领导”管理体制。从体制上理顺审计机关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保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但要改变我国的审计体制有一个前提,需加快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特别是人大制度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因为任何一项制度安排都嵌在一定的制度结构中,它的效率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实现它们功能的完善程度(林毅夫,1989)。①审计体制的改变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考虑分阶段实现的方式。第一阶段,先实行将审计报告同时向人大和政府报送,按照“公开是正常,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进行审计结果公告。第二阶段,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全面采用立法型审计体制。通过改革审计体制,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将不断提高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巢湖市审计学会课题组:《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注意的问题》[J],《中国审计》,2005(21)
2. 班东启:《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J],《审计研究》,2007(4)
3.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 蔡春、陈孝:《“审计风暴”带来的思考和启示》[J],《中国审计》,2004(17)
5. 常丽:《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6(8)
6. 丁力:《实行审计公告制的理性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7(6)
7. 范文红:《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存在的问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5)
8. 高林:《国家审计公告的法律研究》[J],《审计月刊》,2004(1)
9. 高存弟、史维:《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J],《审计研究》,2003(3)
10. 高文进:《完善我国审计公告制度法律依据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6)